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五還是端午?

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始”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農曆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將端午節稱之為五月節、艾節、夏節。

端五還是端午?

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於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燻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後人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燻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避邪驅蟲和五毒(蛇、蠍、蜈蚣、壁虎、蟾蜍)。

也有其他說法,端午為紀念孝女曹娥說,紀念忠臣伍子胥說等。無論紀念誰,端午都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習俗、包含自信文化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