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中國人的房子情節!

说说中国人的房子情节!

说说中国人的房子情节!

扶植學術、激勵創新、鑄造精品、傳播知識

说说中国人的房子情节!

房子到底有多重要?在當今房價居高不下的情況,為何人們對買房津津樂道,為什麼有的人有錢了就會投入到房產?為什麼丈母孃總會逼著你買房才能娶到她的女兒?這不得不說中國人的房子情節。

一、古人的房子情節

從原始社會中人們就知道自己搭建一個草屋會比住在山洞裡舒適,這其實就是人的本能與慾望,人在不斷好的東西,不斷進取。房子承載著中國人的許多情節,《後漢書·仲長統傳》中有這麼一句話:“安居樂業;長養子孫;天下晏然;皆歸心於我矣。”這便是“安居樂業”這個成語的出處,只有安居,才能樂業,才能更好的養育兒孫。再如唐代大詩人杜甫曾寫道“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這句話深深的道出了房子的意義,也說明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很強烈的“房子情節”。在上個世紀一些歷史學家曾認為明清時期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而又對中國為何沒能像西方一樣進入資本主義社會而感到困惑,有些學者認為,明清時期的土豪沒能像西方資本家那樣將資本投入到擴大廠房、招聘工人、更新設備上,而把大量的錢用來買房置地。這說明房子在中國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说说中国人的房子情节!

在古代,皇帝的房子叫皇宮,九五之尊、一統天下、氣勢恢宏。官員的房子叫府邸,根據官員的品級,房子的規模也有所不同。商人的房子多叫大院,什麼喬家大院、王家大院之類。從房子上能體現出一個人的地位、尊嚴,甚至是一個家族名望的象徵。

中國人一向不喜歡漂泊,子曰:“父母在,不遠遊”。《漢書·元帝紀》:“安土重遷,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願也。”安土重遷,在外漂泊也喜歡榮歸故里,房子承載的不只是一個住人的空間這麼簡單,其內有深深的情節和含義。

民國時期中國人的房子情節並沒有減輕,隨著西式建築的傳入,新型的資產家和高級知識分子對此津津樂道,民國時期的好的房子價格是很高的,如1919年,郁達夫的哥哥鬱曼陀在阜成門內巡捕廳衚衕買下一個四合院,花了大洋2200元。到了1924年,已經價值5000-6000元了。再如1924年魯迅在北京買了套標準的四合院,前後花費了1000大洋,而在當時一個巡警(城管)每月的工資只有6元,一個黃包車伕一個月不停地幹活只能賺2元,工廠工人(藍領)的月工資只有9元左右,廣大的基層公務員在60元左右,學者的工資在100-200元之間,知名學者如胡適、魯迅等每月加上稿費等能拿到500元,而據統計,當時中國最繁華的上海在1911-1920年間的物價如下: 米價 每斤 0.034元 豬肉 每斤 0.12-0.13元 白糖每斤 0.06元食鹽 每斤0.01-0.02元 植物油 每斤 0.07-0.09元,可見民國時期大城市的房子也並不便宜。

二、新中國成立後的房子情節

新中國成立後,農村大面積土改,許多貧苦農民分到了地主的房子開始過上好日子,正是由於分田分地,農民的積極性提高,建國初農村經濟開始恢復。

说说中国人的房子情节!

當時在城市裡,房子多由國家配備,單位有住房,根據級別高低分配。由於住房緊張,許多單位都蓋起了“筒子樓”(一種兵營式建築,一條長走廊串連著許多個單間。因為長長的走廊兩端通風,狀如筒子,類似於當今一些高校的宿舍),一些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都盼著能進筒子樓後計算“筒齡”,然後才能分到獨立的房子,在當時物質匱乏時代,擠一擠的日子老百姓已經習慣了。

改革開放後,中國逐步進入市場經濟時代。80年代,商品房出現,房子作為一種商品能夠自由買賣。隨著城市化的不斷展開,城市人口激增,1990年至1998年,房地產企業也越來越多,甚至當時流傳順口溜:“三等人房地產,天南海北蓋個滿”。1998年至2003年中國已經逐漸停止福利分房,按揭買房已悄然升起。從2003年開始,房地產投資已經開始火熱,並不斷升溫,房子已經變成不一定是住的,而是賣的的情況了。

三、當下房子的意義

鋼筋水泥混凝土,戳在一起就是房子,但它能賣到上百萬甚至上千萬。在當下,房子代表著許多許多,“爸媽靠它養老、孩子靠它高考(學區房)、企業靠它暴富、男人靠它相親、女人靠它變好”,如果讓你回到十年二十年前,你做的一件事肯定是買房、買房、買房……,每個奮鬥的年輕人為了有一個自己的房子而天天只能貪黑起早、多拉快跑、勞神費腦。

说说中国人的房子情节!

曾認識一個退休的老幹部,他曾跟我說:“改革開放富起來了,農村勞動力也不需要那麼多了,這些人肯定去城裡啊,那它就得住房,不能睡馬路,所以我在九十年代有錢我就買房,北京兩套、大連兩套……,年輕人啊你們不好混啊”。有房子的人在“悶聲發大財”,沒房子的人卻在苦苦掙扎,承擔著家庭、工作、婚姻等等的壓力。

可能女人天生就愛房子,有人說“別怪女人愛房子。房子給女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是別的東西代替不了的”,現在因為房產證上加不加女方的名字而鬧出各種各種的麻煩,也許我們可以從心理學的角度上解釋。雖說現在租住同權、國家大力支持租房,可租的終究不是自己的,就像你借了個東西,早晚要歸還,自己的房子可以想方設法的裝修、設計,而別人的房子卻怎麼也提不起興趣。網絡、報刊、電視媒體等報道了多起不良租客把租來的房子搞得爛七八糟的事情,這一方面是個人素質問題,另一方面那還不是“崽賣爺田不心疼”的心理嗎?

今年如武漢、重慶、鄭州、西安等城市紅紅火火熱熱鬧鬧的人才大戰,而當你覺得這是你有用武之地的時候,你在看看這幾個地方的房價,蹭蹭蹭直線上升。人才能引起房價的提高,而房子不也正是吸引人才的方式嗎?

说说中国人的房子情节!

今天這個專家說房子一定會漲、明天這個專家說房子肯定會跌。而作為剛需一族不管是談婚論嫁、還是就業工作,是幸福感、是安全感,都離不開房子,中國人的房子情節是一道鴻溝,不可逾越。看看你兜裡的錢,再看看現在的房價,當你還沒有房子,請不斷努力,買房就是激發你不斷努力、不斷提高的動力,無論你最後實沒實現,但必不會做一隻鹹魚。當然有人覺得不想當房奴而那樣累死累活,而當你看到你的家人、你的愛人、甚至你的孩子時,你的心裡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可能怎樣都過了一輩子,可我們並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家人。當住在那個屬於自己的房子的時候,你才真真正正的踏實下來,不再是一個漂泊的人。

消除了中國人的房子情節,房價是不是才會真正的跌下去呢?

说说中国人的房子情节!说说中国人的房子情节!

墨林散人,東北師大歷史學碩士,參與多項研究課題,發表各類論文4篇。

一、來稿基本要求:

  1. 對於已發佈的稿件,請直接附上鍊接,註明來源和在哪些地方投遞過

  1. [email protected]

  2. 文章被採納後我們會與您取得聯繫,支付稿費

長按二維碼

人文在線

專注於學術出版

客服QQ:221958409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