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兔與薰兔相比,哪一個味道更好?四川人的評價居然是……

文章摘自巴陵的新書《食全酒美》

烤兔與燻兔相比,哪一個味道更好?四川人的評價居然是……

文章摘自巴陵的新書《食全酒美》

廣漢地處天府之國腹心,成都平原以北重鎮,自古有“蜀省之要衢,通京之孔道”。境內地勢平坦,氣候溫和,河流縱橫,水塘密佈,水質較好,土地肥沃,風光秀麗,譽為成都後花園。又有三星堆古文化遺址、古雒城城牆、銘文磚牆基、龍居寺、漢代古墓群等古蹟聞名於世。西漢高帝六年置廣漢郡,1988年設廣漢市。

生活在成都平原上的人群,都有品味美食的愛好,兔子是他們的最愛,兔肉、兔頭、兔腰等美食成為成都市民的首選之物。四川俗話說“飛禽莫如鴣,走獸莫如兔”,是廣漢人的飲食真經。廣漢人對兔肉鍾愛有加,烤、煸、燒、拌、醃,做法甚多。特別是廣漢女人,她們酷愛兔肉,稱為養顏肉,常食乾煸兔丁、紅油兔丁、麻辣兔頭等滋補身體,保持一生年輕漂亮,嬌嫩惹人。

廣漢最有名的兔叫纏絲兔,在廣漢人的語氣中有調侃之意,即搞定某事或某人,胸有成竹,十拿九穩。纏絲兔是整兔醃製後經過燻烤而成,醃製過程兔身纏滿棉線得名。廣漢人制作纏絲兔,全川馳名,歷史悠久。因為製作精細,造型美觀,風味獨特,享譽成都,受食客歡迎。

做醃兔或纏絲兔,先選肥碩豐滿的活兔,用棒對準頸動脈狠打致死,用麻繩涼掛剝皮。趁血未凝固從後腿開刀,劃皮不要傷肉,兩腿皮撕開,割掉尾巴,從臀部用刀輕輕劃開,並用手扯皮,直扯到頸部,再割下兔皮,開膛取髒,剁下足爪,用清水洗淨,放入缸內,等待醃製。

醃製按每百隻鮮兔用食鹽五斤,老薑一斤,花椒一兩,分層堆碼,一層兔一層輔料。頭腿鹽重,腰部鹽輕。

一天後上下對翻,再醃製一天後起缸,加醬、豆鼓、豆油、白糖等輔料。再把味精、胡椒、花椒、五香粉等碾成細末,調成漿糊狀,均勻塗抹在腥腔內和劃破的腿部深層肌肉內。

用兩米五左右的麻繩從後腿纏到前夾頸部,腹部纏圓,邊纏邊整形,直至捆緊扎牢成細條圓筒形。醃製時要掌握好時間,不可過鹹。纏好後涼在通風處,三天即成。晾制時要晾乾、晾透,否則易腐壞。

再進行燻烤,不宜與火源靠得過近,宜慢慢烤熟烤透,肉質才緊湊。熏製時不可過近,否則顏色過深,影響美觀。

纏絲兔燻烤之後,色澤紅潤,味美鮮嫩,肉質緊密,兔肉細滑,有特殊的煙燻味,適宜旅行野餐,攜帶方便。食用時,解除纏繞的麻繩,用溫熱水漂洗乾淨,放入鍋中煮十幾分鍾,兔肉就熟了,剁成小塊,即可享用。吃起來細嫩味美,唇齒留香,回味無窮,骨骼味醇。

烤兔與燻兔相比,哪一個味道更好?四川人的評價居然是……

纏絲兔最早出現在清朝順治年間,由紅兔和鹽兔發展而來。

順治初年,單洪順在廣漢城內開有限杯酒館。妻子梁氏賢惠能幹,美貌如花,人稱單梁嫂,協助單經營酒館,酒館生意興隆,單家獨創的美食纏絲兔在方圓幾百裡聞名,更吸引了城中食客。單家纏絲兔為祖傳謀生秘方,傳男不傳女,外人無法模仿。最初的纏絲兔用三十九種香料,熬汁浸刷兔腹,外用麻線捆纏醃製,家燻而成。廣漢城西董朝富,原本是個混混,後到縣衙當差,做上班頭。在廣漢城裡吃拿卡要,常到有限杯酒館吃纏絲兔,白吃白拉,長期賒賬,單洪順找他結賬。董掀翻酒菜,罵罵咧咧走了,走時留下狠話。

鄰居勸單出門躲躲,單放心不下家傳絕技纏絲兔,把纏絲兔秘方寫在紙上,交妻子保管。幾天後,董在有限杯酒館搜出一袋張獻忠鑄造的銅錢,以此為物證汙衊單為張獻忠餘黨,定單死罪,幾天後砍頭。

董饞單梁嫂貌美,預娶其做小,單梁嫂帶上盤纏和兩隻纏絲兔逃回孃家。董派人四處打聽單梁嫂下落,單梁嫂怕禍及孃家兄妹,決定遠走他鄉。臨行前頭晚,向弟弟梁聰告別,訴說:“好兄弟,你姐夫含冤而死,你若他年考取功名,不要忘了為他報仇。今晚姐姐最後一次和你吃纏絲兔,望你記住它的美味。”

十年後,梁聰考中進士,做了四川巡撫。梁聰所到之處,懲惡揚善,把董班頭殺了。其姐單梁嫂卻音訊全無,梁聰悶悶不樂。省城名流楊先生請他吃飯,席上一盤兔肉吸引了他,與纏絲兔的味道一樣,詢問廚娘何人,才讓姐弟團圓。單梁嫂回到廣漢,繼續賣酒,並招收徒弟把纏絲兔絕技傳給鄉親,告慰丈夫在天之靈。

從此,纏絲兔走出了神秘的身世,在民間也誕生了一個版本,就是地攤上的烤兔。烤兔與燻兔本是一脈相承,只是批量生產和單個生產、應急和長期儲存有別。烤兔在醃製過程中不用麻繩或棉線纏身,不用整形,也不採用風乾等技巧,直接採用炭火烘烤,烤熟烤透兔肉。

烤兔與燻兔相比,哪一個味道更好?四川人的評價居然是……

在廣漢大街上尋找烤兔,每當下午四五點後,在街頭巷尾可以看到一個個燒烤攤,其中就可以找到烤兔。

但是又專門的烤兔攤,攤上擺滿了醃製好的兔子,用鋼叉串著兔身,分叉串著兔腳,可以看到兔身上切滿了花刀,這就是廣漢標準的烤烤兔攤。兔肉在炭火近距離的烘烤下,烤一會就轉動鋼叉,兔身翻動一次,慢慢烘烤。烤到六七成熟,在兔身上抹滷料,繼續烘烤,再撒上花椒、五香粉磨成的粉末,花刀裂紋越來越大,顏色越來越紅潤。

連續烤半個小時,兔肉烤透、烤熟,兔肉光澤紅亮,把兔子從鋼叉上取下,撕成小塊,這就是廣漢民間美味烤兔,又名手撕兔。加入香菜葉和紅油,就是廣漢民間烤兔,當吃著帶著溫度的兔肉,就有絲溫暖。

烤兔與燻兔相比,味道完全不一樣,沒有煙燻味,肉香清談,飄逸自然,肉質緊湊,粉膩細嫩,腹部脆酥,肋骨清香,慢慢細嚼,耐人尋味。一隻烤兔,可以滿足一家兩三口人的胃口,一家人圍在一起品味,更顯得溫情無限,烤兔味覺纏綿。


親,這麼可愛的小兔兔,你忍心吃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