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連支付助力“上學路上”公益活動,為雲南留守兒童獻愛心

每一個留守兒童的背後,都有著一段講不完的心酸故事,一句“爸爸媽媽什麼時候回家”,幾乎可以代表他們所有的嚮往。相比於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們而言,大多數兒童生活中最平常不過的陪伴,在留守兒童的生活中卻成為了難以觸及的奢侈品。“最痛的距離,是你不在身邊,卻在我心裡”——一首歌,講盡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卻道不完留守兒童對父母的思念。對於他們來說,缺少的已經不僅僅是父母的陪伴,還有更深層的、心靈的慰藉。

5月3日,初夏未至,細雨潑灑在了雲南省楚雄武定縣的山林裡,為山區帶來一絲清涼。在這個國家級貧困縣的公路上,一組車隊緩緩的駛入了“石蠟它小學”——這所距離武定縣53公里,建立在山區中的“森林學校”。車隊裡所承載的是來自連連支付與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上學路上”公益機構為學生們帶來的禮物,以及社會各界慈善人士對學生們的關愛,為初夏的山區開啟了一道溫暖的大門,也在兒童節之前,給山區的孩子們送去了陪伴和暖心的故事。

連連支付助力“上學路上”公益活動,為雲南留守兒童獻愛心

(圖:連連支付“上學路上”雲南行——故事盒子捐贈現場)

石蠟它小學共有學生三百餘名,家長大多在外地打工,多數一年才能回家一次,孩子們跟隨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由於學校地處偏遠,學生們平日只能住宿在學校裡,逢節假日才能有機會回家。這樣與家人長期的不能相聚,使學生們在成長的過程中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缺少了情感上的關心和呵護。

對於全國各地類似的兒童群體,2013年5月,“北京上學路上公益促進中心”發起了針對兒童心理疏導、情感撫慰、人格養成和視野拓展的公益項目,採用兒童心理學“故事療法”,通過大量的調查並求教於國內的心裡研究機構和學者,把精選的、有心裡暗示效果的讀物朗讀並錄製下來,剪輯配樂後灌入MP3,製成並給留守兒童發放“故事盒子”,彌補孩子們沒有機會聽父母講故事的成長真空,並療育他們愛缺失下的心靈。截止去年上半年,“上學路上”已經為全國11個省份31所學校的9394位學生送去了“故事盒子”,根據反饋數據顯示,在接受到“故事療法”的孩子中,64%的孩子心裡狀況有了顯著提升。

連連支付助力“上學路上”公益活動,為雲南留守兒童獻愛心

(圖:石蠟它小學的孩子們在t恤上手繪“夢想的顏色”)

連連支付助力“上學路上”公益活動,為雲南留守兒童獻愛心

(圖:部分孩子展示他們的手繪作品)

本次連連支付與“上學路上”公益機構合作,可以為石蠟它小學的300多名學生送去關愛,讓300多個孩子在沒有父母陪伴的夜晚,仍然能有溫暖的故事與其相伴。

這已經不是連連支付第一次走進偏遠地區關愛留守兒童。自2016年開始,連連支付便與中華兒慈會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相繼走進寧夏、甘肅、青海等地的山區,給當地貧困學生送去文、體用品及運動鞋,以撫平偏遠山區學子的求學之路,並通過各種載體不斷號召社會各界對留守兒童的關注。

連連支付助力“上學路上”公益活動,為雲南留守兒童獻愛心

(圖:孩子們天真的笑臉)

連連支付公益項目負責人在活動中表示,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幫助,反之,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有責任不斷的回哺社會。慈與善,是企業發展過程中必不可缺的內核,一邊代表著本質,另一邊承載著使命,我們希望通過對公益事業的不斷參與,不斷的號召、帶動更多的社會群體參與到慈善事業中來。本次與中華兒慈會的再度合作,也希望能夠幫助石蠟它小學的孩子們,雖然與父母相隔很遠的距離,但希望溫暖依然能夠走進他們的心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