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讀丨還是人民大學的饅頭好吃

夏·读丨还是人民大学的馒头好吃

黨委宣傳部新媒體中心「思享」出品

寫在前面

不管經過多少個年頭,總有一份記憶在腦海中迴盪。無論嘗過多少道菜餚,總有一種味道在唇齒間留存。

品盡南北西東,走遍天涯海角,當年那船形柳條筐內小棉被半蓋著的圓乎乎的白麵饅頭,到如今都忘不掉它的味道。今天就讓我們追隨孫楚文校友的腳步,看看這些年來他與人民大學飯堂的白麵饅頭的故事。

夏·读丨还是人民大学的馒头好吃

每次回北京,到人民大學吃頓饅頭是少不了的。有次到北京參加培訓,恰巧就住人民大學附近。一下飛機就盤算著晚上回人大吃饅頭的事。

到了培訓點,辦好報到和入住手續已是下午五點,放下行李,沿中關村南大街一直向北,到了人民大學。進了校園,就進到東區學生飯堂轉了一圈。天南地北的美食花樣很多,但就沒有面食。我很納悶,也很失望。不過進到這飯堂,讓我想起入校時住學五樓的時光,重現它南面開水房排隊打開水的場景;想起週末、聖誕、元旦夜,把飯桌一推,飯堂變舞池的樂韻燈影和紅男綠女;也想起八四統計班葉國柱同學買飯的趣事。那一次,葉同學排在我前面要買二兩米飯,他用客家普通話說:“買兩兩飯。”賣飯的師傅聽了一頭霧水,反覆問他:“買啥?”師傅一反問,葉同學也著急起來重複地說:“兩兩!兩兩!”我站在他後面,趕緊跑到窗口幫他解說一番才把飯買成。想起這事,忍俊不禁,出門另找買場。

夏·读丨还是人民大学的馒头好吃

出飯堂,從灰樓一直往北,過了徐悲鴻藝術學院,就是水穿石咖啡屋。在咖啡屋的西面就是中區飯堂。撩起塑膠門簾,沿攤檔轉了一圈,看著船形柳條筐內小棉被半蓋著的圓乎乎的白麵饅頭,立馬垂涎三尺。

光有錢,沒有卡,是買不到饅頭的。環顧四周,一位身穿黑T恤的小夥子,手端不鏽鋼盤,沿著窗口一路選菜,一路向我走來。我湊了過去輕聲對他說:“同學,能用您的卡買倆饅頭嗎?一會給您錢。”我怕他誤會,又接著說:“我以前也在這兒讀書,特別喜歡吃人大的饅頭,這次出差來北京,特地回來吃母校的饅頭。”小夥子笑盈盈地說:“好的,沒問題,您先去取盤子,選好自己喜歡吃的東西,一會我在出口等您,幫您刷卡。”我取了盤子,趕緊到各檔口找自己喜歡吃的東西。瀏覽了一遍,匆忙點了一份蒜薹炒肉和一份菜花,再到麵食檔口,買了倆饅頭。一餐飯共計6.5元。我掏了10元錢塞給小夥,邊謝邊不讓找零。他死活不肯,硬找回我3.5元:“一定要找給您。照理說,這頓飯的錢我就不該收您的。”我為小夥的真情和熱情而感動。

夏·读丨还是人民大学的馒头好吃

這些年,饅頭吃的不少。南方、北方、西邊、東邊的饅頭都吃過,但品盡天下的饅頭,我始終覺得最好吃的還是當年人民大學的饅頭。在別人看來,我這種評價帶有嚴重感情色彩和主觀偏好,但事實上人民大學的饅頭真的好吃。

我是地道的南方人。從小吃米飯、紅薯和野菜長大。那個時候,在我們鄉下一年到頭難得吃上面食。饅頭包子之類的東西只有到縣城才有。1984年我考入人民大學。當時學生的糧食憑票供應。學校每月發我6斤米、9斤面、14斤粗糧的糧票。然後,自己憑糧票去後勤換買飯票菜票。剛入校,自己根本不懂北京的飲食習慣,也分不清北京的包子饅頭。第一次到學校飯堂吃飯,買了一個大大圓圓的饅頭,還以為是包子,結果直到吃完也沒吃出餡,最後才明白,那是饅頭。這是我第一次稀裡糊塗地吃人民大學的饅頭。吃完之後,覺得它很有嚼頭,也有一種甘甜的麥香。隨後,買的次數越來越多,到後來就迷上了。班上很多南方的同學對此表示不可理解。我喜歡饅頭是有原因的。一是當年在校吃的米都是糧庫陳米,蒸出的飯不夠香,不好吃;二是學校的米飯偏軟沒有了嚼頭,不合我的胃口;三是吃米飯特別是不太好吃的米飯,要用好菜,也費菜,身上銀子不夠。

大學四年,我起碼有三年不吃米飯,只吃饅頭。

夏·读丨还是人民大学的馒头好吃

人民大學的饅頭二兩一個,用粗麵發酵做的,一個個圓乎乎胖鼓鼓的,白中透出一絲淡淡的米黃,表面很光澤,出爐後放一會可以映出人影。飯堂的饅頭出爐後,一籠籠與一盤盤的米飯擺在一起,熱氣騰騰,很是誘人。剛出爐的饅頭很酥軟,待高溫退去,彈力就會非常好,拿到手上給人一種厚實的感覺,用力捏捏,很有彈性。大多數人喜歡趁熱吃饅頭,我卻喜歡吃退去高溫後的溫饅頭。溫熱的饅頭咬起來厚實,入口彈牙,慢慢嚼清香回潤,不用菜都可吃飽。饅頭冷透了就變硬成了乾糧,吃起來粉而無勁很難吞嚥。剛出籠的饅頭象束力待張的球,用手掰開,可以看見裡面一層層的皺褶,那是和麵揉麵留下的功夫。熱饅頭稍涼一會,外面會結一層表皮,這是我的最愛。

用手撕下來,放入嘴,慢慢嚼,那份勁道和嚼頭帶出的淡淡麥香和甘潤讓我停不了嘴。所以,我吃饅頭又尤愛吃饅頭的皮。人民大學的饅頭就著北方的鹹菜、腐乳更能吃出它的原香。當年我們班的女同學經常把饅頭打包回宿舍這樣吃。對我來說,吃饅頭最好的菜是魚香肉絲、西紅柿炒雞蛋,那算是一種絕配。1988年春,國家開始放開副食品價格。一夜間,飯堂的菜價翻倍漲,我的生活質量大受影響,助學金明顯不夠用。那段時間,我就仗著饅頭的好吃,一天買一份菜分兩餐用,就這樣讓我無憂無慮地度過了最後半年的大學生活。

夏·读丨还是人民大学的馒头好吃

大學畢業後,因工作的原因經常出差,走南闖北,只要是吃麵食,不經意就會與人民大學飯堂的饅頭相比。

廣州的饅頭,就像粵菜一樣太過精細。面發的太鬆,蒸出的饅頭軟軟的,用力一抓,幾乎找不到渣。為了解饞,我也常到廣州市場上買北方老面饅頭,但吃起來始終找不到最佳的感覺。要不,和麵功夫不夠,饅頭不夠勁道。要不,麵粉質量欠佳,吃不出麥香。有好吃的麵食,我是把不住嘴的,每一次都會吃撐。現在怕胖,這些店家也不敢多去。

對我來說,吃饅頭就是吃它的勁道,就是品味它原有的麥香,通過細嚼慢嚥,去回味它的清香與甘甜,不需要加香精與糖,就像懂茶的人喝茶,你要他喝人參烏龍,那簡直是要他受罪。

畢業後,為了吃上人民大學的饅頭,沒少給在京的同學添麻煩。每次去北京出差,若沒時間回人大,就會要楊一聲、金鴻她們回人大幫我買饅頭,然後打包帶回廣州。她們出差到廣州,問我要帶啥,我也是要她們回人大幫我帶饅頭。這一嗜好極其奢靡!有次進京,楊一聲請我吃飯,我說回人大吃饅頭。搞得她哭笑不得,立馬訓斥我:你就這麼點出息,到哪都忘不了人大的饅頭!

沒辦法,品盡南北西東,走遍天涯海角,還是我們人民大學飯堂的饅頭好吃。為了這點愛好,本人QQ暱稱是“老面饅頭”,兒子的小名叫“饅頭”。我還把本為廣東土特產的老婆也訓練成了愛吃饅頭的北方婆姨。

(原文刊載於校報1656期,作者系1984級校友)

文字:孫楚文

設計:冉詩琪

夏·读丨还是人民大学的馒头好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