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去外地上學,農民父親說:要有禮貌、熱情,善待社會!

孩子去外地上學,農民父親說:要有禮貌、熱情,善待社會!

發信息的是我的小舅。在我的記憶中,小舅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二十多年前,他高中畢業參加高考。當年比他分數低五六十分的同學都通過各種各樣的關係,去了不同的學校。那個時候,大學生非常吃香,鐵飯碗,國家包分配。

然而,無關係可找的小舅只能眼巴巴地等著錄取通知書。最後的結果匪夷所思,小舅的錄取通知書沒有等到,竟然連檔案也沒有了。也就是說,小舅的檔案已經被別人頂名提走了。自己寒窗苦讀十餘年,一朝冷水澆頭。那個時候,作為一個山區的孩子,去城市讀書是拼了命才去的。交通不便,揹著大包跟著過往的沙土車一陣猛跑,跳起來用手把在車廂的後面,快進城的時候,再跳下來。

傷心與憤怒之下,小舅斷了讀書的念想。親戚朋友都替小舅惋惜,覺得小舅是一塊讀書的好材料,真是虧了。確確實實的,我在上初中的時候,一些疑難雜症的題目老師說需要探討再說,讓小舅一看,他提筆即寫。以至於當時我們鎮上的老師問我,你小舅幹啥的?我只好說農民。

孩子去外地上學,農民父親說:要有禮貌、熱情,善待社會!

我親眼所見,小舅把一本陳舊的《三國演義》從第一頁背到最後。他告訴我倒背也可以,隨便說一段。小舅的記憶力確實驚人。

自此小舅做了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生活就是這樣,當你選擇了扔掉書和筆,對於一個文弱書生來說,你一開始付出的勞累與艱辛簡直無法想象。那個時候,聽外婆說,小舅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找不到生活的方向,總是在半夜三更的時候,拿著搖把發動院子裡的拖拉機。也許那個轟鳴的聲音,就是小舅忍不住的吶喊吧。

漸漸地,小舅適應了泥土與汗水。他是村子裡最早放棄傳統種植,轉型種經濟作物的人。在種植的溫室大棚裡,沒日沒夜地忙碌,一茬作物三個月,剛開始的幾年,每一茬作物收割完,他都要生一場病。書生的身體適應黃土地的艱辛耕耘需要一個過程。

在小舅後面的生活裡,結婚生子。除了種植大量經濟作物外,小舅又在自己岔路口得天獨厚的院子邊,開了一個商店,出售日用百貨、化肥農藥。讀書總歸是有用的,憑著文字功底和一手好字,做了公社的文書。還被推薦去農大深造進修,但是基於一些私人原因小舅未能成行。小舅的業餘生活極為豐富,在寬闊的院落裡,最多的時候容納了十多堆人。有打撲克的、下象棋的。小舅酷愛下棋,所以他的大院基本上就是村民的文化娛樂中心。

孩子去外地上學,農民父親說:要有禮貌、熱情,善待社會!

比起當年那些考學出去,在城市裡打拼的人們。小舅的衣衫是襤褸了,手粗糙的不成樣子,模樣早已滄桑。但是,他在那片黃河水拐彎的土地上,依山傍水,每天有大把的時間從容地望夕陽,也會揹著麻袋扛著鐵鍬上山搜一整天的石頭。收集石頭,已然成為他的一大愛好。雖然,他早已不再看三國。日子殷實富足,悠然自得。

一個曾經被社會冷漠拋棄,檔案沒有連補習資格都沒有了的孩子,這半輩子,選擇了堅持和善意,讓自己的生活殷實富足、從容淡定。是多麼欣慰的事情。其實,每個上了大學的孩子,已經被社會善待了。所以,也請珍惜善待周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