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代表|韓強:體味有無之境,實踐知行合一

教师代表|韩强:体味有无之境,实践知行合一

體味有無之境,實踐知行合一

在華東政法大學2018屆本科生畢業典禮上的發言

教師代表 | 國際金融法律學院院長 韓強

各位親愛的同學、各位尊敬的領導和老師:

大家上午好!

四年前的六月,各位同學都在經歷等待高考分數的焦慮;四年後的六月,大家已經在肆意享受大學畢業的喜悅。

猶記得四年前,各位同學初入校園時的元氣與青澀。如今,四年後的你們平添了幾分成熟與自信。成長的痕跡清晰在目。很榮幸,學校和老師參與了、見證了諸位的成長,這是我們共同的美好記憶。

從今日起,諸位即將從華政的學生,變成華政的校友。此前,你們對於社會而言,都是抽象的華政人。此後,你們在社會中擔任特定角色,將成為具體的華政人。你們構成母校的形象,你們鑄造母校的榮光。

在諸位即將離開母校之際,總有幾句私房話想跟大家交流。如今我站在這裡,固然是出於學校的安排,但又何嘗不是我的心願。今天,我與諸位分享兩個觀點。

一、體味有無之境,探尋睿智人生。

我們讀書求知識、研究求學問、工作求業績、生活求幸福,熙熙攘攘,唯利是圖。君子自然不必恥於言利,只要得之有道,用之有度。這一切利益與幸福的享有者、衡量者,自然離不開一個“我”。王國維說,“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正如法學中所講的“人格”“主體”“權利意識”等等,都承認有一個“我”的存在,都是一種“有我”境界的體現。孟子說,“萬物皆備於我矣”。普洛道格拉斯也說,“人是衡量萬物的尺度”。這時候的“我”,有一種山高人為峰的氣魄,有一種捨我其誰的抱負。諸位同學在即將開啟夢想之門的時刻,自我意識高漲,正所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閱盡長安花”。

大學四年的教育,我們幫諸位樹立了“有我”的境界,那麼大學畢業後,諸位將來可能探尋更加高深的學問,或掌握更大的權力,我卻要建議你們去探索、體味一個“無我”的境界。孔子有四個絕學,“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這個“毋我”就要求我們放下我執、去除成見、打破定式、不斷學習。大學所學,既要牢記,也要忘記,既要堅持,更要超越。因此,老子說,“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願諸位在今後的旅途中,能時刻意識到這個我,故能有所作為,能時刻放下這個我,方能成就更大的作為。功成不必在我,而功成又怎能缺我。有必趨無,無中生有,有無相生。因此,《金剛經》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更進一步地得出“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的感悟。因此,“無我”是至高的哲學的境界,也是至高的人生境界,在此與諸位共勉。

二、實踐知行合一,成就輝煌人生。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無;下士聞道,大笑之”。我們要做勤而行道的上士,不要做既懵懂又懶惰的下士。知而不行,猶如鏡花水月,終究竹籃打水一場空;行而不知,恰似瞽者臨淵、盲人摸象,不僅不明所以,甚至身犯險境而猶不自知。

心與物、知與行不是割裂的,而是合一的。王陽明說,“心外無理,仁者與物同體”。這裡固然強調了主體的內心體驗,但更多地是強調踐行的意義。通過學習和內心的感悟,我們獲得了正念,樹立了正信,那麼就要堅定地去實踐它。

知而能信、信而能行、行而能久,雖百折而不回,雖千萬人吾往矣,知行合一所帶來的利益,是任何課堂教學和著作論文都不能比擬的。

同學們!山隨原野盡,江入大荒流。各位同學完成了大學教育,已經走出了人生的三峽,進入了更為廣闊的發展天地。諸位離開母校,告別集體生活,將獨立面對人生的種種機遇和挑戰,但大家不必憂慮彷徨,正所謂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願諸位銘記母校期許,常懷赤誠之心,感恩奉獻,飲水思源。在有我中體會無我,在體會後努力踐行。最後衷心地祝願各位同學前程錦繡,夢想成真!也祝願各位老師健康愉快,杏壇常青!

謝謝!

攝影 | 江興偉

| 有趣有溫度 有料有態度 |

常年招新 @華政通訊社·融媒體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