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知識產權為互聯網經濟“點睛”

用知识产权为互联网经济“点睛”

日前,我國迎來《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頒佈實施十週年。十年來,我國以“互聯網+”為代表的創新經濟發展迅猛,網絡小說、網絡音樂、移動支付、共享單車等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7》顯示,我國數字經濟總量已超過22.6萬億元,互聯網產業GDP佔比已超過30%。

互聯網經濟離不開知識產權保護

“2001年至2017年,全球互聯網用戶數量增加了9倍,今天全球用戶都已經無法離開互聯網。同時,互聯網生態也在變化,視頻數據佔據了互聯網流量的一半以上,移動互聯網用戶超過了電腦上網。互聯網已經成為全球創新最為活躍的領域,互聯網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知識產權保護。”在江蘇常州舉行的首屆互聯網知識產權大會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主任陳宏兵說,“互聯網領域的知識產權規則構建現在已經成為知識產權國際組織、各國政府和產業界以及個人共同關心的話題。”

“作為高科技的代表,互聯網的技術創新層出不窮,在互聯網所組成的虛擬空間內,創新成果更多表現為數據、算法、傳播方式、商業模式等,且具有跨國流動、成本關係極化、開源文化等特徵,現有的知識產權規則顯然無法機械照搬。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革新和生態的演變,線上的規則體系需要各國共同探索。”陳宏兵表示,國際社會對知識產權制度在激勵和保護互聯網創新中的關鍵性作用有著廣泛共識,都認為知識產權理應成為全球互聯網規則體系的重要內容,但如何構建和實施互聯網通用的知識產權規則,還需要進一步探討。

推動形成互聯網知識產權共治格局

“中國互聯網擁有全球人數最多的用戶,網絡生態多樣性最豐富,創新應用最廣泛,變化最快速,知識產權制度起源於工業革命時代,為同互聯網時代相適應,其變革應該進一步加速。”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理事長田力普表示,知識產權制度安排和規則設計完善應該追隨創新不斷髮展變革,應該更好匯聚各方力量,共同參與互聯網時代的知識產權治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