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斷想……

讀書斷想……

01

讀書,是不限時間的。面對晨曦,背靠黃昏,時值正午,半夜三更,都可以用來讀書。

最愛的是雨夜讀書。夜深人靜,天空飄著霏霏的細雨,萬家燈火漸次熄滅,萬物隱入夜的最深處。此時,點一盞燈,合著氤氳的書香,心境格外空靈。

聽著淅淅的雨聲,字裡行間隱隱約約,似有聲音從遠處傳來,或激揚或悠揚或雄渾或恬淡或灑脫,那些看似平常的文字,字字都注入了心血與生命。

一簾細雨伴夜深,一盞青燈暖人心。雨夜讀書,該是件多麼浪漫的事啊。

讀書斷想……

02

有人很苦惱:年紀大了,記性不好,讀了的書記不住。因為記不住,所以乾脆不讀。

可是,為什麼要記住呢?讀書,並不是記書、背書。

我們吃一日三餐,並不是為了記住這每天的食物。但是,每一頓飯菜都會化作營養,進入你的血液、骨骼、肌膚,滋養你的身體。同理,看了的書雖然記不住,但所有讀過的書,都會化作你的精神養料,時時盪滌心靈。

讀書,為求知,為窮理,為了解過去,更為優於昨日的自己。

讀書斷想……

03

“書到用時方恨少”嗎?

是的。最直接的體現是——詞窮。

連馬上得天下的劉邦,晚年也幡然醒悟:“吾遭亂世,當秦焚學,自喜,謂讀書無益。洎踐祚以來,時方省書,乃使人知作者之意。”

看到一處美景,聽到一曲天籟,想到一位故人,念及一方美好,很想好好地表達一番,怎奈積累不夠沉澱不深底蘊不厚,只能仰天長嘯。

此中滋味,猶如百爪撓心。

讀書斷想……

04

閱讀,更需悅讀。

陸游有詩云:官身常欠讀書債,祿米不供沽酒資。剩喜今朝寂無事,焚香閒看玉溪書。丁玲深有體會地說:讀書是一種享受,讀書有一種味道,很高的、可以忘掉一切的味道。

竊以為,第三層才是最高境界。

讀書斷想……

05

書,是一位沉默而高尚的朋友。雖然她不言不語,但時時處處與你深情對話。

她把深邃的思想、精確的哲理、洋溢的激情、璀璨的文采,掩抑在浩瀚的卷帙之中,靜靜地等待你的光顧。讀一本書,就感受一方天地,共鳴時會心一笑,像是走進曾停駐在記憶的小屋,親切與溫暖流轉心扉;掩門退出時,不免依依作別戀戀不捨。

踏進書的意境裡,就是心靈的行走,就是詩意的棲居,或沏一杯香茗邀來莊子,或花間置酒單挑李白,或行走山水邂逅徐霞客,或端上紅燒肉與東坡先生大快朵頤……

讀書,應該是世界上最精緻最恣縱的聊天。

讀書斷想……

06

真正的閱讀,註定孤獨。

真正的閱讀,可以發生在喧囂的人海,也可以坐落在冷峻的沙漠,可以在燈紅酒綠的鬧市,也可以在月影婆娑的海島。無論周圍有多少雙眼睛,無論分貝達到怎樣的嘈雜,真正的閱讀都不會被外界所幹擾。

因為,讀書是跨越時空的觸摸和傾聽,是一顆心靈對另一顆心靈單獨的捶擊。

忽然一天,你徒然發現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好像專為你寫的,那般走心,那般燙貼。你讀了又讀,你淚流滿面,身外的一切有如潮水般退去,袒露出一片寧靜而安詳的心靈沙灘。

這是一個孤獨的境界,也是一個充實的境界。

讀書斷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