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山西丨愛的承載

點擊藍字關注,免費訂閱本刊

幼教·山西丨爱的承载

我對幼師最初的印象,應該是源於我的媽媽,她是一名普通的幼兒教師,也是一位平凡的母親。她對於我的教育模式,用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放養模式”。一歲,自己雙手雙腳爬樓梯;三歲,自己開門下樓找鄰居的哥哥姐姐們玩兒;六歲,自己坐公交車去奶奶家......諸如此類的事情簡直數不勝數。在那個年代,思想還是比較傳統的,好多家長都在說:“一個小姑娘,不要和男生走的太近!”媽媽卻告訴我:“世界上除了男的就是女的,所以我不限制你,也不限制你只能和學習好的小朋友玩兒,你要選擇的是你覺得很可靠的人在一起相處。”我很驕傲,她是一位開明的母親。宋先生(宋慶齡)說過:“孩子們的性格、才能,歸根結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別是母親的影響最深。孩子長大成人以後,社會成了鍛鍊他們的環境。學校對年輕人的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個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的卻是家庭”。也是因為這樣,我愛上了媽媽的職業,我想要當一名老師,從小到大從未變過。

很慶幸,兒時的夢想,在2017年8月實現了。和幼兒園的相遇,我覺得真的是一種緣分,因為在網上並沒有看到園裡所發佈的招聘信息,我是在回家路上看到了我們幼兒園,並選擇主動詢問是否應聘老師,進入幼兒園工作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這裡的老師顏值都好高啊,說話都是輕聲細語的,好溫柔呀。於是,我很開心自己當時的主動。來到園裡,也快1年了,時間雖然不長,卻真的覺得自己進步不少,從每天聽老師們講課,學習教學方法,到逐漸運用,以及和老師們一起研討教案等等,每一天都是點滴的成長。讓我印象最深的,當然還是孩子們。每天早晨看到孩子們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小小的模樣學著老師們認真的做晨間問候禮儀;上課時,聽著起初並不太理解的詞語,然後天馬行空的想象著一切可能與之有關聯的事情,迫不及待的舉手回答;吃飯時,用各種“肚子不舒服”“菜涼了”“我要上廁所”這些連自己都沒把握的話和老師做著抗爭;睡覺時,安靜的側臥在小床上,不時哼哼兩聲,似乎在夢中有什麼美好的事情需要及時表達;回家後,看著智慧樹,和爸爸媽媽們手舞足蹈的表演今日所學,然後告訴家人,最喜歡哪個老師。那些天真的舉動,常常讓我們啼笑皆非。像我們班的兜兜,淘氣指數5顆星,搗蛋能力爆表,卻在一回午覺鈴聲響了,看到有小朋友要大聲說話,就對小朋友說:“噓,琪琪老師還睡著,別吵著她。”那一刻,閉著眼睛的我嘴角忍不住上揚,心都要化了。這也充分的證明了一句話“要尊重兒童,不要急於對他作出或好或壞的評判。”這也是每一位老師應該時刻牢記的話語吧。

幼教·山西丨爱的承载

盧梭說:“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裡,就全變壞了。”對於這句話,即使是名人名言,我也不敢苟同,我相信我們在座的每一位老師,都“以心為本,以愛為根”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不斷奮鬥著,用心播種,用愛澆灌,孩子定可茁壯成長!如你期待一般,美好的,快樂的,在每一天與你的朝夕相處中,回報著你所付出的愛。

琪琪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