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口聲聲離不開錢,你真的瞭解“錢”嗎?

午休的時候終於可以安安靜靜地坐下來聽聽曉說新的一期《古代金融之一:貨幣物語》。本人作為一名財務出身的學生,在乍看到標題的那一刻,一種撲面而來的親切感油然而生,感覺又回到了久違的大學課堂,乖乖坐在下面認認真真聽講臺上的老師講《貨幣銀行學》。

口口聲聲離不開錢,你真的瞭解“錢”嗎?

當然,高曉松老師一開講也說了:“先開宗明義說一個事,我是一不會算賬,二是從來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錢,所以經常就是一分錢也沒有,還曾經找朴樹借過錢,找老狼借過錢。就是因為我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是有錢還是沒錢。然後十多年前跟著大家瞎起鬨炒過股票,然後這股票,最後就變成了我的勵志事件。每當自己懶惰,不想好好幹活的時候,就打開股票賬號看一眼,然後立刻跟打了雞血似的,幹活去了,掙錢去了,因為那股票賠得跟王八蛋似的......”

鑑於以上開宗明義裡坦白的幾件事,高老師這堂別開生面的“宏觀金融貨幣學”有他自己的一套原則,那就是:“......只能從大的方向講,越大咱越擅長。”因為咱可是名字響噹噹的“矮大緊”吶。至於專業性、細節性的那些知識層面,有那些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和教授講就足夠了,根本不差咱這十塊錢的。

提到貨幣,大家腦海裡想到的第一個詞就是“”吧。一說到錢,我又想到了曉松在阿里的老闆——馬雲。互聯網大佬馬雲曾經在做客的節目裡說過很有意思的話:“我對錢沒有興趣”、“其實錢有什麼用”、“對吧,談錢很庸俗”……

口口聲聲離不開錢,你真的瞭解“錢”嗎?

好吧,我這個俗人今天就庸俗一點,談談“錢”這個字。左邊金字旁我們都認識,右邊的那個“戔”念 jiān,是指古代的一種農具鐵鏟,上古時代以此作為交易工具,後來發展成的鑄幣形狀也是以它為原形的。我國原始社會最早作為錢幣使用的是貝殼,這種貝殼也被稱為“貨貝”或者“貝幣”,所以至今很多與錢有關的漢字還都含有這個“貝”,比如財、貨、賬、貧、貸、賒、購、貢、賺……

說到貨幣的形式,高曉松在節目裡講到了毛主席《沁園春·雪》中提到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而這四位皇帝在位期間也恰恰是歷史上貨幣制度最完善的時期。

秦始皇時期的秦半兩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又統一了法律、度量衡、貨幣和文字,廢止了戰國後期六國舊錢,在戰國秦半兩錢的基礎上加以改進,於是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開始在全國通行。從此我國古代結束了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

口口聲聲離不開錢,你真的瞭解“錢”嗎?

漢武帝時期的五銖錢

五銖錢在我國五千年貨幣發展史上具有深遠的影響,前後流通時間長約400年,是中國錢幣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金屬貨幣。這裡的“銖”是古代一種重量計算單位,一銖等於50克的二十四分之一。

口口聲聲離不開錢,你真的瞭解“錢”嗎?

唐太宗時期的開元通寶

需要說明的是,開元通寶並不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時開始推行的新貨幣形式,早在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就頒佈了律令——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最初錢幣上的“開元通寶”這四個字由書法家歐陽詢題寫。由於做工比較精美,深受百姓喜愛。除了這種銅製鑄幣外,唐朝也鑄造過金、銀質開元通寶。只是這兩種開元通寶並不投入使用,僅限於皇家賞賜,只在上流社會達官貴族裡小範圍流傳。

口口聲聲離不開錢,你真的瞭解“錢”嗎?

宋太祖時期的宋元通寶

這是北宋趙匡胤開國初發行的貨幣,有銅、鐵兩種,背有星、月紋等。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即位後,又鑄太平通寶錢,樣式同宋元通寶。

口口聲聲離不開錢,你真的瞭解“錢”嗎?

除此之外,隨著經濟的發展,北宋時期還產生了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這比美國、法國等西方國家發行的紙幣還要早六七百年。它最早出現在經濟相對繁榮的四川地區,發行於北宋前期(1023年)的成都。從此貨幣更輕便更容易攜帶,可以在更大範圍內流通使用,大大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口口聲聲離不開錢,你真的瞭解“錢”嗎?

(交子)

當然,除了中國之外,曉松還提到了世界貨幣史上一個經典的案例,那就是位於太平洋加羅林群島上的雅浦島土著居民使用石頭作為貨幣的故事。古今中外,無論何種貨幣,掙來都很是辛苦不易。由於該島上根本沒有作為貨幣流通使用的此種石頭,他們必須跋涉兇險倍出的漫漫航程到幾百裡外的帕拉烏島把大石頭打下,裝在木筏上運回來。然後把石頭打磨成扁圓形,再在中間打孔。體積越大,價值越高。由於實在是搬運艱難,往往是人們將換來的石頭貨幣蓋上專屬印戳之後,讓它像房屋一樣作為自己的“不動產”繼續留在原地。即便是有個富人把自己完完整整的一塊大石頭不小心沉入海底,但在當地人的眼裡它依然價值不變,富人可以照常用它換購所需物品。

口口聲聲離不開錢,你真的瞭解“錢”嗎?

寫到這裡,不禁想到了一句流行的環保宣傳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曾經看過一本雜誌,真真切切看到上面有這樣一句話“金山銀山就是綠水青山”,思考良久也沒搞明白這句話到底要表達何種理念,我想大概是作者一不小心顛倒了詞句順序吧。現在看來這句話並非憑空幻想而來,它正是太平洋上這座小島居民生活的真實寫照呀。

據說這樣的石頭貨幣有的直徑就長達5米,堪稱世界上最重最大的貨幣。可你知道世界上最輕最小的貨幣是什麼嗎?據我所知是尼泊爾的芝麻幣。它是尼泊爾1704年發行的一種輕型硬幣。輕是夠輕,但是硬度應該比不上石頭貨幣吧。更不可思議的是,在購買很多零碎的小物件時,這顆小小的芝麻幣還要被分割成兩份甚至四份!此處急需一副放大鏡,不然眼神不好的人哪怕瞪成鬥雞眼也無濟於事啊。中國有句形容因小失大、得不償失的話叫“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看來這句話就不太適用於1704年的尼泊爾。

口口聲聲離不開錢,你真的瞭解“錢”嗎?

除此之外,貨幣的其他形式簡直數不勝數,比如國外用狗牙、豬牙做成的“牙幣”,還有被作為貨幣的鳥毛、可可豆、手鐲……而世界各國貨幣的名稱也多如牛毛,最熟悉的就是人民幣了,其他的比如美元、歐元、英鎊、日元、泰銖、印度盧比、阿根廷比索、俄羅斯盧布……

口口聲聲離不開錢,你真的瞭解“錢”嗎?

口口聲聲離不開錢,你真的瞭解“錢”嗎?

曉松也在節目裡講到:“貨幣本質其實不在於它到底是金子還是銀子,最重要的是全體人們都共同認定這個東西,有交換價值,它就是貨幣。所以我很不明白的一件事,就是今天好多人在批判虛擬貨幣,人類起源那貨幣就是虛擬的。”

而事實也確實如此——實實在在又形態各異的貨幣,沿著歷史一路從無到有,再從有趨無,中間歷經了多少歷史更迭、王朝變換。而很可能將來的某一天,所有的財富到最後也不過是那賬簿上的一串串數字而已,也不過是《資產負債表》裡的一個數字而已。那時的我們也許真的就是兩手空空一身輕鬆,再也不用“左一布袋,右一布袋”,這次真的可以“放下布袋,何等自在”。

—— End ——

口口聲聲離不開錢,你真的瞭解“錢”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