最高級的貴氣是:和顏悅色

最高級的貴氣是:和顏悅色

俗話說,“脾氣人人有,拿出來是本能,壓下去才是本事。”一張和顏悅色的臉,足以讓自己與他人感到開心。和顏悅色,笑臉迎人是一個人最高級的貴氣。

01

和顏悅色是禮貌和尊重

對陌生人和顏悅色,是待人最基本的禮貌。

對朋友和顏悅色,是對他人最起碼的尊重。

在知乎上曾有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看一個人是否具有貴氣,就要看他對陌生人的態度?”

其中有一個答案令人印象深刻:因為陌生人和你的利益不相關,對利益相關者的態度取決於智商和情商,對不相關者的態度取決於你的素質、修養和自身的貴人氣息。

看清一個人的人品和教養,就去看看他們如何對待陌生人。

不管是服務員還是農民工,凡是有受過良好教養,蘊含貴氣的人必定會懂得去尊重他人。

對朋友,做人最忌諱的就是太過強調“身份感”,捧高踩低,對待身份地位比自己高的面若春風,對待不如自己的人臉若冰霜,鄙夷輕視之色盡顯。

老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人都是會變化的,你現在對別人擺臭臉,也會有別人對你擺臭臉。人要學會換位思考,待人接物要有禮貌。

“投桃報李”,人與人相處都是相互的,你先給別人花,才能手留餘香。

你對別人好,別人才能對你好,你對別人禮貌,別人才能對你禮貌。

曾經看過這樣的一則小故事,它一直讓我銘記在心,並影響著自己的人生。

故事講的是一個盲人住在一棟樓裡。每天晚上他都會到樓下花園去散步。

奇怪的是,不論是上樓還是下樓,他雖然只能順著牆摸索,卻一定要按亮樓道里的燈。

一天,一個鄰居忍不住,好奇地問道:“你的眼睛看不見,為何還要開燈呢?”

盲人回答道:“開燈能給別人上下樓帶來方便,也會給我帶來方便。”

鄰居疑惑地問道:“開燈能給你帶來什麼方便呢?”。

盲人答道:“開燈後,上下樓的人都會看見東西,就不會把我撞倒了,這不就給我方便了嗎。”鄰居這才恍然大悟。

原來,生活中常有這樣的情況,方便了別人的同時也會給自己帶來方便。

哪怕開燈的是一位盲人,也絲毫不影響他骨子裡的那份無法複製的貴氣。

最高級的貴氣是:和顏悅色

02

和顏悅色是孝道

對父母和顏悅色,不僅是一種孝道,還體現了自身的貴氣。

在競爭激烈的今日,我們每個人都在負重前行,在工作中為了提升業績,為了更好的服務顧客,為了自己的大好前程,我們將所有的好脾氣都留給了客戶上司,同事生朋友。

陌生人前是規矩禮貌,疏離中帶著客氣;同事之間可以開幾句熟絡玩笑,但始終不失分寸;普通朋友噓寒問暖,親近但不親密;

在親近的人,尤其是父母面前本性卻完全暴露無遺,把最壞的脾氣留給了最愛你的那個人,我們的父母。

《論語》中有載:子夏問孝,子曰:色難。孔子講,孝敬父母最難的事情是“色難”,就是說最難的是給父母好臉色。

“色難”難在何處?難在很難有一顆恭敬的心,難在沒有一個謙和的態度。

我們好像變得很厲害,動不動就把父母當傭人一樣使喚,稍微有不順心就對父母一通發洩,從來不給他們好臉色看。

我們不經意的態度,往往傷害他們最深。所以“色悅”成了衡量一個人孝心的道德標尺。

真心愛父母,應該和顏悅色,從內心深處發出微笑,讓他們感到快樂、幸福。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僅剩歸途。

每月給父母花不完的零花錢,給父母買環境優美的養老房,請保姆,出國旅遊,那些僅是物質上給父母的享用,也是低層面的“孝道”。

而高層面的“孝”,應該表現為對父母精神上的敬重和感情上的安慰。

所以,能對父母能做到和顏悅色,也是最大的修養與自身貴氣的體現。

最高級的貴氣是:和顏悅色

03

和顏悅色,是真我

一個人只有接納自己,才能接納他人。

如果你連自己都不愛,又如何愛人?別人又如何愛你?

愛已愛人都是一種能量,它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對自己的接納與改善。

一生中陪伴我們身邊的雖然有父母、兄弟姐妹、伴侶、孩子乃至知心閨密,但是最長時光的還是我們自己。

在漫長的獨處時光裡,有開心的開懷大笑、有情不自禁的悲傷落淚、有無法控制的憤怒、有成功、有失敗、也有迷茫。

然而,無論我們遇到什麼,請溫柔地對待自己,因為你已經非常不容易。

我們可以對自己嚴格,但不必對自己嚴苛。

我們可以追求改變,但不可以追求十全十美。

我們可以尊重外在,但不可以不尊重自己的內心。

每個人都在羨慕別人,希望自己能夠像他人一樣完美無暇。

然而,天不遂人願,世上幾乎不存在完美的人。

其實,在這個世界上,人最好的朋友是自己,最大的敵人也是自己。

如果不能跟自己做朋友,不能接納真實的自己,就是跟自己作對,與自己為敵,心理衝突就會很嚴重。不但影響心情,還會使自己身心俱疲。

我們需要做的是努力做更好、更真實的自己。

以笑臉對世界,世界也以笑臉相待。

真正有修養的人懂得保持自己的微笑,控制自己的脾氣,不讓壞臉色成為自己人生的底色。

讓自己活得更踏實,更自在,更貴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