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再新、溥儒、石齊、史國良、王子武、吳湖帆作品欣賞

苗再新,1953年生,山東棲霞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第五屆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委員﹑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北京美術家協會理事、北京美協中國畫藝委會副主任、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院研究員、國家中華文明歷史題材創作指導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研修班(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導師、解放軍美術書法研究院藝委會委員、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總部文藝創作室副主任,武警部隊美術書法研究院副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

苗再新、溥儒、石齊、史國良、王子武、吳湖帆作品欣賞

苗再新四尺整紙9.8萬

苗再新、溥儒、石齊、史國良、王子武、吳湖帆作品欣賞

苗再新四尺整紙9.8萬

苗再新、溥儒、石齊、史國良、王子武、吳湖帆作品欣賞

苗再新8平尺9.8萬

苗再新、溥儒、石齊、史國良、王子武、吳湖帆作品欣賞

苗再新8平尺9.8萬

溥心畲(1896年9月2日~1963)原名愛新覺羅·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畲,自號羲皇上人﹑西山逸士。北京人,滿族,為清恭親王奕之孫。曾留學德國,篤嗜詩文、書畫,皆有成就。畫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書法,與張大千有“南張北溥”之譽,又與吳湖帆並稱“南吳北溥”。

溥心畲天資穎悟,用功又勤,因此雖然在比常人更多不利因素的壓力下,他仍有極高的文采與藝術成就展現。他自許生平大業為治理經學,讀書由理學入手及至爾雅、說文、訓詁、旁涉諸子百家以至詩文古辭,所下功夫既深且精,因此不免視書畫為文人餘事。這使他畢生未能將全付創作精力投注於繪畫之中,然畫作選摘(20張)而這雖是他的不足,卻也因此使他的畫風露出一種高雅潔靜的人文特質,為常人之所不及。

溥心畲的畫風並無師承,全由擬悟古人法書名畫以及書香詩文蘊育而成,加以他出身皇室,因此大內許多珍藏,自然多有觀摹體悟的機會。他曾經收藏一件明代早期佚名畫家的山水手卷,細麗雅健,風神俊朗,俱是北宗家法,一種大氣清新的感覺滿布畫面,溥氏的筆法幾全由此捲來。因此其所作山水遠追宋人劉李馬夏,近則取法明四家的唐寅,用筆挺健勁秀,真所謂鐵劃銀鉤,將北宗這一路剛勁的筆法──斧劈皴的表現特質闡發無餘,併兼有一種秀麗典雅的風格,再現了古人的畫意精神。

觀察溥心畲的作品時,在畫面上的任何一個部位,無論在表現的技法、形式、以及意念上,那種文人心靈、魚樵耕讀與神趣世界的嚮往,還有遠承宋人體察萬物生意,與自然親和的宇宙觀及文化觀,皆可謂完全謹守傳統中國文人精神本位﹝農業社會的文化結構﹞,而拒絕了與現代世界﹝工業社會之文明結構﹞溝通的可能。然而他的書畫作品卻並未落於古典形式的僵化,而有其生命內涵的真實與精采,只因他的世界本來如此。

從溥氏外在表現的藝術形式上來看,他似乎並沒有較新穎不凡的創見。然而藝術的創造性並非僅著眼在外在形式上的考量,賦予舊形式之內涵有新的生命詮釋,則有另一層重要的創作意義,卻很難由粗略的表面觀察所能認知。就這點而言,民國以來的藝術史研究可謂並未給予溥氏應得之評審。

然而在時代的意義上而言,溥心畲亦代表了傳統中國知識份子﹝文化﹞在面對世界新文化轉型時眾多反應中的一種典型﹝價值取向﹞。以溥氏的背景養成來看,即使他早年曾有留學歐洲研習西學的背景,恐怕也不會使他像徐悲鴻一樣,扮演一個積極尋求改革與溝通中西文化的角色。造成這樣的原因,一方面固然來自於他對傳統文化中,高度的智慧與價值有深切的體悟與認同;另一方面則多少由於知識份子面對西方強勢文化衝激時,高傲自尊之本位表現。這種堅持文化道統的立場,雖可視為極端的保守主義,對感應時代的開創性上或有不足,但在另一層重要的意義而言,他卻保存了一個傳統時代的人文精神與價值延續,這使得他的後繼者在現代的人文精神與新畫風發展得以成為可能。

溥心畲行草學二王、米芾,飄灑暢酣,他主張樹立骨力,強調書小字必先習大字,心經筆法,意存體勢,如此書法方能剛健遒美,秀逸有致。其小楷作品金剛經用筆意境高古,氣韻生動,堪稱絕妙。溥心畲不僅書畫好,且從小即通詩詞及典籍,晚年常對弟子說,稱他畫家,不如稱他為書家,稱他為書家,不如稱他為詩人,可見他對自己詩心的看重。

苗再新、溥儒、石齊、史國良、王子武、吳湖帆作品欣賞

溥儒1.5平尺6.5萬

苗再新、溥儒、石齊、史國良、王子武、吳湖帆作品欣賞

溥儒1.5平尺6.5萬

苗再新、溥儒、石齊、史國良、王子武、吳湖帆作品欣賞

溥儒13萬

苗再新、溥儒、石齊、史國良、王子武、吳湖帆作品欣賞

溥儒13萬

石齊,1939年生於福建福清,1963年畢業於福建工藝美院,1976年進北京畫院為專業畫家,原北京畫院藝委會副主任,人物畫創作室主任,北京市高級職稱(美術)評委,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中國石齊藝術研究會會長,主張繪畫藝術形態三象(具象、印象、抽象)並舉和“中國畫多面體”的理論。其中歷經數十年探索創立了前無古人的“三象合一”的大視覺畫風,石齊中國畫、油畫、書法皆精,從72年成名至今,其作品深受社會讚譽,近十多年來潤育學子數百名,創辦新中國畫畫家班,現已第五期。在國內外舉辦個展30餘次;出版畫集30餘種;2010年3月28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等主辦石齊國畫展,2010年4月16日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等主辦石齊油畫展。曾獲聯合國教科文等四個組織頒發的世界和平獎。石齊美術館於2012年6月2日于山東煙臺開館。

苗再新、溥儒、石齊、史國良、王子武、吳湖帆作品欣賞

石齊18萬

苗再新、溥儒、石齊、史國良、王子武、吳湖帆作品欣賞

石齊18萬

史國良(釋慧禪),1956年生於北京,1973年從師周思聰學畫;1975年畢業於北京帶三師範美術班;1975年參加北京美展;1976年從師黃胄學畫;1976年參加北京優秀作品展;1977年參加文化部中國畫創作組;1978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研究生班;1978年《月色》《牧鴨》參加文化部中國畫創作組第一、二屆展覽;1979年《山裡人》、《藏區寫生》參加中國中青年畫家習作展;1980年畢業分配至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任教。1980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研究生班,是中國美術協會會員,中央美術學院及首都師範大學美術系客座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國家畫院一級美術師。

苗再新、溥儒、石齊、史國良、王子武、吳湖帆作品欣賞

史國良4.3平尺26萬

苗再新、溥儒、石齊、史國良、王子武、吳湖帆作品欣賞

史國良4.3平尺26萬

苗再新、溥儒、石齊、史國良、王子武、吳湖帆作品欣賞

史國良16.5萬

苗再新、溥儒、石齊、史國良、王子武、吳湖帆作品欣賞

史國良16.5萬

苗再新、溥儒、石齊、史國良、王子武、吳湖帆作品欣賞

史國良43萬

苗再新、溥儒、石齊、史國良、王子武、吳湖帆作品欣賞

史國良43萬

苗再新、溥儒、石齊、史國良、王子武、吳湖帆作品欣賞

史國良72萬

苗再新、溥儒、石齊、史國良、王子武、吳湖帆作品欣賞

史國良72萬

苗再新、溥儒、石齊、史國良、王子武、吳湖帆作品欣賞

史國良130萬

苗再新、溥儒、石齊、史國良、王子武、吳湖帆作品欣賞

史國良130萬

苗再新、溥儒、石齊、史國良、王子武、吳湖帆作品欣賞

史國良四尺斗方68萬

苗再新、溥儒、石齊、史國良、王子武、吳湖帆作品欣賞

史國良四尺斗方68萬

苗再新、溥儒、石齊、史國良、王子武、吳湖帆作品欣賞

史國良小品15.5萬

苗再新、溥儒、石齊、史國良、王子武、吳湖帆作品欣賞

史國良小品15.5萬

王子武(1936- ),陝西西安人,居於深圳。,

1963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國畫系,1978年調陝西省美協從事專業創作。先後任職於中國美協陝西分會、深圳市文聯、深圳畫院等。現為深圳市文聯副主席、深圳市美協主席、深圳畫院院長、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長安畫派代表人物,擅長人物、花鳥、山水。畫風嚴謹而灑落,不拘成格,用筆用墨自具特色。

亦工書法,結體奇特,別具一格。

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型美術作品展覽,並在專業報刊上發表,被許多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所收藏。

代表作品《曹雪芹》被選入百年中國畫展。

苗再新、溥儒、石齊、史國良、王子武、吳湖帆作品欣賞

王子武20萬

苗再新、溥儒、石齊、史國良、王子武、吳湖帆作品欣賞

王子武20萬

苗再新、溥儒、石齊、史國良、王子武、吳湖帆作品欣賞

王子武13.5萬

苗再新、溥儒、石齊、史國良、王子武、吳湖帆作品欣賞

王子武13.5萬

吳湖帆,江蘇蘇州人,為吳大澄嗣孫(1894—1968)。初名翼燕,字遹駿,後更名萬,字東莊,又名倩,別署醜簃,號倩庵,書畫署名湖帆。三四十年代與吳待秋、吳子深、馮超然並稱為“三吳一馮”。建國後任上海中國畫院籌備委員、畫師,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副主席、上海市文史館館員、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委員。收藏宏富,善鑑別、填詞。山水從“四王”、董其昌上溯宋元各家,衝破南北宗壁障,以雅腴靈秀、縝麗清逸的複合畫風獨樹一幟,尤以熔水墨洪染與青綠設色於一爐並多煙雲者最具代表性。並工寫竹、蘭、荷花。二十世紀中國畫壇一位重要的畫家,他在中國繪畫史上的意義其實已遠超出他作為一名山水畫家的意義。著有《聯珠集》、《梅景畫笈》、《梅景書屋全集》、《吳氏書畫集》、《吳湖帆山水集錦》及多種《吳湖帆畫集》行世。

早年與溥儒被稱為“南吳北溥”,後與吳子深、吳待秋、馮超然、在畫壇有“三吳一馮”之稱。善於畫沒骨荷花。

作為鑑定家,他與收藏大家錢鏡塘同稱“鑑定雙璧”。

作為一位集繪畫、鑑賞、收藏於一身的顯赫人物,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可以說代表了中國繪畫史上的一種現象。

他家世居吳中(今江蘇蘇州),其宅為明代金俊明“春草閒房”舊址。自幼受家庭薰陶,拜陸廉夫學畫,赴上海後辦書畫事務所、正社書畫會。

1939年設梅景書屋招生授徒。

他生於甲午年,便和梅蘭芳、周信芳、範煙橋、汪亞塵等二十人,結為“甲午同庚會”。在花甲60壽辰時,設宴“萬壽山”,飲“千歲酒”,制紀念章,章有圖文“千里馬”,午年屬馬,極具巧思。後以軍閥混戰,避亂遷滬,賣畫為生。

解放後,1964年,我國試放第一顆原子彈,他看了幾次記錄片,又看到彩色照片,就用平時點染煙蟑妙筆,繪成《原子彈放射圖》,在畫展上展出,解放軍參觀時,在意見簿上提出要求:“請把這幅畫製版,印為宣傳品,以供群眾購賞”。影響之大,可想而知。新中國成立,備受禮遇。其代表作有《長江風輕浪平圖》、《峒關蒲雪圖》、《廬山小景》、《寫米芾詩意》、《芙蓉映初日》等,其中《長江風輕浪平圖》是吳湖帆為慶賀中國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天險解放大西南後八月時的畫作。

苗再新、溥儒、石齊、史國良、王子武、吳湖帆作品欣賞

吳湖帆小品15萬

苗再新、溥儒、石齊、史國良、王子武、吳湖帆作品欣賞

吳湖帆小品15萬

北京松雲堂畫廊鄭重承諾,所售作品,一律保真,如假包退,敬請關注!

每售出一件作品,均有備案,開具正規發票並簽署保真協議。順豐包郵,收到作品後,在不損壞,不影響二次銷售的前提下,支持七天無理由退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