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考大學時總分排第3 比他成績更好的人是他們 鮮為人知

錢學森是國人熟知的頂級科學家,在學生時代就是位學霸。

1929年9月,他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畢業,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上海的交通大學。

錢學森考大學時總分排第3 比他成績更好的人是他們 鮮為人知

不過,他並不是第一名。他當時的總分排在入讀學生的第三名。

第一名的那個學生也姓錢,名叫錢鍾韓,第二名是俞調梅。

與錢學森留美不同,錢鍾韓、俞調梅兩人從交大畢業後都去了英國留學,回國後最後都在上海名牌大學任教,一個在東南大學,一個在同濟大學。

錢鍾韓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那就是一代文豪、《圍城》作者錢鍾書的堂弟。

這位來自無錫輔仁中學的高材生,以總分第1名的成績考入上海交大電機系。

1933年從大學畢業後,他考取了公費留學,赴英國攻讀,後來在著名的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讀研究生。

後來,他在瑞典公司實習過短暫時間,很快回到祖國。

回國後,他先後在西南聯合大學、國立中央大學任教。

新中國成立後,他先後擔任南京大學工學院院長、南京工學院(今東南大學前身)副院長、南京工學院院長兼自動化研究所所長、南京工學院名譽院長兼自動控制學科博士生導師、東南大學名譽校長等職務。

作為一名貢獻卓著的熱工自動化學家,他在國內率先創辦了熱工儀表自動化專業,創建了機電結合的動力工程學科。

1980年,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學部學部委員(1994年開始改稱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錢學森考大學時總分排第3 比他成績更好的人是他們 鮮為人知

當年的第二名成績得主俞調梅,來自浙江湖州。

他以第2名的成績考入交大土木系,後來也赴英國留學,曾參加土力學奠基人太沙基教授主講的土力學講習班,獲英國倫敦大學工學碩士學位。

學成回國後,他曾任中正大學、江蘇學院教授。

抗戰結束後,他回到母校交通大學任教。

後來的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他調任同濟大學,先後任結構系教授、系地質土壤基礎教研室主任、地下建築與工程系教授、名譽系主任,還曾擔任武漢長江大橋、上海寶山鋼鐵廠顧問。

作為我國著名土力學與基礎工程專家,他在國內較早從事土力學及基礎工程的研究,專於樁基工程研究,為我國和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科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他還培養了大批專業人才,其中的佼佼者有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終身教授孫均與同濟大學教授潘千里等人。

儘管他被公認為同濟大學岩土工程的奠基人,但他為人謙虛,老實低調,淡泊名利,甘為人梯,以水平不足和怕誤人子弟為由,一度讓出博士生導師資格和院士資格,至今仍然在學術界傳為一段佳話。

錢學森考大學時總分排第3 比他成績更好的人是他們 鮮為人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