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西湖“湖天競渡” “牛頭馬面”龍舟很奇特

福州西湖“湖天竞渡” “牛头马面”龙舟很奇特

西湖“湖天競渡”成為勝景。

據今年69歲的五鳳街道華大村村民林忠介紹,華大村世代是以犀牛為端午龍舟的舟頭,因為犀牛是吃草的,所以在龍舟比賽時犀牛嘴上要銜一把草。林忠說,在西湖所有吃草的舟頭獸首一般都嘴裡銜草,意思吃飽了有力氣。

林忠說,歷史上西湖周邊有許多村莊,每隻獸首的舟都固定代表一個村莊。早前在西湖西側的西門一帶有5個自然村,其中官家村(舊時村名)的龍舟舟頭是白馬,湖頭村是紅馬,荷亭村是蝦龍,高峰橋村是新金龍。此外,西湖北面的村莊統稱北湖,統一是犀牛。東門的黎明一帶的小柳村是大王龍,文山村是飛龍,鬥池村是金龍。現在參加西湖競渡的究竟有多少種龍舟,就連參加競渡的賽手都說不全,但是各地使用的獸首造型是世代傳承不變的。

福州西湖“湖天竞渡” “牛头马面”龙舟很奇特

湖中兩舟即興競賽。

在林忠年輕時候,端午節參與西湖競渡的還有水部一帶的村莊。在他的記憶裡,每年端午節,西湖競渡的龍舟有30多艘。各個獸首代表各自的村莊,不同的龍舟還代表各自村民敬奉的神明或歷史功臣名仕。例如,福州各地民間敬奉的閩王王審知又稱白馬王,因此白馬龍舟就有紀念王審知的寓意。紅馬或許是白馬王身邊的名將也未可知。

林忠說,歷代福州地方民眾過端午節日熱鬧程度不亞於春節,龍舟代表團結和集體精神,代表著興旺和力量。端午節因此也是一個與周邊鄉村鄰里友好交往和狂歡的節日。

每年農曆五月初一,參加西湖龍舟競渡的龍舟賽手以舊式的各村為單位,自發聚集到龍舟停放點,與全村老幼一起吃龍舟飯,並在長輩主持下,向敬奉神明或名仕敬香祈求護佑平安,然後集體將龍舟扛下水。

西湖“湖天競渡”從農曆五月初一至五月初五。初五盛況空前,最為熱鬧,岸邊觀眾人數可達萬人。龍舟競渡以友誼賽為主,不求勝負,兩船遇見了就點燃鞭炮,以鑼鼓為號,即興競劃一段行程再自行散開,競賽過程鑼鼓鏗鏘,號聲震天,鞭炮噼啪作響,場面頗為壯觀,高潮此起彼伏,為現場觀眾不斷帶來興奮點。

福州西湖“湖天竞渡” “牛头马面”龙舟很奇特

長者主持龍舟賽事。

福州西湖“湖天竞渡” “牛头马面”龙舟很奇特

老村民共享龍舟飯。

福州西湖“湖天竞渡” “牛头马面”龙舟很奇特

官家村民的白馬龍舟以閩王為代表。

福州西湖“湖天竞渡” “牛头马面”龙舟很奇特

北湖的犀牛舟首。

福州西湖“湖天竞渡” “牛头马面”龙舟很奇特

朝天龍舟首。

福州西湖“湖天竞渡” “牛头马面”龙舟很奇特

白馬舟首。

福州西湖“湖天竞渡” “牛头马面”龙舟很奇特

蝦龍舟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