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地標凝心聚力,築夢路上快步向前

文化地标凝心聚力,筑梦路上快步向前

由湖南省文化廳、湖南省委網信辦主辦,湖南紅網新聞媒體集團承辦的2017年湖南十大文化地標推選活動正在火熱開展中。隨著推選活動的持續推進,尤其是網絡投票的火熱開展,三湘大地掀起了關注瞭解、參觀遊覽、宣傳推廣文化地標的熱潮,有效提升了湖南文化地標的知名度、影響力和傳播力。連日來,各候選地標單位及其申報單位,文化和建築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各界群眾和廣大網友紛紛圍繞本次湖南十大文化地標推選活動展開熱議。

文化屬於形而上的範疇,但它絕不是一個抽象的存在。必然要在形而下的具體事物上有所投射、有所反映,否則其生命力,其對現實世界的影響便無從談起。這種具體化,如金字塔之於埃及,長城之於中國,神廟之於瑪雅,泰姬陵之於印度、風車之於荷蘭,無不承載著個性鮮明的文化特質,成為生活在該文化中的人們自信與自豪的所在。從這一點上來講,建築之於文化,或者說文化地標之於文化,其意義之重不言而喻。

陳子昂登幽州臺,於是有“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之愴然之嘆,范仲淹登岳陽樓,然後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直抒胸臆;毛澤東登橘子洲,然後有“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之豪情盡露。

是幽州臺、岳陽樓、橘子洲刺激了思古之幽情、胸臆之豪邁,還是思古之幽、胸臆之豪賦予了幽州臺、岳陽樓、橘子洲以某種文化之特質,其實很難釐清——可以釐清的是,當今天的人面對這些承載著文化的建築與地標時,心中自然而然會有所觸動。或發思古之幽,或激胸臆之豪邁,讓文化塑之於形,讓自信現之於色,讓共識凝之於心。

明瞭於此,再來看今天的文化地標的評選,便會有更加清楚的認識。

什麼是湖湘文化的特色,什麼是當代湖湘文化的特色,它們在怎樣地影響我們的生活並讓我們以之為榮?哪些建築承載著這些特色背後濃厚的文化特質,可以作為文化的標籤,成為我們局外人談起時最自然而然的驕傲?哪些建築不僅可以在當代人的心中激起自豪感,也能在後人那裡激起他們探究的興趣與自豪,對他們價值觀的形成產生深遠的影響?

這次評選,從網上投票開始,便調動了全社會的積極參與,評選本身就是建立文化自信與凝聚民心共識的過程——毛澤東同志故居、屈子祠、城頭山遺址、老司城遺址、天嶽書院、南嶽衡山、岳陽樓、常德桃花源古建築群、齊白石故居、張家界市博物館……哪個才最能代表湖湘文化,哪個才是湖南文化的地標,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答案,這些分散於每個人心中的答案聚而匯之,便是整個社會的共識,是對於文化地標的“最大公約數”,是所有人自信與驕傲的共同來源。

築夢路上,文化先行。文化強省是湖南推進“五個強省”建設戰略的重要一環。今天的湖南人,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有著更加強烈的文化自覺,對文化強省的建設有著更強烈的責任感與緊迫感。通過文化地標的評選,構建起湖湘文化強烈的向心力與歸屬感,構建起文化與發展相互促進的良性模式,這對於湖南經濟強省、科教強省、生態強省、開放強省的建設,無疑會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

無論“十大地標”最終花落誰家,它們都是全體湖南人的驕傲,成為一個個被賦予了希望與意義的鮮活存在,點燃每一個湖湘兒女心中最深最濃的鄉愁,在新時代裡匯聚起最廣泛的人心,推動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的建設快步向前。

文/張楠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