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氣嚴重,怎樣做才能去除溼氣?

除文熙

身體一旦有了溼氣就像穿著一件潮溼的衣服,渾身的不自在。當溼氣加重時,會

導致身體睏倦、食慾減退等諸多不適症狀,如不及時祛溼,會引發疾病,對身體健康極為不利。

祛溼就是要肌體的排出系統要通暢。

脾胃要好,泌尿系統無障礙

調理脾胃,重點還是在飲食。飲食的要求一要清淡適量,避免傷及脾胃的食譜和飲食方式,油膩、過甜和過鹹的食物儘量少吃了,多吃些易消化的五穀類食物,在量的方面,拒絕暴飲暴食。二要避開生冷、冰凍食物,譬如涼性的蔬果、冰鎮的飲料、生冷的食品,他們會嚴重影響腸胃的消化吸收。對一些寒性的蔬菜,在烹調時多加些蔥薑蒜以中和其寒性。

還有一種有祛溼功能的煲湯,薏仁赤豆湯,祛溼效果不錯,兩者都可以利尿、除溼。當然攝取適量的水分也是必要的。



茄子營養師

溼邪,可說是現代人健康的最大敵人之一,10個人裡有八九個人有溼邪潛伏。

古話說:“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性黏濁,如油入面。”

悶熱的夏季,溼氣最容易侵入人體,再加上人們夏季“貪涼”,使得體內溼氣越積越多,到了寒冷的秋冬時節,如果不將“溼毒”排除內外,身體就會變差,甚至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

“溼毒”的四大危害

1、傷害關節

溼氣進入關節,與“寒”相遇,會形成寒溼,是引發炎症,導致關節疼痛的重要原因。

2、帶下病

體內溼氣過重,容易導致脾虛,使得溼氣下注,使得女性出現白帶多,白帶有異味等情況,嚴重時還會導致炎症。

3、肥胖+浮腫

溼氣入皮下,會影響皮膚細胞的新陳代謝,降低脂肪燃燒效率,從而導致肥胖。過多的溼氣滯留在體內,加重脾運化水溼的負擔,就像馬車超載一樣,有時甚至會影響腎的利尿功能,嚴重的可繼發全身浮腫。

4、影響排洩

溼氣過重,會造成“溼氣黏腸”,大便次數增多,且有拉不乾淨的感覺。中醫說,“溼氣如裹”,溼氣重會影響細胞間的通透性,就像一床溼棉被蓋在人的身上一樣,會讓你常常有頭沉、無精打采的感覺。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光彩照人,榮光煥發,皮膚白皙,身材勻稱,滿頭秀髮,看起來精氣神十足,健康滿滿。

但是,還有些人,卻身材走樣,頭髮油膩,皮膚暗黃粗糙,大腹便便,人沒有精神,萎靡不振......看起來滿身都是毛病。

這些小毛病,便是“溼毒”惹得禍。

如何判斷體內是否有“溼毒”呢?

1.頭髮愛出油、面部油亮

2.睡覺留口水、口臭、身體有異味

3.渾身無力,常感到疲倦,精力不集中

4.睡覺打呼嚕,痰多,咳嗽

5.大便稀黏腥臭,粘稠(不易沖掉)

6.感到累,連說話都懶得說,沒勁兒

7.眼袋下垂

8.臉色蒼白,原本紅潤的臉頰不見了

9.小肚子大(常有脹氣),身體浮腫

10.耳內溼(耳禪溼)毛髮粗糙,易脫落

11.舌頭邊緣有鋸齒,俗稱“裙邊舌”

如有以上3種以上,就要引起注意了,如果超過5種,則說明體內有“溼毒”很重了!。

教你四招,祛溼排毒

第一招:自制祛溼排毒茶

自制:蒲公英馬齒莧茶,祛溼熱

取蒲公英根0.7g、赤小豆1.7g、薏仁0.7g、淡竹葉0.2g、馬齒莧0.1g、槐米0.1g、芡實0.3g、綠茶0.2g,全部碾碎,做成蒲公英馬齒莧茶包,每天一包熱水沖泡代茶飲,可健脾祛溼。

功效:健脾又祛溼,適合體內溼熱重者。

此方由經典祛溼方紅豆薏仁改良而成,加入其它幾味中草藥,既健脾,又祛溼,效果升級加倍!

蒲公英有清熱解毒利尿,可瀉火除溼,可以改善溼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溼熱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淡竹葉能清心、利尿、祛煩躁,解渴消暑,解毒利尿,對於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口腔炎等有良好的療效。

赤小豆有健脾利溼、消腫解毒功效。薏苡仁,治溼痺,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芡實歸脾、腎經,能健脾祛溼、固腎止瀉。槐米具有較強的涼血止血功效。馬齒莧味甘酸,入心、肝、脾、大腸經。清熱解毒,利水去溼,散血消腫之效。

自制:花椒姜棗茶,祛寒溼

材料:花椒9克,生薑24克,大棗10枚,紅糖少量

做法:將花椒,生薑,大棗放入鍋中煮10分鐘後,放紅糖即可。

姜棗茶想必大家都知道,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最適合冬季手腳冰冷人群夏季排寒補陽,在這姜棗茶基礎上加上幾粒花椒一起煮,就是花椒姜棗茶,祛溼效果更顯著,還能起到活血散瘀、健脾養血的作用。

此茶,尤其適合寒溼重的人來喝,還有腸胃虛寒、慢性腹瀉的人,可以常喝;受涼腹痛,特別是女性經期沾涼水以後腹痛,喝花椒姜棗茶就能緩解。

第二招:泡腳水加點“料”

①白醋泡腳

水中放入適量的白醋,可以治腳臭,祛除腳臭、治腳氣,促進血液循環、祛除風溼。水中放些生薑、陳皮、薄荷,可以治脾胃虛,暖脾胃,祛溼邪。

②生薑泡腳

生薑泡腳是可以幫助我們祛除溼氣的,生活當中如果想要祛溼的話,那麼可以用生薑泡腳哦!

③花椒泡腳

花椒抓一把,放進鍋裡稍微煮一下,兌到洗腳水泡。

④艾葉泡腳

在南方地區,有些人勞動量過高了,或者長年在水裡幹活,導致溼氣過重。一般都是拿艾草泡腳、泡澡的。

第三招:三拍一抓

①拍手

體內溼氣重的人,在雙手的大魚際靠近手腕的地方,會呈現青色或紫色。經常拍拍手,尤其是大魚際處,就能將滯留在體內的溼氣給拍出去。最開始拍手時,會覺得渾身不舒服,這個時候一定要堅持住,不要放棄。

②拍肘窩

拍打肘窩能去除心肺上的毒素,連續拍打5~10分鐘,就會出現青、紅、紫、黑不同顏色的毒素反應物。

③拍膕窩

在膕窩(也就是膝蓋後的凹陷)的中心點上,有一個重要的穴位--委中穴,走膀胱經。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祛溼通道,而委中穴就是這個通道上的一個重要排汙口。每10天拍一次,把這個排汙口調理通暢,體內的溼氣就能順利排出來了。

④抓腋窩

腋窩的頂點是極泉穴,它是心經的重要穴位,也是腋下淋巴最密集的地方,經常按摩、抓揉此處,能幫助心臟排毒。

第四招:運動主動排汗

溼氣重可以增加運動量,多做一些揮汗如雨的運動,比如打球等,讓汗出透,這樣有利於氣機的通暢。

人體排汗是一種很重要的調節內溼的功能,發汗可以通過運動來實現,也可以通過飲食比如麻辣味食品來實現,從養生防病的角度講,更推薦加強運動鍛鍊,既可以直接排汗,又可以間接加強肺脾腎等臟腑的功能來加速溼的運化代謝。

結束語:

你體內“溼毒”重嗎?

你有什麼好的祛溼方法嗎?


愛吃的小子

“溼氣”的壞處

中醫認為,溼氣會引發或是惡化多種疾病,比如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過敏性鼻炎、咽炎或是惡性腫瘤等。

據不完全統計,約有40種疾病都與溼邪有關!

“溼氣”是怎樣形成的?

現代社會,大家的生活習慣越來越不好了。

嗜辣、嗜甜、熬夜、不愛運動... ...這些習慣會導致我們體內溼氣毒素無法及時排出,積聚起來,嚴重影響脾胃運化功能。

如此一來,那些沒有被完全轉化、吸收的物質留在了體內,形成了“溼氣”。

如何“祛溼”?

1、補水

有些主子可能會覺得奇怪,不是要祛溼嗎,為啥還要補水呢?

其實啊,我們的身體只有在不缺水的狀態下,才能有正常的代謝,體內的垃圾才會被順利排洩出去。

2、運動

在運動、出汗的過程中,體內的各種代謝產物也會隨著溼氣一同排出體外。運動有助於活化氣血循環、增進體內水分的代謝。

主子們平時不要總是在家裡宅著啦!有事沒事多出去散步、跑步或是郊遊。待身體適應了這樣的強度,再進行長跑、健走、游泳之類的運動。

3、飲食習慣

保護脾胃不受溼邪侵襲的最好方式,就是均衡飲食。少吃肥厚、油膩、重口味、生冷的食物,多吃蔬菜和五穀雜糧。

生活中,有很多我們常吃的食物都可以起到除溼的作用,像是薏米、紅豆、淮山藥等。

此外,姜、蔥、蒜之類的調味料,也有讓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的作用,能將體內的溼氣、寒氣一同帶出。

4、“祛溼”妙方

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這樣一款食療藥方——

將紅豆、薏米、燕麥、山藥、小麥胚芽、茯苓、小米、蓮子、芡實、枸杞細火炒制,再用紗布包起來,放入水中熬煮,每天服用兩次。

長期堅持服用,就可以祛除溼氣了!


御醫說

溼氣嚴重,怎樣做才能去除溼氣?體內有溼氣十個人中最少有九個人都會出現體內有溼氣,只是會有嚴重和輕微的區分。

溼氣嚴重,這樣來調理呢,我分享一下我自己的方法和可以使用的方法:

首先溼氣是因為喜吃冷飲,吃生冷瓜果等寒涼食物,損傷了我們人體的陽氣導致的,正常情況下我們人體對於外界溫度,溼度變化是有自然調節的能力的,但是有些人因為體質、疾病或者是生活習慣不良,造成體內水分調控系統失衡,水分排不出去引起的。

1.我個人建議是用中醫調理,中草藥可以在體內很好的作用,口服中藥幫助身體代謝和排洩,可以選擇先去看中醫調理,最好是去有知名度的老中醫看,是可以幫助去除體內溼氣的,特別是溼氣很嚴重的時候,選擇中醫是最好的

2.點燃艾草在關元穴燻烤也是很好的方法,簡單有效。

3.很多人是選擇拔火罐的方法來祛除溼氣,這個方法是可以用的呢,但是一般年輕的不建議用這個方法,年紀輕可以通過運動來幫助預防和調理的,如果用拔火罐的方法會有一定的依賴性,就是每次有溼氣都必須要去拔火罐,只有身體代謝不是很好的才建議選擇用這個方法

4.就是食療啦

  • 清熱祛溼粥:赤小豆30克,白扁豆,薏苡仁,木棉花,茨實各20克,燈芯花,川萆薢各10克,赤茯苓15克;將川萆薢、赤茯苓、木棉花、燈芯花洗淨水煎至2碗,去渣取汁,加入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芡實同煮成粥。溫熱服食,可以消毒祛溼,大便乾結者不宜服用

  • 消暑健脾祛溼湯:將蜜棗、赤小豆、生薑苡仁、扁豆、葛根、玉竹、陳皮,一起與瘦肉6兩飛水後放入煲內,煲約兩個小時,加入少許鹽調味即可。

  • 飲食清淡適量,少鹽,幫助腎排水

  • 多吃含有燕麥、瓊脂、低聚木糖的營養品

  • 適當午睡,戒菸戒酒

5.運動排汗是祛溼最好的啦,每天堅持適量的運動,可以舒緩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動,加速溼氣排出體外


沈泉妤

溼氣重,防風通聖散,腸胃溼熱,是非常好的選擇:滑石90克,甘草60克,石膏、黃芩、桔梗各30克,防風、荊芥、連翹麻黃、薄荷、川芎、當歸、白芍(炒)、白朮、梔子、大黃(酒蒸)、芒硝各15克。共研細末.

功用:祛風清熱,化溼解毒。

主治:蕁麻疹胃腸溼熱型等。

用法:9克,每日2次。


中醫皮膚病疑難講堂

本人家在湖北,由於工作原因被外派到貴州畢節,大家都知道天無三日晴這句話就是說的貴州,到這裡來才真正感覺到了這句話的魔性,真的是70%的時間都在下雨,由於工作的原因加上坐辦公室,平時也沒太在意,不知不覺就撈下了溼氣,開始還沒引起重視,知道身體出現各種反應後才到網上查是什麼原因,在這裡分享一下我溼氣的症狀:①大便不成形,溏稀或者便秘;②口乾,口苦,口臭;③痰多,咳嗽,嗓子不清爽;④頭髮油膩,脫髮,白髮;⑤肥胖,減肥後容易反彈;⑥浮腫,眼袋下垂;⑦腰痠關節疼痛;⑧胸口悶;⑨黑眼圈;⑩睡覺打呼嚕;頭暈沒精神,特別疲勞;陰部潮溼;陰囊潮溼;對房事不感興趣;臉上長斑,起痘,滿臉油光;皮膚油膩!

這裡就跟大家分享我自己親身體驗過的幾種方法很有效:

每天晚上用熱水泡腳,熱水裡面加幾片生薑,注意最少要泡半個小時!

②熬紅豆薏米粥喝,每頓喝一碗!

③堅持鍛鍊,每週最少保證3次跑步,要跑出汗。

就是依靠這3種方法兩週的時間上述一些症狀在我身上消失了!真的很有效,大家不妨試試!


8090農村小孩

可以通過理療的方式去除,比如刮痧,拔罐我個人覺得就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不過時間比較長,拔罐的同時容易損傷元氣,不注意的話,也容易讓寒邪和溼邪進入體內,拔罐一個星期只能拔罐一次,不能多拔罐,人會受不了的,拔罐之後,拔罐的痕跡上會有小水珠,說明體內的溼氣被拔出來了,堅持每週都拔罐,每次進行對比,你會發現一次比一次溼氣輕,當然拔罐之後要注意保暖,不要吃生冷的東西,不要立刻洗澡,不注意的話,溼邪也會再次悄悄進去,家裡比較乾燥的話,最好了,不要住在陰溼的房間,這也是好發溼氣的途徑,比如說重慶人就是溼氣太重了,他們喜歡吃火鍋,就是這個原理,把溼氣通過辛溫的方法散出去,人就沒有困重了,飲食上也可以吃一些除溼的食物,如薏苡仁,冬瓜之類的,原理就是通過利尿除溼,達到去除溼氣的目的,多曬曬太陽,少游泳,堅持除溼,應該去好快能去除溼氣,如果發現大便粘馬桶的話,個人覺得脾可能不好,可以吃健脾的食物和藥物,脾主通調水道,脾不好,水溼內停,溼氣也大,希望能幫助到你。


我是每人

我理解溼氣是一種習慣,不良習慣導致體內溼氣。祛溼不是治病,而是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這也是溼氣難除的原因。

如果生活習慣不改變,你用利尿劑或者其他辦法暫時祛了溼,後面溼氣還會回來的。

改變以下幾種習慣,能改變“潮溼”的身體:

1 改變飲食結構,少吃燉爛後會黏黏糊糊的食物,比如糯米、肉食,油脂等;多吃清爽利落的食物,比如蔬菜,薏米等。

2 少吃刺激性飲食,比如辣椒!

3 少吃寒涼食物,比如冰鎮可樂,冰凍酸奶;多吃溫補食物。

4 適當鍛鍊,經常出出汗。

5 少吃鹽。陸地上這麼多生物,只有人類才吃這麼多鹽


金牛說小知識

衣服溼了用火烤,這個地球人都知道。那人體裡面溼了呢,架著烤😄。哈哈開個玩笑,肯定不行的。烤不行可以灸呀。從老祖宗造的這個灸字就可以看出來,灸不就是長時間的火烤嗎。那除溼用灸是最好不過了。人體除溼就用艾灸了。

那需要怎麼灸呢?不急,人體自帶藥房,除溼也有相應的開關。經常艾灸四大除溼開關,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第一,豐隆穴——通調脾胃氣機,祛溼化痰。



第二,足三里——除了能調理脾胃,疏風化溼功能,還能補中益氣,扶正祛邪,利於增強人體免於力。



第三,中脘穴——有和胃健脾,降利逆水之作用,使用於溼滯,胃脘飽脹者。



第四,曲池穴——可洩大腸溼熱,用於大便排不盡者。


yoya45

現正值春季,天氣很溼潤,全身都感覺溼漉漉的,人也感覺很沉重,全身無力。上網一查發現自己是溼氣很重,得排溼了。排溼方法很多,首先食療排溼,每天弄些紅豆,薏米,綠豆煮粥,不要放米,另多吃些利溼的食物。其次,運動排溼,每天堅持跑步,爬山等,讓自己出汗排溼。另外每晚可以泡腳,在水裡加點艾葉,花椒也有利於排溼。平常注意避免淋雨,洗完澡擦乾,頭髮沒幹不要上床,衣服要乾透,春季衣服,被子經常拿出去曬。最後保持良好的心情,溼氣一排,全身上下舒服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