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評|以臨空經濟為支點撬動湖南經濟的未來

红评|以临空经济为支点撬动湖南经济的未来

長沙臨空經濟示範區作為湖南從這裡飛向世界的開放門戶,是貫徹落實湖南“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的生動實踐。

人類社會的發展很大程度上獲益於交通工具所帶來的便利——從徒步腳力到車輪滾滾,從舟楫之便再到藍天之上自由翱翔,每一次變化都讓不同地域之間人的交流與物的交易,變得更便捷、更頻繁、更高效,推動著社會經濟的繁榮發展。改革開放之初“要想富,先修路”的樸實口號所傳遞的,正是這樣的道理與事實。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得交通之便者得天下”絕非虛言。

作為一個不靠海、不沿邊的中部內陸省份,身處一個藍色海洋唱主角的時代,在享受交通之便、走向更大舞臺時,湖南似乎並不具有太多優勢。但是,所謂便利,一方面靠客觀條件,一方面靠主觀努力。而後者所起的作用常常更大,即所謂“窮則變,變則通,通者久”是也。擅於在絕望中找到希望,在不利中創造有利,在創新中求得發展,恰恰是湖南人性格中最鮮明的特質,也是湖南人千百年來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蹟的原因所在。

臨空經濟示範區承載著湖南人對“走出去”的渴望與夢想。在改革開放愈加深入的今天,“走出去”擁抱更大的世界,是每一個省市或經濟體獲得長足發展的必選項。作為以敢想敢幹、敢為人先聞名於世的湖南人,作為近代以來在“睜睛看世界”中培育出強烈開放意識的湖南,“走出去”既是夢想所在,也是寫入基因的本能衝動。

開放,不僅意味著敞開大門,讓人才、資金、技術走進來,也意味著自己更大程度地走出去,與世界實現更深度的融合。無論是走進來還是走出去,都需要一個支點,一個介質,而善於創新的湖南人找到的這個介質就是航空,找到的這個支點就是臨空經濟示範區。

臨空經濟示範區肩負著湖南由內陸省份變身開放前沿的重擔。一不靠海,二不沿邊,但抬頭望去,我們擁有無比廣闊的藍天。擁有藍天,便擁有了通江達海的條件,擁抱藍天,就等於擁抱住了無比美好的未來。以臨空經濟示範區為支點,撬動整個湖南經濟的未來,將臨空經濟示範區作為面向世界的開放門戶,讓湖南牽手世界,在多邊貿易格局中闖出一條快速發展之路——這條路,推動著湖南由一個內陸省份向開放前沿的華麗轉身。

臨空經濟示範區的出現,是“創新引領、開放崛起”的結果,而臨空經濟示範區的發展,又為“創新引領”注入了新的活力,帶來了新的生機。這一良性循環,也給湖南經濟社會在開放中實現全方位的發展,實現一箇中部省份在新時代的崛起,創造了條件,帶來了無限可能。換言之,長沙臨空經濟示範區的快速發展正是全面貫徹落實“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的生動實踐。

我們已經見證過陸路交通在城市早期形成與繁盛過程中的作用,見證過海洋世紀裡沿海城市的迅速發展與壯大,也正在見證著航空業以及與之相伴的空港經濟區對商業與產業磁石般的吸引力。這一點,在長沙臨空經濟示範區短短一年多的發展歷程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毫無疑問的是,航空正在塑造21世紀新的全球經濟,而長沙臨空經濟示範區的建設,不僅將大力推進了投資貿易的便利,也必將在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推動湖南深度參與全球競爭、加快形成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以及引領和撬動新一輪產業轉型升級中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

文/張楠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