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家政達人 不愁沒飯吃

宋朝家政達人 不愁沒飯吃

宋朝的市場經濟非常繁榮,市民生活水平一度很高,“家政服務”這個行業也隨之誕生:不獨吹拉彈唱,名目眾多的“身邊人” “本事人” “供過人” “堂前人” “拆洗人” “針線人”等以出賣生活技術為生的“女伎”隊伍也應運而生。有條件的人家只要通過 “女儈” 或 “牙人” ,隨時都可以僱用或買到這樣的家政服務人員。

王明清的《玉照新志》 、洪邁的《夷堅志》均記述道:政和年間(1111-1117),一官員的兒媳婦懷孕、 一官員夫人生男孩, 均通過“牙儈”僱買到了一位保姆。由此可見,城市中這種以生活技術謀生的女伎已形成了一種行業,還有專門的牙儈經紀人。

其實,宋朝的家政服務者之技能,與歌舞女伎之歌舞相比,其境界絕不遜色。《單符郎全州佳偶》謂“女儈”介紹給司戶作“針線人”的李英“第一手好針線,能於暗中縫紉, 分際不差”。

又如臨安車橋下的“璩家裝裱古今書畫”鋪中,有個18歲的女兒叫璩秀秀,被郡王所賞識。其原因是郡王在轎中看見她身上繫了一條繡腰巾。也就是說,此女的繡工被郡王看中。璩秀秀的刺繡本事有《眼兒媚》詞為證:“斜枝嫩葉包開蕊,唯只欠馨香。曾向園林深處,引教蜂亂蝶狂。”

有這樣的手藝,自然讓郡王青睞有加。即便宋朝女伎中最為“下色”的廚娘,所擁有的廚藝也是十分精湛。從河南偃師出土的宋朝畫像中,我們可以看到她們均梳高髻,穿寬領短衣,著長裙,或烹茶、或滌器。其中“斫膾畫像磚”上繪有:高木方桌,一把短柄刀,大圓木菜墩上有大魚一條,刀旁有一柳枝穿三條小魚,挽袖露出臂上圈套鐲的廚娘,腳邊放一盆水,桌下一方形火爐,爐火熊熊,上置一雙耳鐵鍋,鍋中水正沸騰……

李公麟所繪《百馬圖》中,二鍘草人衣袖都用繩索縛定掛於頸項間,以把袖子高高捋起。此乃“攀膊” ,是市民為便於操作而發明的通用工具。高級者才用銀索“攀膊” ,足見廚娘氣度不凡。待她掉臂而入,切抹批臠,慣熟條理,真有莊子比喻的運斤成風之勢。所做出來的食饌,芳香脆美,濟楚細膩,難以用語言形容。當然,只有豪門大戶才能聘請這樣廚藝不俗的女伎。

不過,據史載,女子必須具有良好的庖廚技藝,已成為宋代市民擇偶的一條基本標準,這也成為許多女子成為“美食達人”的一個看家“法寶” 。僅廚娘這一行當,在宋朝城市中以女子命名的名牌食品和食店就不計其數。像李婆婆雜菜羹、王小姑酒店、王媽媽家茶肆、宋五嫂魚羹、 汴河岸買粥嫗等, 廣泛傳於市民之口,進入記敘都市市民生活的專書。

同時,還有許多因特殊技藝揚名天下的女性,如醜婆婆藥鋪、陳媽媽泥面具、賣卦的西山神女、吉州舒公窯的舒嬌、刻書的婺女等,甚至連尼姑都以學“繡工”為本行。這從另外一個角度證明,宋朝的市場經濟發展迅速,女子用行動證明自己“能頂半邊天” ,更說明了宋朝社會的開發開放遠比唐朝寬泛。

宋朝的女技工以其高質量的“家政服務”和獨特的魅力,助推了市場經濟的發展,方便了市民生活,也極大地豐富了宋代城市的風貌。(來源|文史博覽 作者|趙柒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