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衝突致男性相繼死亡 7000年前男女比例曾達1:17

美媒稱,現代男性的基因表明在5000至7000年前曾發生過某種奇怪的事情:整個亞洲、歐洲和非洲的大多數男性人口似乎都相繼死亡了,留下了男性與女性之間1比17的懸殊性別比例。美國趣味科學網站6月6日刊登題為《為什麼基因表明7000年前的大多數男子曾相繼死亡》的報道稱,這個所謂的人口瓶頸現象最早是2015年提出的,此後研究人員一直在試圖弄清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

部落衝突致男性相繼死亡 7000年前男女比例曾達1:17

一種假設認為,男性人口下降是由於主要影響男性後代的生態或氣候因素造成的,而另一種假設暗示男性人口消亡的發生是因為某些男性在社會中擁有更多權力,並因而生育了更多的子女。

現在,5月25日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的一篇新論文提供了另一種解釋:生活在父系部落的人們(他們主要是擁有相同血統的男性)可能相互爭鬥,從而一度消滅了整個男性世系。

論文主要作者、美國斯坦福大學人口遺傳學家馬科斯·費爾德曼說,1比17的男女比例“由於其懸殊性而讓我們震驚,肯定存在另外的解釋”。根據他們的新解釋,男性人口數量並不是急轉直下的,確切地說是Y染色體的多樣性由於人們群居以及相互爭鬥的方式而出現了下降。換句話說,實際上並不是男性人數減少了,只是男性之間的多樣性下降了。

報道稱,為了證明他們的理論,研究人員進行了18項模擬,他們以此建立了導致這一瓶頸現象的不同假想狀況,包括諸如Y染色體變異、群體間競爭以及死亡等因素。他們的模擬表明,父系部落之間的戰爭可能導致了這種所謂的“Y染色體瓶頸”現象,因為每一個父系部落的成員相互之間都會有非常相似的Y染色體。因此,如果一個部落滅掉了另一個部落,它同樣也大大削減了後一個部落的Y染色體傳遞給後代的機會。

不過,在研究人員進行的不存在父系部落的模擬中,這種瓶頸現象並沒有出現。此外,正如線粒體DNA所表明的,當時的女性人口中沒有出現這樣的瓶頸現象。線粒體DNA是一種只能由母親遺傳給子女的DNA。

費爾德曼告訴趣味科學網站:“在同一個群體中,婦女可能來自任何地方。她們可能是作為戰爭獲勝後的戰利品進入群體的,或者可能是之前曾經居住在當地的女性。”

報道指出,在5000年至7000年之前,即人類即將進入更大規模的社會形式和建立大城市之前,人們仍是以小型部落方式群居生活的,從事小規模的農耕。沒有參與此項研究的英國桑格研究所進化遺傳學家克里斯·泰勒—史密斯告訴趣味科學網站,這是一個“介於使用石制工具的早期農耕與稍晚使用金屬工具的社會化農耕之間的過渡時期”。

費爾德曼說,不過在這一瓶頸時期之後,“你會看到社會組織的興起以及小型社會變成了大城市,人們生活在了一個個並不是那麼專注於維持Y染色體傳承的群體中。”在這段時間裡,男性人口出現了反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