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化大橋,我們的夢想和現實

赵化大桥,我们的梦想和现实

橋·趙化鎮

懶雲\文

小時候,有段時間離開老家趙化鎮,跟隨在晨光工作的父親身邊,時常經過高大得令我自覺對其敬仰的東門大橋。推算回去那大概是四五歲,也就1977年左右吧。當時除了這個巨大的單體建築讓沱江矮矮的趴在了下面讓我大開眼界之外,父親單位旁的晨光冰糕廠也一併讓我眼神傾注掛念不已。常常將二者結合著臆想——吸著那天宮裡可能才同時有的綠豆冰糕在東門大橋上走過去又走過來,還走過去再走過來,又走過去仍走過來,是多麼驕傲的雄赳赳氣昂昂跨過沱江河的美景壯景燦爛享受啦!

某次偶然聽父親講,東門大橋也叫紅旗大橋,是一個剛畢業的中專生設計的,而且這個人還是個女的。哦,好厲害!或許這就是人生第一次欽佩孫悟空之外的另一個人了。有文化有知識有能力真的好讓人尊敬!這種意識就因為橋的原因,第一次被灌輸並隨即銘刻到了腦海深處。

後來讀書時看到課本講趙州橋,驀然就將課本里圖畫中的小小趙州橋與腦袋裡那高大上的東門大橋進行了從材料、長寬高、孔徑、地域親疏感、接觸生疏度等全方位的對比,很是不服氣的自嘲:它和我們富順東門大橋除了時間差,哪裡都不如我們的哈!東門大橋這麼雄偉方便的大石拱橋,以後一定會超過它成為最著名的橋,也上課本讓北京蒙古西藏臺灣的和外國的人從小也曉得這我們富順的這座東門大橋紅旗大橋。

1984年百年不遇的大水,河邊都擴展到了好多高坎上的屋基下面,讓屋基不甘願的也滋潤一回沱江河起碼增大了千倍的體量,那時完全沒有一種敬畏大自然的感覺,感受不到一種曲異的經歷如此不一般境況而令人生不虛此行的噓籲。作為頑童的我與同樣的夥伴,聽信著一種稀奇的傳言,翹首以盼的掃面著洶湧的河面,等待著傳言中的蛟龍出現。然而卻等來一個揪心的壞消息,東門大橋被一個大油罐撞了!被撞了!好消息也同時伴隨而來,東門大橋沒有被撞倒!倒也讓我省去了不少的可惜,我心中的這個圖騰依然聳立。

再後來聽人擺龍門陣說,在臺灣當立“立法委員”的李公權,在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後,願出資在趙化和萬壽之間修建一座沱江大橋,只要求冠名“李公橋”而已。縣裡回應雲:汝為異類國名黨要人,如此乃為爾立碑留名千古,豈能冒天下之大不韙,不可也。

望望一百米來寬的趙化沱江河面,心想換在今天時代,何止命名李公橋,或許冠名“國民黨大橋”都可以吧,說不定還會是一個成功的統一戰線豐碩成果呢。

一次去晨光三廠,談起旁邊新建的晨光大橋,有人言在八十年代晨光大橋就差點修建了的,當時國家計劃在晨光三廠沱江河對面佔用三個山頭修建一個重點化肥工程項目,就計劃要建大橋的,還要解決縣裡的待業青年就業和所在地農民就業。只是由於縣委書記和縣長反對——佔那麼寬的地盤,要讓我們少收好多糧食啊!故而此國家重點項目轉移到貴州去了。聽此感慨不已,心想若換在今天,縣裡所得稅收會很愉快的拿出一二大獎引入這種項目的若干人等吧。

也記得某次去參觀黃葛浩水電站,看到橫亙沱江的水壩,油然冒出一中遺憾感:哪像趙化兩岸光禿禿只能船來接送,何不如壩上立橋方便交通啊!稍後坐在樹蔭下盯著水電站,突然懂起,這都是一種趙化無橋的失落感,哪管恰不恰當、成與不成,都會生髮出一種潛意識的趙化何時才能有大橋的失落和希翼情感。猶如飢餓時自然就會想到飲食,是那麼的自然和必然,似乎也成了一種習慣。這可能也是另一種孤雁與落霞齊飛的串味。

在讀中學時,一再耳聞趙化在勘測建橋地址,一曰銀石溪,一曰石盤下的周家灣。每每聽聞都莫名的與有榮焉的興奮一陣,但隨著毫無消息的後續而漸歸往日水鏡。往復不已,猶如生活的燈苗時不時的撒入一兩粒鹽巴,噼啪閃爍一下,讓燈苗不是那麼昏暗無味。最可氣的是最後卻等來了牛佛修建沱江大橋的落寂消息,訕訕的自嘲牛佛與趙化差不多,所以趙化也大概或許可能應該要建大橋了吧。

終於,在2015年盼來了趙化大橋的開工,坐落在石盤下的周家灣,大橋橋樑部分長669米,寬20.5米,四車道並有人行道。連接了趙化方向的省道207線與萬壽的縣道089線。大橋及連接線全長1.2公里多。從網上看到整座大橋用度1.2億多元,記憶中趙化可沒有這樣的大手筆。現在國家的富強真的從趙化也可見一斑了。

前兩年回家,按導航指引從富順下了高速沿富順二環路行駛,咦?怎麼又來到了一座富順的新沱江大橋?後來才知道富順縣城的第三座沱江大橋名叫富州大橋。又想起繼趙化大橋之後就會動工的懷德大橋,以及另一座計劃中的福源灝大橋,真的好滿足。我們這樣的小地方,橋也像下餃子一樣不斷的出現,不由得使勁的按了下喇叭,發洩了心中如網絡上讚美國家強大吶喊——厲害了!我的國!

赵化大桥,我们的梦想和现实

尋遍四野,大大小小哪個都市和鄉村地名,莫不是吉利吉祥、蘊情蘊意的寓意。可趙化作為一個千年古鎮,一個趙,一個化,卻是特例。幾多解釋,世代相傳的正版名稱由來,是宋太祖年少落難時投奔其在昭通的舅舅,途經此地餓的沒法,幸得此地人熱情湯飯續命。後登基感恩,以姓賜之,以化替乞,賜此地名為:趙化。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鎮,趙化也不能靜靜的躺在戊戌六君子劉光第的光輝下,更需歸納總結為什麼在六君子中最有骨氣、最具性格、最有文化、最有君子風度、最有歷史使命感的劉光第卻遠不如譚嗣同聲名遠揚?越瞭解劉光第,就越看到原因——不善交流、沒有力量進行宣唱。如此歷史文化底蘊,不僅僅是“可惜”兩個字就可原諒的啊。這般那般,應千方百計廣而告之、立而殊之!

今,趙化大橋即將通車伊始,假此東風之力,傍獨特歷史文化之身,個人愚建一方案——於大橋一橋頭適當處,築劉光第大像,旁聳巨石,採聶作平之《趙化賦》,賦中添入釋趙化名有數語,仿劉光第端厚扛鼎之書法,於巨石上鑿刻:

斯是小邑,水美魚肥,始於漁村。聞宋太祖嘗迷途於斯,幾於餓去,旦有純樸之民一甕之恩,延得匡胤武術家、軍事家、皇帝。六合歸一王土大統,太祖勿忘此地之恩情,無諱皇帝之姓,再轉討要為化,親書‘趙化’為匾,賜名本地。無忌貴姓,不遮尷尬,殊名出世,舉世無雙。然後有八寶之粥,複製此經,粘貼此歷。趙化並八寶粥也,一名一物,呼應流芳。嗨,斯是小邑,聲名偉大。

嗟乎,天地玄黃,世道滄桑。名都幾經繁華,未免荊棘銅駝;小鎮曾經滄海,依舊煙火人家。趙宋巡檢司,齊民生息;明清水碼頭,雲帆徵發。光第故里,蜀南大邑。花開花謝度千載,人歌人哭藏萬家。

人憶少時,嘗臨古鎮高處,看大野迎嶂,煙霞明滅;對曲江繞郭,魚龍變化,慨然有萬里之意。及於今,家嚴家慈,安居古鎮,趨庭鯉對,省親如時。故園草木,魂牽夢繫。麗水生暉,總屬父母之邦;青山織錦,長是桑梓之地。

一愛趙化兮,風物壯美,山川形勝。雒水北來,猛浪若奔;青山東迤,翠峰如林。因河而設港,枕流以為鎮。川鹽濟楚,古鎮借勢崛起。諺曰:一泉流白玉,萬里走黃金。曩昔鹹、同之際,富順井鹽遠銷荊楚,趙化得地利之便,遽爾為重鎮。茲其時也,舟車輻輳,聯檣似陣;商賈麇集,揮袂如雲。瓦屋鱗次,破空市聲喧喧;街巷縱橫,沸天歌吹盈盈。民謠有曰:千年銀富順,半在趙化城。

又愛趙化兮,尊儒重道,興教倡文。先聖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趙化既得交通之利,卒為川南通衢。民安樂土,世重化育。桂枝臨水,文昌書院經聲未遠;荷塘浸月,培村中學泮池尚清。富順出才子,趙化多英俊:杜鵑啼血,劉裴邨孤忠昭日;滄龍出海,鄭必堅雄文化人。一榜中三高,舉人同閭牆;一家三博士,學霸竟草根。君子書屋猶在,光第精氣長存。開高軒以瞰江,對甘棠以寄情。知遺風之瓜瓞,喜嘉樹之重蔭。

再愛趙化兮,物阜民豐,世情甘美。造化厚人兮,賜盆地之沃壤;水旱隨意兮,仰沱江之好水。春耕夏耘,年年華實蔽野;秋收冬藏,歲歲佳禾盈疇。堆銀壘玉,趙條絲遠足大荒;羅紋織綿,江陽綢履跡西歐。豆花香,河魚美,羊湯濃,老酒厚。鼎鑊多佳饌,飲食記春秋。古人云:一飲一啄,皆有前定。家山滋味,念茲在茲,或啖鄉餚,或釋鄉愁。

嗟夫!昔王仲宣登樓兮,嘆人情同於懷土。世人萍蹤,跡類轉蓬。轍涔寄命,冰壺照影。早歲小木,今已亭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蓴鱸相招,寧未沾襟?枌榆互望,罔不錐心。

贊曰:維我趙化,土厚水長。天造地化,人民安康。金聲玉振,青史昭彰。克紹其裘,興我家邦。

離趙化大橋通車之時還有一節之期,那種“天塹變通途當驚世界殊”的壯哉、美哉、有哉的感受已經浸入了每一個組織細胞。深深祝願:趙化,必將不再孤獨沉寂,定將端起香味撲鼻的歷史文化這陳釀與熱情豪放的現代交通建設這烈酒,來來來!和著嫩而綿扎的豆花與各色河魚,碰了這杯酒,是時候展現你不一般的風采了!

2018年6月14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