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211、雙一流建設高校,這所藏在西部小城裡的高校有點不一般


心懷社稷,情繫蒼生,承遠古農神后稷之志,行當代“教民稼穡”之為。在陝西楊凌,中華農耕文明發祥地,有一所高校藏身於此,這個學校的學校一代代師生秉承“經國本,解民生,尚科學”的辦學理念和“誠樸勇毅”的校訓,致力於國家農業科學發展事業,這所高校的名字叫做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當地人都會親切的稱它,西農。

西農的前身是創建於1934年的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1999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由原西北農業大學、西北林學院、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學研究所、陝西省農業科學院、陝西省林業科學院、陝西省中國科學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所科教單位合併組建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經過建校80多年來的歷史積澱,現在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17年9月,成為首批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的高校。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現有7個國家重點學科和2個國家重點學科;農業科學居US.NEWS學科排名全球第18位;農業科學學科領域進入ESI全球學科排名前1‰之列。農業科學、植物學與動物學、工程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化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等6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全球學科排名前1%之列。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建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3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62個省部重點實驗室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此外,學校還有26個試驗示範站,分佈在中西部五省。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紮根祖國西部,致力於人才培養,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雙聘院士11人;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7人,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8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6人,青年長江學者2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7人,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7人。


學校始終堅持“頂天”、“立地”相結合的科技工作方針,瞄準國際科技前沿,緊密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和區域發展需要,積極開展面向農業生產實際的應用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在動植物育種、植物保護、農業生物技術、旱區農業與節水技術、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等研究領域形成鮮明特色和優勢。建校以來,學校累計獲得各類科技成果6000餘項,獲獎成果1800餘項。

多年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立足“三農”發展主題,培育出了世界累計推廣面積最大的優良小麥品種“碧螞1號”,長期主導我國小麥品種換代的遠緣雜交小麥良種“小偃6號”,我國自主培育和推廣面積最大的優良蘋果品種“秦冠”等重要科技成果,推廣轉化直接經濟效益累計超過3000億元。

當前,西農已從以農為主的單科性大學發展為目前以農為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按照新的規劃目標和戰略思路,全校師生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正在為實現“突出產學研緊密結合辦學特色、創建世界一流農業大學”戰略目標而努力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