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何時進入中國,在中國有哪些佛教習俗

公曆紀元前後,印度佛教開始由印度傳入中國,經長期傳播發展,而形成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中國佛教。由於傳入的時間、途徑、地區和民族文化、社會歷史背影的不同,中國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漢傳佛教(漢語系)、藏傳佛教(藏語系)和雲南地區上座部佛教(巴利語系)。

佛教何時進入中國,在中國有哪些佛教習俗

印度佛教

印度佛教傳入中國的年代,依史料記載,有幾種不同的說法,中國佛教如「秦始皇四年(西元前二四三)西域僧人室利房十八人齎持佛經來長安」、「漢武帝元狩二年(西元前一二一)霍去病討匈奴時得金人,安置於甘泉宮」、「西漢哀帝元壽元年(西元前二),博士弟子景憲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圖經」等。然在諸傳說中,一般以「漢明感夢,初傳其道」的說法最為有名,三國以來即被盛傳。

梁代慧皎《高僧傳》記載此事雲:「漢明帝夢一金人於殿廷,以佔所夢,傅毅以佛對。帝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往天竺。愔等於彼遇見摩騰、竺法蘭二梵僧,乃要還漢地,譯《四十二章經》,二僧住處,今雒陽門白馬寺也。」因此在佛教史上,多以漢明帝永平十年(六七),迦葉摩騰與竺法蘭以白馬馱經像來華,是為佛教傳入之年。明帝為紀念白馬馱經,將二僧所住的鴻臚寺改名為「白馬寺」,成為中國第一座佛寺。爾後,凡僧尼所住之處即稱為「寺」。白馬寺被後世佛弟子尊為「祖源」和「釋源」,而二僧所合譯的《四十二章經》,也成為中國第一部漢譯佛經。

漢傳佛教習俗

佛教何時進入中國,在中國有哪些佛教習俗

漢傳佛教

出家

主條目:出家

佛教信徒為求解脫而出家修行。這種制度原非佛教所創始,古印度早有此風尚。佛教徒出家,先要剃髮,這是取得僧人資格的必要條件。一般出家人不留鬍鬚,但漢傳佛教出家僧人剃後仍有復留者。

姓氏

漢傳佛教中,出家僧侶都姓“釋”,這與其他藏傳佛教、上座部佛教不同。佛教傳入中原時,出家的僧侶仍有俗姓,或依其皈依師父姓。晉道安法師有鑑於此,乃以釋為姓,後人尊崇併成為定式。

受戒

漢傳佛教中,佛教徒分為在家眾與出家眾。在家眾包括優婆塞(男居士)與優婆夷(女居士),出家眾包括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在家眾要求受持皈依戒,進而可以修行菩薩戒。

佛教徒出家,成為沙彌和沙彌尼,必須受持十戒:不殺生、不偷盜、不淫、不妄語、不飲酒、不塗飾香鬘、不視聽歌舞、不坐高廣大床、不非時食、不蓄金銀財寶。以後還須受具足戒。比丘和比丘尼則必須受持具足戒。中國漢地依循《四分律》,比丘戒有250條,比丘尼戒為348條。藏傳佛教實行《說一切有部律》,比丘戒為258條。東南亞盛傳的上座部佛教比丘戒為227條,出家人依戒法規定受持此戒,即取得正式僧尼資格。漢傳佛教僧尼,除受上述兩種戒外,還規定須受具足戒。古代在受此戒時有在頭頂上燒香疤的習慣,現廢除。

藏傳佛教習俗

佛教何時進入中國,在中國有哪些佛教習俗

藏傳佛教

傳承

藏傳佛教的傳承方式既有師徒傳承方式,如寧瑪派、噶舉派、噶當派;也有家族傳承方式,如薩迦派,基本上採用以昆氏家族為基礎的家族傳承方式。但最具特色的還是活佛轉世制度。“政教合一”是喇嘛教的另一大特點。歷史上,藏傳佛教的多數派別都和一定的政治勢力(包括地方實力集團或家族勢力)結合在一起,形成政教合一制度,教依政而行,政持教而立,彼此依存。這一制度在吐蕃赤祖德贊贊普時初見雛形,至薩迦派時正式確立,其後不斷完善,待格魯派掌西藏地方政教大權後而達鼎盛。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時廢除。

學制

藏傳佛教傳習和修證的處所分為講道院和修道院兩種,也有綜合者。較大的寺院都有規定學制。各派各寺的規定不完全相同。如格魯派哲蚌寺郭莽札倉規定:因明五年,般若四年,中觀兩年,俱舍四年,戒律一年,必須循序而進。戒律學完之後統稱噶仁巴(經學士),其出路有三:1、少數申請應試格西學位,2、自由講學或閉關修持,3、入密宗學院繼續深造。

寺院

藏傳佛教的寺院規模大小不一,小者只有數人,大者多至七八千人。大寺院一般由經堂、神殿、做為辯經場所的林苑、印經院,若干活佛拉章、僧舍、執事者的辦事處、倉庫、招待施主的客房、牲圈等等組成。寺院在舊西藏往往是一個地區的宗教、文化乃至經濟、政治中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重要的寺院依其重要的程度分別規定為國家級、省級、縣級的文物重點保護單位。文革期間許多寺院受到嚴重的破壞, 1979年以後由政府資助和信徒群眾自願集資逐漸恢復。

雲南地區上座部佛教

佛教何時進入中國,在中國有哪些佛教習俗

雲南佛教

南傳佛教主要分佈在雲南的西雙版納、德宏、思茅、臨滄和保山,信教的民族有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族和部分佤族。信教人數約70多萬人。至1996年,全省南傳佛教地區恢復開發佛寺1702所。雲南南傳佛教的主要塔寺有:西雙版納景洪市的曼飛龍塔、勐海縣的景真八角亭、臨滄滄源縣的廣允緬寺(這三座寺、塔均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德宏盈江縣的允燕塔、昆明圓通寺銅佛殿、景洪曼閣佛寺、芒市五雲寺、菩提寺、佛光寺,瑞麗大等罕寺、姐勒大金塔等。

南傳佛教的佛寺主要是舉行佛事活動的場所,同時,住寺僧人還承擔傳授民族文化的義務。所以,傣族男孩到一定年齡都要出家當一個時期的小沙彌,少則7天,多則數月。而後,多數人還俗回家,少數人留下來繼續修行,成為宗教職業人士。

雲南南傳佛教傳播地區的民族通常全民信教。南傳佛教對這些民族的日常生活等各個方面都有較大的影響。比如傣族地區,當南傳佛教傳入後,逐漸與封建領主統治相結合,形成政教合一,對傣族社會生活、文化等各個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傣文、傣歷、及傣族的許多宗教節日都是南傳佛教與當地民族文化結合後演變而成的。傣族民間文學、雕塑、繪畫等藝術無論是題材、內容,還是藝術風格都受到南傳佛教思想文化的影響。總之,南傳佛教已經成為當地民族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