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大局將定,小米CDR批文6月22日或創記錄下發

「獨家」大局將定,小米CDR批文6月22日或創記錄下發

導讀:據叩叩財訊日前獨家獲悉,按照小米內部與監管層溝通的暫定結果顯示,根據其此次CDR與H股IPO發行進度安排,其CDR的發行批文不出意外將在6月22日正式下發,這就意味著在6月19日上會通過發審之後,用將僅僅只用三天便將獲得A股市場的最終准入憑證。


當市場還在議論小米CDR從上報材料到發審速度之快時,實際上,其獲得最終發行批文的速度也將同樣令人驚訝。

據叩叩財訊日前獨家獲悉,按照小米內部與監管層溝通的暫定結果顯示,根據其此次CDR與H股IPO發行進度安排,其CDR的發行批文不出意外將在6月22日正式下發,這就意味著在6月19日上會通過發審之後,用將僅僅只用三天便將獲得A股市場的最終准入憑證。

這也將同樣刷新A股一般IPO發行的新紀錄。

按照IPO有關發行規則,對於IPO發審後何時獲得發行批文並沒有明確的時間規定,“即過即發”並無政策障礙,雖然對於一般企業而言,這段時間有長有短。

短者僅為寥寥幾日,而長者則可達數年之久。

早在2017年3月,美諾華(603538.SH)、龍蟠科技(603906.SH)的IPO申請便基本下創下“即過即發”的記錄,這兩家企業於2017年3月6日由主板發審委審核通過,同年3月10日即獲得證監會核發的批文,從過審到取得批文,間隔僅4天。

“小米方面已經在為6月23日舉行的全球發售股份的新聞發佈會做最後的衝刺,之所以選擇這一天,也是為了等待6月22日小米CDR批文的落地。”一位接近於小米的中介機構人士透露,早在6月7日,小米H股IPO申請便已經通過聯交所聆訊,按照目前的進度安排,在A股CDR批文落地之後,將在其後一個交易日,既6月25日,於香港和內地同時展開招股程序。小米計劃融資100億美元,其中發行CDR約為50億美元。

1)局級發審委領銜審核

「獨家」大局將定,小米CDR批文6月22日或創記錄下發

早在5月末,市場曾有傳聞稱,小米定於2018年7月16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即A股主板)發行CDR,成為中國首家CDR企業。為了配合CDR的發行進度,小米將上市時間推遲了1~2周,將於2018年7月16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CDR,和2018年7月17日在香港證券交易所發行IPO。

隨後據媒體引用接近小米IPO項目的知情人士透露稱,上述有關 時間點並不確切,表示該時間點來自於監管機構及市場各方預估的數個時間點方案之一,最終方案尚未落定,很大程度上將視CDR政策細化確認的進度而定。

但事實上,按照目前的進度,小米的上市時間表或將比上述預期來得更早。

“早前7月16日及17日兩地掛牌的確是小米上市的時間窗口,但那僅僅是兩個時間窗口之一,而且是當時較為保守的預估。按照目前的進度,內部都在按另一個時間表的進程推進有關部署。”上述中介機構人士透露,若6月22日CDR批文如期下發,那麼小米將在 6 月 25 日至 28 日進行公開招股,並於6月 28 日定價,將在7 月 9 日及 10 日分別在內地及香港上市。

雖然證監會近期一直強調,CDR試點企業審核要嚴於一般IPO,但小米此次CDR的發審速度卻引來外界不少爭議。

6月6日晚間,CDR試點細則公佈後,小米集團成為首家申請企業,從6月7日證監會接受材料,到6月12日的第一次書面反饋。小米僅用了5天時間便走完了其他普通IPO企業或許需要一年時間才能走完的程序。

據證監會發行部披露了小米公開發行CDR申請的反饋意見。證監會要求小米反饋的問題涉及規範性、信息披露、其他等三個層面,多達84個大問題,200個左右細分問題,遠超常規IPO企業的30多個問題。按證監會規定,小米需要在30日內就上述問題逐項落實並提供書面回覆。

然而,如此繁複的反饋問題,小米方面卻僅僅用了不到兩天時間便在6月14日更新了預披露。

由此,證監會處理首單CDR試點申請僅用了一個星期。

6月15日深夜,證監會公告稱,發審委將於6月19日審核小米CDR事項。

在小米的CDR申請預披露公開之後,爭議聲也同樣不絕於耳。

“或許我們不能用慣常判斷普通IPO企業的眼光去衡量創新型企業的發行標準。”在面對小米那一千多億的負債和對其生態鏈的會計處理疑問等問題,北京一位從業近20年的保薦人代表坦言。

一時間,在投行內部,有關小米CDR發行的段子也層出不窮。

「獨家」大局將定,小米CDR批文6月22日或創記錄下發

或許是為了打消市場顧慮,也或許是履行此前“審核要嚴於一般IPO”的表態,在6月19日對小米CDR的發審會上,監管層派出了發審委中最權威的陣容。

據證監會有關審核公告顯示,6月19日小米CDR發審會發審委由證監會發行部正局級副主任郭旭東領銜掛帥,會同鍾建國,蔡琦梁,李東平,陳瑜,周輝和許成寶等其他六位發審委員組成。這幾位發審委近期幾乎全部都參與了藥明康德、寧德時代、富士康、人保集團等獨角獸或大型企業IPO的審核。

「獨家」大局將定,小米CDR批文6月22日或創記錄下發

在投行中,沒有聽過郭旭東名字的可謂寥寥無幾,其現任中國證監會發審委正局級委員、發行監管部副主任,曾任證監會非公部副巡視員、證監會公眾公司部副主任。1998年2月,到中國證監會會計部工作,一直從事財務會計信息披露規範制度建設及證券市場有關財務會計問題技術諮詢。曾任財政部會計準則委員會會計準則諮詢專家、獨立審計準則小組成員。

在2017年10月,證監會正式確定的大發審委63人名單中,郭旭東排名第一。

作為正局級委員,郭旭東的名字也常常出現在重大IPO發審項目的發審委員名單之中,早前被市場視為獨角獸IPO先驅試行的工業富聯(富士康)(601138.SH)和寧德時代(300750.SZ),其IPO發審皆為郭旭東領銜審核。中信建投、人保集團等近期頗受關注的IPO審核也同樣由郭旭東牽頭。

而在更早的2009年,在當年知名的立立電子IPO造假案的再審中,郭旭東也對其投出了反對一票。

除了郭旭東外,即將參與小米CDR發審的其他六位發審委員中,還有三位也參加了此前富士康的IPO發審,分別是陳瑜、鍾建國、蔡琦梁。

陳瑜,為現任雲南證監局稽查處處長。

鍾建國,則是現任天健會計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高級會計師。證券從業經歷17年, 1992開始從事審計業務,1999年開始從事證券業務。

而蔡琦梁為現任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公司管理部副總監。

其他幾位發審委員李東平,周輝和許成寶,也來頭不小。

李東平。現任中證金融研究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曾在深圳大學經濟學院任教,在香港科技大學、財政部統計評價司等地從事有關研究工作,後在中國證監會機構監管部工作。近期人保集團IPO審核中,可見其身影。

許成寶。現任江蘇世紀同仁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證券從業經歷23年,自1993年起即從事證券法律業務,為國內資深證券專業律師,承辦了大量企業重組改制和股票發行、上市項目,擔任新股首發、上市公司再融資、債券發行和重大資產重組法律服務項目。藥明康德(603259.SH)IPO項目則經由其手審核。

周輝,現任深圳證券交易所投資者教育中心副總監。

2)10億賭約

「獨家」大局將定,小米CDR批文6月22日或創記錄下發

隨著小米的CDR與H股IPO的臨近,圍繞在小米上市問題上的懸念都在一一揭曉。儘管此前作為小米集團的實際控制人,雷軍在2014年時還一度堅稱小米5年內不上市。

隨著小米集團在2018年的上市,其與格力集團董明珠的“五年十億”賭約的“戰局”在此白熱化階段則更添變數。

在2013年度經濟人物典禮上,雷軍表示5年內如果小米模式營業額擊敗格力,願董明珠賠自己1元時,自信滿滿的董明珠當即回懟:“不可能,要賭不是1億,我跟你賭10個億。”、

按照當時雙方的約定,雙方賭約將在2018年12月12日正式到期。

據小米此次CDR申報稿顯示,其2017年營業收入約為1146億元,同期,格力在2017年的營收為1482億元,在2013年雙方數下賭約之時,2013年格力的營業額是1200.43億元,小米在僅為316億元,兩者差距頗大。

在2018年5月,董明珠在“格力2018再啟航”晚會上,更表示2018年格力電器將衝擊營收2000億元的目標。

而今年一季度,格力電器實現營業收入395.6億元,小米營業收入則為344.12億元。

雖然看起來格力電器依然略佔上風,但隨著小米在2018年7月初完成IPO和CDR的發行,今年下半年有關賭約的局勢則或將變得更難以預測。

據披露,小米計劃將本次IPO募集的資金,30%用於研發及開發智能手機、電視、筆記本電腦、人工智能音響等核心產品;30%用於擴大投資及強化生活消費品與移動互聯網產業鏈;30%用於全球擴展;10%用作一般營運用途。

雖然10億賭約目前結果尚難有定論,但是從企業的成長性和市場的認可度而言,格力電器則輸給了小米。

截止到6月中旬,格力電器的市值為2948億人民幣,而目前小米的整體估值則約在700億美元左右。

董明珠早前4月中旬在接受央視財經採訪時表示,屆時會請國家審計署對兩家企業進行審計評估。

雷軍和小米是否能借助上市之力贏下董明珠和她的格力,這也將成為繼小米上市之後,其留給市場最大的懸念。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