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而致命的美洲豹!


美洲豹,學名:Panthera onca (Linnaeus, 1758),又叫美洲虎,是現存第三大的貓科動物。體重70—180千克,咬力可達1250磅。是生活在中南美洲的一種大型貓科動物。

它身上的花紋比較像豹,但整個身體的形狀又更接近於虎。在貓科動物中,美洲豹的體型僅次於獅、虎。野外壽命約18年。人工飼養達20多年。

美洲豹和豹外觀花紋長得很像,但體型更像虎,尾巴較短,特別是眼窩內側有腫瘤狀突起為其主要的特徵,這個腫瘤狀突起是豹、虎和豹等其他豹屬動物所沒有的。

肩高90—110釐米,體長為182—285釐米,尾長60—90釐米,體重70—180千克。

美洲豹頭的比例較大,臉較寬,前胸較粗,身體肥厚,肌肉豐滿,四肢粗短。身上的花紋美麗,黑色圓形環圈較大,而且圓環中一般都有一個或數個黑色的斑點,由於是圓環而不是條紋,所以很容易與虎相區別,但它的圓環又與豹的較小而環內中空的環紋顯著不同,細看時不難分辨。

美洲豹較喜歡棲於樹木茂密的熱帶雨林和季節性氾濫的沼澤地區,及其附近的灌木叢和熱帶稀樹草原,但總會是靠近水源的地方,它們亦會廣泛分佈於高山、平原等不同的地方。

它們是頂級掠食者和基石物種,在平衡生態系統和調節獵物數量方面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美洲豹有異常驚人的咬力,甚至比其他大貓也強得多,它們能咬穿爬行動物的厚皮或甲殼和使用一種不常見的殺戮方式:直接把獵物的顱骨從耳部咬穿,對獵物的腦部造成致命的損傷。

美洲豹是進化的非常成功的動物,美洲豹的祖先是在距今約300萬—1萬年的更新世前期至中期時生存於亞洲的一種四肢細長的大型貓科動物,後來經白令海的陸橋分散到北美洲大陸各地,然後再進入南美洲。但隨著時代的變遷為了適應生存,其體形變小,四肢變短,成為美洲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