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昉:中国未来最理想的户籍制度是登记制

蔡昉:中国未来最理想的户籍制度是登记制

蔡昉:中国未来最理想的户籍制度是登记制

在近日举办的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18年会上,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接受凤凰网财经采访时表示,中国理想的户籍制度是登记制。

蔡昉在论坛上例举了小岗村包产到户、92年南巡讲话、收容制度的改革等三个案例,以说明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劳动人口的流动,对中国城市化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蔡昉在百人论坛上发言称,在上世纪80年代有三分之一的农业劳动力过剩。当时,以小岗村包产到户为代表的改革,推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释放,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从此开始。“这是劳动力的退出。”

蔡昉还例举了92年南巡讲话后东南沿海就业机会的大量增加,和本世纪初收容制度的改革,以此说明劳动力的流动、清除体制障碍对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蔡昉:中国未来最理想的户籍制度是登记制

他认为,目前我国的人口流动仍有进步空间,现行的户籍制度仍然形成了一定障碍。蔡昉在会后接受凤凰网财经采访时表示,最理想的户籍制度,是实行登记制。“任何地方的人来到一个城市,登记一下就好了,没有太多限制措施。”

“当然,我们过去的户籍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蔡昉生于1956年的北京。“以前大家聚在一起开会,听到外地口音是很奇怪的,现在听到北京口音才是奇怪的事情。”

(作者蔡昉系上海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党组成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