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關於納粹孩子的遊戲追問欺凌的複雜性

這個關於納粹孩子的遊戲追問欺凌的複雜性

《戰地5》轟轟烈烈,而同樣涉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我的孩子:生命之源》(My Child Lebensborn)則清靜內斂。前者帶來的是戰爭的勇敢和榮耀,後者關注的是戰爭的後果。前者激發人們的腎上腺素,而後者喚起同情,促人思考。我現在要談的是後者,這是一個在戰爭中出生的孩子的故事,作為納粹的遺孤,她遭受了痛苦的折磨;《戰地5》好像是這個故事的背景。

故事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早期的挪威,主角是七歲的卡琳和他(她)的養母或養父。性別是可選的。我選擇的是母親和女兒。作為卡琳的媽媽,我的職責是讓孩子吃飯、穿衣、娛樂和受到保護。它是通過一個簡單的預算管理系統來實現的,在這個系統中,我平衡了我微薄的戰後收入和作為單親父母的時間,以滿足卡琳的需求。

有很多的餐點、洗澡時間,有戶外的有趣的旅行,縫補衣服,清理淤青和包紮傷口。每一天,我都被分配了有限的任務時段,所以我需要聰明地應對。

遊戲在卡琳的一種興奮狀態中開始。她將第一次去當地的學校。她和她最好的朋友都期待著結識新朋友,理解和擁抱這個世界。

但她在學校的經歷比她預想的要艱難得多。她因為出身而被欺負。儘管卡林自己對她的親生父母的記憶很模糊,但她的父親是一名德國士兵,這在城裡誰都知道。

這個關於納粹孩子的遊戲追問欺凌的複雜性

德國在1940年入侵挪威,對這個國家進行了大肆蹂躪。據估計,在5年的佔領期間,挪威每8個人中就有一名德國士兵。隨著挪威經濟的崩潰,飢餓和慾望是普遍的。

在這段時間裡,挪威婦女為佔領士兵生下了幾千名孩子。納粹政權把這些孩子看作是德國人,併發起了一個名為“生命之源”的計劃,通常在德國培養他們,向他們灌輸納粹觀念。在挪威解放和納粹戰敗後,這些孩子被送回挪威,在那裡,他們和他們的母親都被人們排斥。

在《我的孩子:生命之源》中,我與卡琳的情感混亂作鬥爭,她面臨著來自兒童、成人甚至老師的欺凌。她從一個充滿好奇心的快樂的女孩,變成了一個陰沉的、不信任人的孩子。我們通過對話選項進行交流,她問了一些我難以回答的問題。

自此,遊戲變成了一種欺凌管理模擬,為如何處理自己孩子被欺負的父母提供了有用的建議。《我的孩子:生命之源》和現代遊戲之間的主要區別在於,國家機器和成年人的世界對這個問題漠不關心。因此,我在那些同情卡琳的少數成年人中找到了聯盟。大多數人都是敵對的,甚至是卡林自己的血親。

這個關於納粹孩子的遊戲追問欺凌的複雜性

在大約5個小時的時間裡,這個遊戲遵循了一個令人不安的弧線,在這個過程中,很容易就會犯父母的錯誤。一種強硬的態度是行不通的,遊戲對它的時間和地點很敏感,對挪威人在戰爭期間所遭受的創傷也很敏感。

卡琳感到困惑、害怕和孤獨。她的幸福是來之不易的獎賞。

有時,《我的孩子:生命之源》感覺就像一件沉悶的事情,尤其是當故事在預算管理與對話之間徘徊的時候。但新的故事很快就會出現,並提供更多吸引人的挑戰。

《我的孩子:生命之源》成功地捕捉到了欺凌所造成的傷害,以及成年人是如何經常像孩子一樣犯錯。這是一個根植於戰時挪威人的真實生活經歷的遊戲。它的開發人員採訪了一些出生在“生命之源”的成年人,以瞭解他們的童年。但它給任何正在經歷(或經歷過)欺凌的人提供了一些安慰和指導,也就是說,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好遊戲。

【數字敘事 原作:Colin Campbell;編譯:靜之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