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渴望權力,還是僅有的求生之路?

公元598年,陝西武功縣的李家別館門口,突然出現了兩條騰雲駕霧的巨龍,盤踞於空中,三日不離,一個男嬰在唐國公李淵家降生,這男孩不是別人,他正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唐太宗李世民。

李淵身為朝廷高官,當時見了這異像,嚇得不得了,還好消息封鎖得快,小李世民風平浪靜地度過了四年。他四歲時,李家莫名其妙地來了個書生模樣的人,自稱會相面,見著了虎頭虎腦的李世民,驚歎道:“龍鳳之姿,天日之表,等到二十歲時,必能濟世安民。”李淵便採“濟世安民”之義為兒子取名為“世民”。

“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渴望權力,還是僅有的求生之路?

這之後,直到他17歲那年才開始有大動作。他跟隨父親李淵多次出征,平定擾亂,抗擊外賊。當時,隋政權已呈土崩瓦解之勢,統治階級一再發生大分裂,地主武裝和義軍星羅棋佈於各地。公元617年六月,李世民鼓動父親李淵起兵反隋,他親自統帥右三軍攻入長安,勢不可擋,同年11月便成功拿下長安。公元618年,李淵正式登上皇位,改國號為唐。

此次起兵是李世民鼓動的,李淵曾許諾,事成便立李世民為太子,然而,他登基後,卻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而此時唐朝的疆土只限於關中和河東一帶,尚未完全統治全國,因此,李世民經常出征,逐步消滅各地割據勢力。自公元618年起,李世民親自參與四場大戰役,功名日盛。因此,李建成隨即聯合李元吉,排擠李世民。而齊王李元吉也屢次勸說太子李建成趁早除去秦王世民,他說:“我自當替哥哥親手將他殺掉!”於是,一場場不念手足之情的謀害陸續上演,這也為後來李世民的弒兄埋下伏筆——畢竟,這位勇猛的武將是有雄才大略的,並非頭腦簡單之輩。

“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渴望權力,還是僅有的求生之路?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帶著長孫無忌等人在玄武門埋下伏兵。李建成、李元吉二人不知底細,也一起入朝,騎馬奔向玄武門。兩人來到臨湖殿,察覺到了變化,立即掉轉馬頭,準備向東返回東宮和齊王府。

李世民跟在後面呼喚他們,李元吉心虛,張弓搭箭射向李世民,但由於心急,一連兩三次都沒有將弓拉滿,箭沒有射中。李世民卻搭弓射向李建成,將他射死了。尉遲恭帶領騎兵七十人相繼趕到,他身邊的將士用箭射中了李元吉,李元吉跌下馬來。可就在此時,李世民的坐騎受到了驚嚇,帶著李世民奔入玄武門旁邊的樹林,李世民又被林中的樹枝掛住,從馬上摔下,倒在地上,一時爬不起來。

“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渴望權力,還是僅有的求生之路?

李元吉迅速趕到,奪過弓來,準備勒死李世民,就在這時尉遲恭躍馬奔來大聲喝住了他。李元吉知道不是對手,趕緊放開李世民,想快步跑入武德殿尋求父皇庇護,但尉遲恭快馬追上他,放箭將他射死了。東宮和秦王府的兵馬不久後也接到了自家主子的死訊,紛紛潰散。至此,李世民今後登上皇位已成為必然。

公元626年7月5日,高祖立秦王李世民為皇太子,又頒佈詔書:“從今天起,軍隊和國家的各項事務,無論大小,全部委託太子處理和決定,然後再報告給朕。”同年9月4日,李淵退位稱太上皇,禪位於李世民。李世民登基為帝,次年改元貞觀。在他在位期間,創造了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