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夫妻檔案第一輯:幸福的婚姻也各有各的幸福

藝術家夫妻檔案第一輯:幸福的婚姻也各有各的幸福

婚姻,是一個人的人生當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大多數的人都需要找一個相知相愛的人,相伴走過餘生。正是因為這樣,那些美滿纏綿的或是驚世駭俗的婚戀就總是能夠吸引很多人的注意,而藝術家們就總是成為一部分被關注的人。新中國的很多藝術家,不僅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他們的婚姻也令人矚目。這裡的幾對藝壇夫婦,你都認識嗎?

吳作人、蕭淑芳——恨晚

吳作人和蕭淑芳都是徐悲鴻的弟子,蕭淑芳的繪畫還得到過大師齊白石的指導。兩個人很早就見過面,但真正相守在一起卻是很久之後。曾經在徐悲鴻的畫室,吳作人對蕭淑芳一見傾心,但因他的驕傲,在一次不愉快的談話後他們失之交臂。後來兩個人分別經歷了婚姻的不幸,終於在17年後的1946年重逢。他們彼此傾訴了這些年的坎坷經歷,這一次吳作人終於不再羞澀,勇敢的表達自己的愛意,他說:“再不相愛就來不及了,我們的日子過一天少一天。”1948年他們在徐悲鴻的證婚下結下了相濡以沫長達半個世紀的姻緣。

藝術家夫妻檔案第一輯:幸福的婚姻也各有各的幸福

▲吳作人與蕭淑芳新婚留影

藝術家夫妻檔案第一輯:幸福的婚姻也各有各的幸福

▲吳作人《蕭淑芳》

藝術家夫妻檔案第一輯:幸福的婚姻也各有各的幸福

▲蕭淑芳《舞翩翩》

藝術家夫妻檔案第一輯:幸福的婚姻也各有各的幸福

▲吳作人《戈壁牧野》

吳祖光、新鳳霞——寵妻

新鳳霞是一代評劇大師,但她的出身並不算好,所以少年時期沒有接受到多少文化教育。她一心想學習文化,努力的看書識字。幸好遇見了吳祖光。吳祖光是一位劇作家,比新鳳霞年長几歲。新鳳霞傾慕吳祖光的好人品,很快兩個人就定下了終身。婚後吳祖光對新鳳霞的學習很是用心,為她購買了整套的書房用具,桌椅、書櫃、筆墨紙硯,教她寫字、讀書。而新鳳霞在吳祖光的精心幫助下,進步飛快。在“文革”動亂中,新鳳霞不幸被迫害致殘,但她靠寫作和閱讀不斷提成自我,順利完成了從戲曲演員到作家的轉型。後來吳祖光誇讚她說:“無論是從數量上或質量上,至少在近四五年當中,我的成績都遠遠趕不上她了。”

藝術家夫妻檔案第一輯:幸福的婚姻也各有各的幸福

▲新鳳霞與吳祖光

藝術家夫妻檔案第一輯:幸福的婚姻也各有各的幸福

▲新鳳霞與吳祖光

藝術家夫妻檔案第一輯:幸福的婚姻也各有各的幸福

▲新鳳霞作畫

王臨乙、王合內——跨國

王臨乙和王合內是一對著名的雕塑家,王合內是一位法國人,原名合內·尼凱爾,她是巴黎名門出身,又是家裡惟一的女兒。王臨乙在1930年代留學法國時與王合內相識。起初合內的家人並不同意這樁婚事,因為王臨乙那時還只是一個窮學生。1936年王臨乙回國任教,在北平購置了房子,他們才得以在北平成婚。兩個人雖然一輩子沒有子女,但相愛至篤,他們將畢生的心血奉獻給了藝術和教育。新中國建立後兩人都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王臨乙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創作了《五四運動》浮雕,美麗善良的王合內雖然是外國人卻十分受學生的愛戴,作品有首都機場大型廣場雕塑《中國人民歡迎您》以及一批獨具特色的小動物雕塑,如《小鹿》《小馬》《貓》。由於膝下無嗣,王臨乙、王合內夫婦在去世後,將生平遺物和作品全部捐獻給了中央美術學院。

藝術家夫妻檔案第一輯:幸福的婚姻也各有各的幸福

▲王合內《洗臉的小貓》 石膏圓雕 20世紀50年代

藝術家夫妻檔案第一輯:幸福的婚姻也各有各的幸福

▲王合內雕塑作品

藝術家夫妻檔案第一輯:幸福的婚姻也各有各的幸福

王合內

藝術家夫妻檔案第一輯:幸福的婚姻也各有各的幸福

▲王合內與王臨乙

肖鋒、宋韌——革命

肖峰、宋韌兩位先生都出身於1932年,他們都是新四軍的後代,他們的父輩都在抗日戰爭中犧牲,並從小在抗日革命根據地成長,很早就參加了革命的宣傳工作。肖峰本身是紅小兵,參加過新四軍戰鬥,宋韌的父親宋澄是20世紀30年代初加入中國共產黨和投身革命的老黨員。他們都有非常豐富的生活經歷和深刻的歷史記憶。隨著全中國的解放他們都進入了中國的兩所藝術高府學習,如果不是一些社會原因,他們可能還會在留學蘇聯的歷程上相聚。但是,他們仍然在這個向上的歲月中結合而成為一個家庭,從此榮譽與共、形影相隨,相扶相攜走過半個世紀的風雨人生。

藝術家夫妻檔案第一輯:幸福的婚姻也各有各的幸福

▲宋韌與肖鋒

藝術家夫妻檔案第一輯:幸福的婚姻也各有各的幸福

▲肖鋒 宋韌《拂曉》1979年

藝術家夫妻檔案第一輯:幸福的婚姻也各有各的幸福

▲肖峰 宋韌 邱瑞敏《戰鬥在羅霄山上》 1976年

黃苗子、鬱風——志同

黃苗子和鬱風也是20世紀中國文藝界一對惹人注目的夫婦。他兩個人的緣分也是和中國的漫畫事業息息相關的。兩人第一次的見面,是郁達夫帶著侄女鬱風去上海霞飛路的漫畫俱樂部,張光宇、張正宇、丁聰、葉淺予當時也在。當年上海有一個南社俱樂部,由柳亞子主持。一個南社點將錄,把水滸的108人編到南社俱樂部的108人身上,有鬱華,也有黃苗子。“我是矮腳虎,鬱華是什麼我記不起來。”黃苗子笑道。兩人都對文藝抱有極大的興趣,由於郁達夫和漫畫家們的交往,鬱風也和他們的圈子熟絡起來,這期間他們也常常有書信往來。抗戰中,兩人輾轉各地,依舊音訊不斷。在香港,鬱風編了一本《耕耘》雜誌,黃苗子是發行人。在重慶,黃苗子、鬱風、夏衍、徐遲、馮亦代常聚在一起。當黃苗子向鬱風求婚時,以革命者自居的鬱風覺得難以抉擇,因為黃苗子這時依然在國民黨政府任職。為黃苗子擔任說客的是共產黨人夏衍,顯然夏衍成功了,1944年,不同政黨的要員在重慶一同參加他們的婚禮。

藝術家夫妻檔案第一輯:幸福的婚姻也各有各的幸福

▲黃苗子與鬱風的新婚合影 1944年

藝術家夫妻檔案第一輯:幸福的婚姻也各有各的幸福

▲鬱風與黃苗子

藝術家夫妻檔案第一輯:幸福的婚姻也各有各的幸福

▲鬱風與黃苗子

藝術家夫妻檔案第一輯:幸福的婚姻也各有各的幸福

▲鬱風《蘆葦 鏡心》

藝術家夫妻檔案第一輯:幸福的婚姻也各有各的幸福

▲黃苗子《篆書自作詩》

凌子風、石聯星——相扶

凌子風和石聯星都是新中國電影事業的奠基人,抗戰時期兩人還共同在延安魯迅藝術學院任教,他們都是藝術家,同時又是戰士。他們的藝術事業都起步於話劇,表演、導演、創作俱佳。石聯星大凌子風3歲,在延安的時候就因為熱心腸和寬以待人被大家親切的稱作“石大姐”。凌子風是個“熱血青年”,才華橫溢又一心愛國。在與凌子風共結連理之前,石聯星已有過一段婚姻,在延安兩人相戀的時候凌子風常常帶著石聯星的小女兒梅子玩耍,宛如親生父親一般。新中國成立後,凌子風忙於電影事業,石聯星一邊任教一邊阜陽三個孩子,哈經常為凌子風的事業出謀劃策。1950年凌子風導演的《中華兒女》和石聯星主演的《趙一曼》這兩部電影雙雙在第五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上為新中國獲得第一枚國際大獎。兩人相濡以沫,相互扶持,溫情脈脈的相守了四十載。

藝術家夫妻檔案第一輯:幸福的婚姻也各有各的幸福

▲石聯星與凌子風

藝術家夫妻檔案第一輯:幸福的婚姻也各有各的幸福

石聯星

藝術家夫妻檔案第一輯:幸福的婚姻也各有各的幸福

▲左圖:在湖北黃梅老家中學時與同學合影,中為石聯星。右圖:石聯星(中間高者)在抗敵演出隊

如有疑問請聯繫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