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品蘇韻,渭你讀詩” I 專業組總結及投票結果公佈

“细品苏韵,渭你读诗” I 专业组总结及投票结果公布

“细品苏韵,渭你读诗” I 专业组总结及投票结果公布
“细品苏韵,渭你读诗” I 专业组总结及投票结果公布

十二位專業組入圍人士

“细品苏韵,渭你读诗” I 专业组总结及投票结果公布
“细品苏韵,渭你读诗” I 专业组总结及投票结果公布“细品苏韵,渭你读诗” I 专业组总结及投票结果公布
“细品苏韵,渭你读诗” I 专业组总结及投票结果公布“细品苏韵,渭你读诗” I 专业组总结及投票结果公布
“细品苏韵,渭你读诗” I 专业组总结及投票结果公布“细品苏韵,渭你读诗” I 专业组总结及投票结果公布
“细品苏韵,渭你读诗” I 专业组总结及投票结果公布“细品苏韵,渭你读诗” I 专业组总结及投票结果公布
“细品苏韵,渭你读诗” I 专业组总结及投票结果公布“细品苏韵,渭你读诗” I 专业组总结及投票结果公布
“细品苏韵,渭你读诗” I 专业组总结及投票结果公布“细品苏韵,渭你读诗” I 专业组总结及投票结果公布

“渭你讀詩”專業組最受歡迎名單出爐!

我們有幸採訪到了

蘇州大學碩士生導師王玲玲教授

她對專業組的幾位選手和本次“渭你讀詩”活動

又有怎樣的見解呢?

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细品苏韵,渭你读诗” I 专业组总结及投票结果公布

王玲玲:蘇州科技大學教授,蘇州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生導師,校語委辦主任,國家級普通話測試員,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常務理事,江蘇省語言學會常務理事,蘇州市語言學會副會長。研究方向為應用語言學,漢語國際教育,教師口語,以及演講、朗誦、講故事等口語表達,擔任江蘇省、蘇州市、學校等語言類大型比賽評委專家。

“细品苏韵,渭你读诗” I 专业组总结及投票结果公布

Q

王教授,本次“渭你讀詩”活動專業組的朗誦視頻中,您是否有喜歡或印象深刻的作品?

王玲玲:

這幾組朗誦的作品,我最喜歡的是於心的《我想和你虛度時光》和王睿的《一隻含著珍珠的大鳥飛過》,當然朱可鵬的《江南雨巷》,也是朗誦得非常好的。

Q

作為語言方面的專家,王教授能否以專業的角度來點評一下這幾份作品呢?

王玲玲:

好的。首先我們知道朗誦呢,是情、聲、氣的結合。朗誦從表面上來看是一個單向交流,它不像辯論等語言表現形式;但本質上它是一個雙向交流,也就是說朗誦者和受眾之間,會有一個心理節拍的呼應。我們經常說,朗誦者表現的是“自我的情”,他可以自己表達自己的情緒,他可以“作”,他可以不需要聽眾來同意你的說法。但是這當中你所表現的情緒情感, 還是需要和受眾形成一個共振的。

於心,她在朗誦的時候,情緒非常貼合文本,當我聽著《我想和你虛度時光》的時候,我的情緒、我的價值觀和我的生活態度就和這首詩完美的聯合在一起、呼應在一起,我的內心就和她的朗誦達成了共振。王睿磁性的音色讓我們沉醉!《含著珍珠的大鳥飛過》講的也是渭塘的珍珠,因為通過他的表達,讓我們感覺像是穿行在渭塘姍姍的珍珠當中,像童話般的故事的感覺。文本和朗誦者的表現技巧是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

第二組當中我更喜歡的是朱可鵬朗誦的《江南雨巷》。我聽朱可鵬的朗誦過程中,她語音的處理是很符合江南雨巷的情境的,她的情緒的流淌,和我們受眾的心理節奏是一致的—娓娓道來。讓我感受到她是在和我們進行情緒的交流,同時她自己也像是融入到了江南的風景當中。

Q

“渭你讀詩”活動創立初衷之一,旨在喚起民眾繼承傳統文化的意識和對詩歌、對朗誦的情懷。現在年輕一代對傳統文化繼承的意識相對薄弱,對古詩古韻有了解的、甚至會說一口流利方言的年輕人越來越少,王教授怎麼看待這種現象?

王玲玲:

其實對於你說的這種現象,我個人有不同理解。我認為當代社會對年輕人有點“偏見”。在我看來,年輕一代並非沒有繼承傳統的意識,他們是用他們的步伐在探索繼承的新方法。

你所說的方言逐漸的流失或者是退化,我認為它是自古到今的一個整體的過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這是整體的社會經濟發展的結果。如今人們不再侷限於方言的區域當中,他們必然會受到現代文明的影響。蘇州市每一年都有一個三話比賽,蘇州話、英語和普通話的比賽,我都是評委。的確,蘇州話比賽中,我們經常“批評”小學生,因為他們的蘇州話說的越來越不純正了,甚至是評委在底下都會鬨堂大笑,觀眾也會非常的著急(孩子們不會說蘇州話了怎麼辦),是孩子們進入學校受學校教育的影響嗎?確實是,普通話的普及教育會對方言表現或者是交流有一些影響。但我們也發現了,到了高中、大學甚至是大學畢業工作的時候,他們的方言又說的呱呱叫了。所以我認為語言是在一定的環境當中造就的,如果一個人他的同事是蘇州人的話,那麼他的蘇州話自然也會學得更好。

當然適當的“喚醒”也是必要的,但我想我們更多的應該是以開放的心態,敞開胸懷去接納他們、鼓勵他們、迎接他們。而不要總是對他們產生一種質疑(質疑傳統文化會在他們這裡流失),他們是新生的力量,他們有他們自己的眼光,所以我想世界是屬於他們的。

Q

線上讀詩活動舉辦至今,能否說說您對本次 “渭你讀詩”活動的看法?或是後續的一些建議?

王玲玲:

我覺得咱們渭塘和高校聯手是一個非常好的設計。首先高校的學生作為有想法的一代,他們給渭塘的線上讀詩注入了更多年輕的活力。其次,高校具有作為高品質文化傳承者和傳播者的社會責任,而“渭你讀詩”的活動恰好給高校也給整個社會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的平臺去發揮他們的作用。尤其是這幾年人們的審美層次、審美的趣味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而渭塘這次和高校聯手的模式,比如說有主持人、有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這就是一種示範,向社會呈現的是一種高品質的文化,有非常好的引領作用。

至於建議,第一點我想政府可以和高校共同合作,搭建一個實踐共同體,就是說由渭塘和我們高校來共同培養傳統文化的繼承人。培養傳統文化的接班人,不是我們高校所能完成得了的任務,因為高校只是在校園內對學生進行一些專業知識教育,但是他們必須要走出校門才能將知識落地。而渭塘正好為學生的實踐搭建了一個平臺。所以我們說要打造實踐共同體,共同去培育一支高質量的隊伍,而且這個合作應該是長期的。

第二點建議可以從三個維度來考慮。第一個是宏觀的格局,我們要做一個傳承傳統文化的頂層設計,我們不能就是炫我的聲韻調、炫我的普通話、炫朗誦的技巧,那只是小美。這個頂層設計應該是一個大美,是對我們傳統文化的一種精神的、靈魂的浸染。第二個是中觀的套路,我們要對一些朗讀的愛好者,還有一些水平不是特別高但特別喜歡語言文化的人,成立一個普及性的教育文化講習所。這個講習所更多地是講一些朗誦的技巧。我們可以建立一些朗誦團,通過線上線下的形式來進行普及性的教育。 第三個是

微觀的體感,就是說我們應該更多的建立一些平臺呈現一些草根文化,有陽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除了朗誦經典的東西,我們還可以有民歌,有小調,有繞口令,有網絡中傳播的比較好的一些作品。把那些有一點感覺的人或是有一點點喜愛的人都拉入到我們的隊伍當中,否則最終你就會孤立於人民,就會變成自己表演給自己看,曲高和寡未必是好事。

感謝王教授對我們本次活動進行的點評

教育與傳承 詩歌與遠方

她的話語也讓我們每個人有更多的思考

同時感謝五月眾多專業人士

參與到“渭你讀詩“的活動當中

渭塘詩情萬丈的夏日前奏曲

就此完美地寫下了休止符

“细品苏韵,渭你读诗” I 专业组总结及投票结果公布

專業組線上投票前五名

名單公佈

朱可鵬

楊彥婷

王子健

趙思詣

孫巍桐

以上五位選手將獲得主辦方準備的精美獎品和有聲詩集一本。入圍的十二位專業人士都將獲得由主辦方製作的有聲詩集一本。

“細品蘇韻,渭你讀詩”

六月業餘組讀詩活動即將上線

期待你的參與!

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新聞傳播學院製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