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評價孫中山之子孫科?

柯是我

孫科是一個不成熟的政治家,雖然自恃為太子,卻沒有一套自己的政治綱領,孫中山先生生前也沒有刻意扶持他,所以一直是政治上的野雞和遊離派。

站在巨人父親的肩膀上,卻沒有做成什麼事。有人評價他是中山總理的不肖之子,好色好貨且不負責任,廢物點心,有一定道理。

況且,都說孫行者有七十二變,孫科的變化,算起來也不下此數。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就是唯利是圖。

胡漢民就曾說孫科,因為是孫中山之子,便有革命脾氣,因為在國外長大,便有洋人脾氣,因為是獨生子,便有大少爺脾氣,有時一種脾氣發作,有時二種脾氣發作,有時三種脾氣同時來。
此話當然不假,孫科經常在關鍵時刻,左右搖擺,與其說善變,不如說是政治幼稚兒,因為權術善變那是政治家的事情,即使這樣也不過三四次而已。

但是這個孫科的善變,就有不下數十次,蔣就抓住了這一弱點,在需要他出來時,便威脅利誘,把他當做一個傳聲筒來使用。

孫科在政治上反覆無常,就連一直跟隨他的有政治節操人士見他這樣也離開了他,一些下屬看他這樣見風使舵,仍然搞不出名堂,沒有什麼升遷機會,便投到了其他派系當中去。

比如,梁寒操本是他的人,轉投二陳後,便一度當上中宣部長,最後,孫科看到自己的人都投到了二陳系,自己乾脆也投到了二陳裡,成為cc的傀儡。

抗戰初期,面對日本的猛烈攻勢,孫科經常發表激烈的言論,把自己打扮成抗日義士一般,賺夠了名聲,但實事卻辦不了幾件。

然而,當日本偷襲珍珠港,這對英美在亞洲的作戰十分不利,和大多數其他國府名流一樣,對英美的希望也動搖起來,後來竟然在蔣介石的授意下發表對日媾和言論,實在是無恥至極。

到了抗戰勝利結束後,這個投機分子孫科,又搖身一變,變成積極支持政協會議的人士,儼然以國民黨進步派的姿態出現,聯合中間力量,滿口反對蔣獨裁,要還政於民。說起來其實孫科也有過當一把手的時候,在1931年的寧漢對峙中,蔣介石迫於壓力,被迫以退為進,宣佈下野,為平衡派系,孫科任行政院長。

國是不可收拾……務忘蒞京坐鎮……人心自安。

所以,要客觀評價孫科,最後還得說幾句人家的好話,他算是國民黨內溫和的改良派,但在強大的蔣介石獨裁政府的壓力下,他又是脆弱的,一觸即跳,跳來跳去,到頭來一無所有。

最終,1952年孫科移民美國,偶爾發表點演講寫寫書,1973年病逝。

歷史傳訊社,基於共享理念下的歷史學人社區。我們團隊立足於原創,書寫歷史,資鑑現實,努力建設為一個有情懷和質量的新傳播媒體,歡迎大家點贊、評論與交流!

歷史傳訊社



孫科存在感確實很低,站在孫中山肩膀上的孫科幾乎只繼承了父親留下的光芒,這光芒不僅讓別人感到扎眼,甚至是他自己也有這感覺。在孫中山的光芒裡,他的存在總會被人刻意遺忘。

孫科生於1891年,孫中山逝世於1925年,當時的孫科已經34歲。

廖仲愷生於1877年,孫中山逝世時,廖仲愷48歲。

胡漢民生於1879年,孫中山逝世時,胡漢民46歲。

汪精衛生於1883年,孫中山逝世時,汪精衛42歲。

蔣介石生於1887年,孫中山逝世時,蔣介石38歲。

在孫中山逝世後,政治資本最足的便是廖仲愷、胡漢民以及汪精衛,因為他們起步較早,當時最有資格繼承孫中山位置的也是他們三人。但是,在廖仲愷被暗殺後,胡漢民也被牽連,被迫退出繼承人的競爭,此事的最大受益者看似是汪精衛,實則是蔣介石,從沒資格到拿到資格證書,這步是最難走的。孫科只比蔣介石小四歲,又是太子爺,卻幾乎沒有得到父親的政治遺產,他的能力也許比曾經的袁克定更加不堪。

因為父親是孫中山,所以他是驕傲的,也因為父親是孫中山,所以他又是自卑的。



孫中山的存在,既是孫科的政治資本,也是孫科的政治負擔。

孫科這人說到底是沒什麼能力的,孫中山培養汪精衛,培養蔣介石,可是對於孫科,孫中山確實很不看好。這點孫中山與袁世凱還是很相似的,袁世凱知道袁克定能力不行,所以在稱帝失敗後立刻將袁克定從政治漩渦里拉出來,孫中山則選擇近乎放養的方式。雖然說孫中山不會提出讓人照顧孫科之類的要求,可是誰敢怠慢?我不喜歡說什麼“如果孫科不是孫中山的兒子,誰知道他是誰”的話,因為出生背景也是他的實力,這是他的政治資本,他為什麼不用?難道換了你,你不用?

孫科的出生背景雖然讓他“不勞而獲”地擁有了雄厚的政治資本,但是他的政治資本有多雄,他的政治負擔便會有多厚。在人們看來,在孫中山的光環下,孫科做得好是理所應當,做得不好說明他是廢物。蔣介石便曾在日記裡鄙視過孫科:“孫科之性行卑劣貪婪,寡廉鮮恥,令人痛心疾首。以總理如此偉大之人格,而生有如此不肖之子,殊所不 解。”



孫科最大的問題是他沒有確定自己的政治立場,他本不該成為政治投機者,可是他偏偏成了政治投機者。

1917年,孫科學成回國後直接進大元帥府當秘書,這擺明了是孫中山在給孫科開後門,1921年已經當上了廣州市長。當時的蔣介石因為遭到排擠正在上海“度假”,孫科的先天優勢,蔣介石永遠比不上孫科,說蔣介石不妒忌孫科是假的。但是蔣介石很快得到了孫中山的信任,1924年開始以不可阻擋的氣勢崛起。可是幾年後的孫科,仍然還是廣州市長。

孫科恨過蔣介石,也捧過蔣介石。

1931年蔣介石軟禁胡漢民,不僅引發了“廬山刺蔣”事件,也引起了國民黨內部的反對之聲,蔣介石迫於形勢不得不釋放胡漢民並宣佈下野。然後在反蔣勢力的支持下,孫科另組國民政府,但是國民黨的財政被蔣介石控制的,結果孫科的國民政府很快倒臺,孫科不得不辭職。孫科曾聯合汪精衛對付蔣介石,而且曾經還聯合汪精衛清共,最後又翻臉不認人想踩汪精衛幾腳。

孫科在與蔣介石的角逐中失敗以後,開始轉換策略,試圖與蔣介石合作。孫科甚至曾經鼓吹過立憲制度去討蔣介石的關心,但是蔣介石要的獨裁,不是沒有實權的立憲,最後是孫科的熱臉貼上了蔣介石的冷屁股。

1973年孫科病逝後,蔣介石看在孫中山的面子上,為了顧全已故國父的面子,才捏著鼻子誇孫科為“革命元勳,器量恢宏,才識遠大”。蔣介石日記裡的評價才是蔣介石對孫科最真實的評價。

所有人都認為孫中山和孫科是“虎父犬子”,孫科的能力支撐不了他的的野心,他不善鑽營,偏偏喜愛鑽營,他想成為父親那樣的人,卻終究成不了。孫科終生受著父親孫中山的餘蔭和庇護,否則早被民國的政治漩渦攪碎了。廖仲愷倒下了,胡漢民倒下了,汪精衛倒下了,那些被蔣介石當成對手的人成片成片倒下了,孫科為什麼還能站著?因為他是孫中山的兒子,也因為蔣介石看不上他!


吾與吾國

孫科身上最大的閃光點並不是他做出了多麼令人記憶深刻的事情,他被人們所銘記的緣故大多數是因為他的父親孫中山,孫中山對孫科是寄予著厚望的,所以在後來一直將他帶在身邊,想把他培養成接替自己大業的人。


但是孫中山因為卻發現孫科根本沒有能力支撐起自己創下的大業,所以他的希望最後只能不了了之,在孫中山死後,國民黨的大權才被黑馬一般殺出的蔣介石奪走了。

我們都知道孫中山的妻子是大名鼎鼎的宋慶齡,但是孫科和宋慶齡是沒有太大關係的。


孫科的母親是孫中山的原配妻子,因為孫中山一直致力於推翻清朝的統治,所以孫科在四歲的時候就和母親一起遭受到了清政府的通緝,不得已之下被母親帶著流亡到了美國舊金山,最後在美國成長了起來。

當宋慶齡和孫中山結婚的時候,孫科的年齡實際上和宋慶齡是差不了多少。

孫科和蔣介石一直以來的恩怨

孫科早年就跟隨他的父親為各種起義奔波了很長一段時間,原本以他的關係地位還有資歷,他是很有可能繼承孫中山大位的。

但是怎奈能力不夠,根本無法和蔣介石、汪精衛等人相爭,所以最終只能靠孫中山給他留下的餘蔭坐上了不尷不尬的地位。

而在蔣介石和汪精衛、胡漢民爭奪國民黨大權的過程中,孫科對蔣介石是非常不服氣的。


因為在他的眼裡蔣介石只是一個靠權謀上位的投機者,與汪精衛、胡漢民這些同盟會的元老還有自己是有著很大差距的,所以他一直幫著汪精衛、胡漢民等人針對蔣介石。

不過蔣介石一直沒有把孫科放在眼裡,因為他知道孫科究竟有幾斤幾兩,以孫科的能力是根本無法威脅到他地位的,所以他一直將攻擊目標放在了汪精衛和胡漢民等人身上。

(汪精衛)

在蔣介石獲得大位之後,也沒有針對孫科,反而因為顧及到孫科的身份,給他安排了一些非常高的行政工作,讓他先後擔任了立法院的院長和不同部門的部長,讓他擔任了一些權力不是很高的閒職。

孫科在抗日戰爭中有著不小的貢獻

當然孫科雖然能力有限,但是他父親孫中山龐大的光環卻是他最大的政治資本,在孫中山死後多年的時間裡,仍然有著強盛的光芒籠罩在孫科身上,靠著這些光芒,在抗日戰爭時期孫科才能為國家做出一定的貢獻。

因為早年的事情,所以蔣介石和蘇聯是有著決裂關係的,但是在抗日戰爭爆發時期,蘇聯這隻潛伏在中國北方的龐大巨獸卻對中國抗日戰爭的戰局有著重要的影響。


所以蔣介石一直極力地想修復和蘇聯之間的關係,以尋求得到蘇聯人的武器援助。

不過蔣介石知道以自己早年做出的事情是沒有任何緩和餘地的,所以他就將孫科派到了蘇聯,想通過孫中山的影響力尋求戰爭援助。

孫中山曾經和蘇聯的交流過程中給蘇聯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蘇聯人對他有著很大的好感,所以在愛屋及烏下,他們給了孫科很大的面子。

在孫科前往蘇聯的兩次過程中,他都受到了斯大林的接見,在斯大林的決定下,分別給中國援助了兩筆程度不同的武器物資,從這方面來說,孫科對於國家是有著一定貢獻的。

孫科性格上的跋扈最後逼死了戴季陶

不過孫科的身上畢竟籠罩著太大的光環,所以他難免是會生出一些傲氣的,在蔣介石準備敗退臺灣前,孫科就和當時南下逃到廣州的戴季陶發生了衝突。

當時很多人都在逃亡,就連蔣介石曾經最好的朋友戴季陶也不例外,但是因為戴季陶和蔣介石的感情發生了破裂,所以他沒有第一時間跟蔣介石同行前往臺灣,他當時是準備南下廣州前往香港的。


(戴季陶)

戴季陶跑到廣州的時候,住進了一家檔次還算不錯的賓館,但是正準備逃亡的孫科也看中了戴季陶住下的房間,所以就不管三七二十一,讓自己的手下人強行將戴季陶的行李從房間中搬了出來,完全不給戴季陶這個地位不亞於他的大人物絲毫面子。

然後在孫科的羞辱下,戴季陶因為早年患上精神病而一直服用安眠藥的緣故,在當天晚上因為氣憤不過服用的安眠藥劑量有些大了,所以就這樣被孫科間接逼死在了廣州。


從這件事情我們可以看出孫科脾氣上的張揚跋扈,正因為他的張揚,所以一度和蔣介石鬧得很不愉快,在蔣介石前往臺灣的時候他做出了和戴季陶一樣的選擇。

他轉道香港前往了美國,在美國住了十幾年後才因為窮困不堪選擇了多蔣介石妥協,這才在後來前往了臺灣,並在臺灣度過了晚年。

所以說這就是孫科的一生,我覺得在孫科的身上是談不上犬子這個詞的,因為以他的人生事蹟來說,他並不至於是一個敗家的權貴後代,他的能力是有一些的,但總的來說能力又不是特別的強,這才會在有著那麼大政治影響力的情況下,一直做著一些閒職,不過也因為他地位背景太過於崇高的原因,導致他培養出了有些過於跋扈的性格,從這方面來說,在孫科的身上同樣沒有避免一些權勢二代的不良現象。


孤客生

經典臺詞“不是國軍無能,而是共軍太狡”,

民國時期的政壇群星璀璨,與孫科同臺競技的有張作霖、蔣介石、汪精衛、胡漢民、廖仲愷、李宗仁、白崇禧,孫科的能力雖然很優秀,但是與其他人比起來,還是差了點意思。

因為孫中山革命家的身份,孫科4歲時就跟隨母親逃難到檀香山,雖然居無定所,但是他母親知道教育的重要性,在逃難的路上也讓他背誦三字經和千字文等啟蒙教材,所以孫科的國學基礎非常好,後來到美國接受高等教育,獲得了加州大學的文學學位,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研究生,這樣一份履歷放在今天,也是非常優秀的別人家孩子。

孫科也不像我們印象中那樣碌碌無為,在孫中山的歷次革命運動中,孫科都坐鎮大後方,為革命籌集軍餉,是蕭何一樣的人物。眾所周知“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後勤工作雖然不像攻城略那樣轟轟烈烈,作用只大不小。

抗戰時,國民黨內部派系林立,對外的態度各有不同,有的親日,有的親英美,有的親蘇聯,孫科就是親蘇聯的代表人物。擔任立法院長期間,與蘇聯簽訂了“中蘇互不侵犯條約”,獲得了蘇聯大量援助(條約簽訂不久,蘇聯就組建了志願航空隊),為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國民黨退到臺灣後,孫科辭去了行政院長的職務,定居美國,躲過了臺灣政局的清算,政治洞察力算是很敏銳了。晚年等到局勢穩定之後到臺灣擔任考試院長一職,安享晚年。


桂西散人

讓我們先看看孫科的一生的履歷吧。這可能會讓我們更好的判斷孫科,理解孫科的一生的主要建樹。

孫中山與孫科

孫科(1891年10月20日-1973年9月13日),字連生,號哲生,廣東省中山縣南朗鎮翠亨村人,國父孫中山先生長子,其母是孫中山的原配夫人盧慕貞。早年留學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畢業。1907年加入同盟會,1917年任孫中山大元帥府秘書、參議院議長秘書。1921年任廣州市市長。1947年任南京國民政府副主席,1949年辭職,後長期旅居香港、法國、美國等地,1965年任臺灣“總統府”高級諮議。1973年9月13日在臺北逝世,埋葬於臺北市陽明山第一公墓,享年82歲。

孫科

孫科為孫中山長子,但是其政治聲望遠遠不及其父親孫中山先生,但是孫科早年在父親兼人生導師的教導下,參加革命,喜愛讀書,從擔任廣州市長起不斷提升政治能力。但是由於其能力平平,並無多大的建樹。

孫科在孫中山逝世後,政治上反對蔣介石,屢次對蔣拆臺。也使蔣介石對其日漸不滿,但是由於孫科是孫中山先生的長子的特殊地位,蔣介石對其也是無可奈何,只是對其限制勢力的發展,唯恐危及自己的統治地位。但是毫無疑問的是,孫科也是時刻利用自己的力量發展壯大自己,尤其是日本在東北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在蔣介石下臺時期,組建了孫科政府,不過因其政治資源不足,以至於此時建立的孫科政府實在無法不能支撐下去i,在蔣介石的指示之下,各地不上交財款,頓時孫科政府爆發財政危機,這個政權僅僅一個月便就迅速垮臺。在雙方的角鬥之下,蔣介石也時常感覺孫科的力量雖然小,但是其父親孫中山的政治聲望,也是重要的力量,故蔣介石以立法院院長一職將其納入至自己的政治營壘。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孫科此後主要經營立法院,為其勢力的重要政治活動舞臺。也許是這個原因,孫科一生均以實行憲政為其政治訴求,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孫科的這一政治訴求終究沒有什麼結果,也是隨著蔣介石政權的垮臺而作罷。

孫科一生的政治聲望不高,但是孫科喜歡讀書,這在孫中山給他的書信中也經常看到這樣的內容,孫中山多次督促孩子讀書,也不喜歡斂財,唯一的愛好就是讀書。以至於家中藏書甚多,一生不置家產,為官卻也是兩袖清風,所以他在新中國解放後到海外像一個逃難人一般,只能寄居在親人或朋友之處。而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是坐擁書城以讀書為樂趣,但卻連新版的書籍都買不起。有時為了節省開支,自己種菜、烹炊,甚至有時去啃番薯,這一點卻值得人們欽敬。這樣的生活,他持續了十四個春秋。其為人能自甘淡泊,在國民黨黨政要人中當屬難能可貴。

最後我們再談談孫科的婚姻情況,關於這一點,可能孫科也是較為另類的一個大俠了。

孫科一生有三位夫人,共有二子四女,元配夫人為表妹陳淑英。四個女兒中,孫穗英和孫穗華的生母是陳淑英,孫穗芳生母叫嚴藹娟,孫穗芬的生母是孫科的二夫人藍妮。

  孫科與原配陳淑英

孫科的妻子陳淑英,生於1893年,她是孫科的髮妻,也是孫氏族譜上孫科唯一的妻子。她同孫科共同生活了六十一年,差不多是孫氏家族中享年最高的人。陳淑英與孫科是表親,她是孫中山的三叔孫觀成、三叔母譚氏的外孫女。1912年孫科與陳淑英在檀香山成親,婚後赴美留學,陳淑英相伴而行。第二年在加州的柏克萊,陳淑英生下大兒子。兒子生下後便去電告知他祖父孫中山,孫中山以國家初建,百廢待新,因之希望國治民安,天下太平,所以給大孫子取了個“治平”的名字。1914年,陳淑英又生下次子。此時,正值竊國大盜袁世凱竊國,孫中山為再造民國而創立中華革命黨。孫中山以蓋治國之道,先求平安,再求強盛,故而給其次孫取名治強。1923年,長女生於廣州,仍由孫中山命名,取名“穗英”,1925年,陳淑英又生次女穗華,此時孫中山已赴北京。

孫科的第二位夫人嚴藹娟

孫科的第二位夫人嚴藹娟。1932年,嚴經由孫科的手下介紹和孫科認識,此後兩人便同居了近四年之久,孫科任立法院長時,嚴氏還到南京充任孫科的“私人秘書”,生活甚為甜蜜愉悅。嚴氏是浙江人,生了兩個女孩。1935年,孫科偶然結識了上海交際場上的名花藍妮,兩人頓生情愫,很快,孫科便冷淡了嚴藹娟,並迎娶了藍妮為二夫人。適時,嚴藹娟已身懷六甲,面對孫科無情的遺棄,她無可奈何。後來雙方反目成仇,嚴藹娟被孫科拋棄,女方不肯示弱,狀告孫科。經杜月笙和上海大律師吳經熊出面調解,孫科同意支付嚴藹娟生活和教養費用,嚴女士才偃旗息鼓。1936年3月,孫科與嚴氏的女兒孫穗芳在上海出生,然而次年全國抗戰爆發,上海、南京相繼淪陷,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孫科隨著也去了重慶。嚴藹娟曾設法託人,央求孫科為女兒提供點生活費,卻未能如願。嚴藹娟在上海帶著女兒孫穗芳,再也無法和孫科聯繫上,迫於生計,失去生活來源的嚴藹娟帶著一歲的女兒只得改嫁他人。嚴藹娟並未就此打住,息事寧人,而是不斷糾纏孫科。孫科曾經幾次給錢,以作養育女兒之用。日本投降後,嚴女士曾四處託人找孫科,希望孫科看在女兒的情分上給予資助,還接連給孫科寫過兩封信。1946年5月,孫科作了回應並且贈款。嚴藹娟的不幸,皆因她遇到了孫科,造成其可悲的一生。

  藍妮與孫科

駱家輝與妻子

從上述可知,孫科作為孫中山的唯一的兒子,其政治影響不是很大,但是由於其不同與他人的政治身份,也是其的人生之路變得充滿荊棘坎坷。



如果您喜歡歷史與文化,請您關注 譚論古今,會帶給您更多有趣的歷史文化,讓歷史與現實為您照亮人生前程!如有不同意見或建議,請您在下邊留言交流,歡迎您的批評指教!


譚論古今

孫科這個人太複雜,知事君簡單給你講講他和小媽媽宋慶齡的故事,幫助你管中窺豹,瞭解孫科這個人。


孫科生於1891年,母親是孫中山的妻子盧慕貞。孫科比父親孫中山的小老婆宋慶齡還要大2歲。

孫科1907年參加了同盟會,算起來也是同盟會的老會員了。1913年,宋慶齡大學畢業,才到孫中山身邊當秘書。

從這個角度來說,孫科比宋慶齡參加革命還要早!

也許小時候孫科和兩個妹妹並不尊重宋慶齡,孫科三兄妹叫孫中山第二任老婆陳粹芬“澳門婆”,叫宋慶齡“上海婆”。

當孫科成熟起來後,不僅沒有不尊敬這個年輕的小媽媽,還給了她很大的幫助和支持。

1,孫科一生都尊稱宋慶齡為“孫夫人”,即便在孫科成家後也為了表示對宋慶齡的尊重,而只把自己的妻子成為“孫太太”。

2,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前,準備暗殺宋慶齡,時任國民黨行政院院長的孫科,立即給老蔣打了一個電話。他在電話裡開門見山地說:“對於孫夫人的去留和個人生計,大家都很關心。更有人講,毛人鳳的保密局對她有不利之舉。”這一句話,讓蔣介石放棄了暗殺計劃,救了宋慶齡的命。

3,解放前夕,宋慶齡還曾力勸孫科趕快確定自己日後的方向,宋慶齡對孫科的關心,也許是這對年齡顛倒的母子真情的流露。


繼續講講孫科和胡漢民。

1923年,孫科擔任廣州市市長,大權在握。孫中山叫胡漢民以大元帥的名義發出手令,到廣州市政廳提款20萬,作為軍餉發給滇、桂軍,讓他們出發攻取惠州的陳炯明。

孫科這時表現出公子哥的習氣“我又不是印鈔票的,哪有那麼多錢!”胡漢民告訴孫中山,孫中山怒斥孫科,不給錢就別做市長了!

孫科氣不過,去找胡漢民理論,胡漢民據理力爭,孫科掄起棍子就打,這時孫中山出現,父子相爭。孫中山拿起手槍就打,孫科趕快逃跑。

應該說,孫中山的構想中汪精衛,胡漢民都是可以託福付大事的,孫科這個大少爺實在差太多。卻沒想到最後是蔣介石勝出,真是意外。

孫科在後來的政治活動中,基本就是跟著汪精衛混(也許是汪精衛幫他趕走胡漢民)。汪精衛投敵,孫科在立法院系統也沒有掀起什麼大風浪來。


歷史知事

關於孫科留給我們最深的印象是“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兒子,因為他的父親孫中山先生光芒太過耀眼,和孫中山先生相比,孫科就顯得沒有那麼傑出了。我對孫科的評價是“有大略無雄才,可守成無進取”,在民國那個亂世孫科能有這樣的評價已經算是可以的了。


孫科先生是國民黨內部第一個提出“結束黨治,實行憲政”的人,抗戰後期他呼籲實行多黨制的民主政治,他又長期希望中國能夠實行英美民主制度,這是他“大略”的一面,他能夠看到中國的未來是離不開民主的,也看到了蔣介石的“獨裁統治”註定是不能長久的。

然而孫科之才配不上他的大略,他無論是政治才能,經濟才能在國民黨內部遠遠都算不上傑出,所以在民國時期孫科一直排在蔣介石後面。蔣介石第一次下野以後,孫科主持行政院工作也完全力不從心,不能服眾,這是他“無雄才”的一面。


孫科在國府一直擔任重要職務,1932年擔任立法院長,1945年進入國民黨中常委,1947年擔任國民政府副主席,1949年擔任行政院長,可以說他的排名在國民黨一直都是靠前的。他在自己擔任各個職務期間都是“在其位謀其政”,無功無過,這是他能守成的原因。至於說他不能進取就是和他“無雄才”一樣,讓他主持全面大局則就顯得左支右絀了。

最後有一點想要說的是孫科生逢民國,他作為國父孫中山先生之子是他的幸也是他的不幸。他的“幸”在於孫中山兒子的身份使他出生就註定與其他人不同,也讓他身居高位。但這個身份也讓他惹得了無數人的嫉恨,在波詭雲譎的民國政府他能活下來其實本身已經不是一件易事,這就是他的“不幸”,所以很多人覺得他的力不從心可能就是他的守拙之舉。



一樹梅花一放翁

在那個大浪淘沙的革命年代,拼爹是沒前途的,全靠自己的“本事”說話。

論信仰

蔣介石在保定軍校讀預科的時候,日本教員指著一個土塊說:“這上邊有四萬萬個細菌,就像中國人一樣。”

蔣介石一聽,怒髮衝冠,衝上講臺把土塊砸個稀爛,並對日本教員說:“我看像8000萬日本人。”

讀完軍校後後,想到俄國時刻想要侵吞蒙古,就在日記本里寫道:“常欲提一旅之眾,以平蒙為立業之基也。”

這種對國家的熱愛、民族精神的信仰、人格氣質上的果敢,他有嗎?



論軍事

袁世凱以“小站練兵”起家,經過十六年的發展,終於藉助清政府的力量培養起“北洋六鎮”。手裡有這支部隊,才能在辛亥革命後左右中國局勢。

蔣介石出任“黃埔軍校”校長,從此培養起自己的嫡系部隊。以黃埔學生出任各級軍官,牢牢掌握了一支忠於自己的黃埔系軍隊。

張作霖出生做為草根,從小沒吃沒喝,不得已當了土匪。藉助投靠官府組建“保安隊”的機會,吞併其他勢力,終於成為名震天下的“東北王”。

這種拉隊伍、建派系的組隊能力,他有嗎?



論政治

曾國藩在平定“太平天國”後,與恭親王努力推動“洋務運動”。派留美學童、開設工廠、引進專家,給中國的工業化建設開啟了大門。

李鴻章在接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後,努力建設海軍,拉出了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師。雖然最後全軍覆沒。

張之洞在“湖廣總督”任期上,開辦漢陽鐵廠、漢陽兵工廠、開設報紙、推進革新,將湖北建設成為一顆明珠。

這種開眼看世界、努力建設地方、撫慰天下的能力、政績,他有嗎?即便他當過廣州市長、行政院長,也沒什麼政績。



論經濟

袁世凱的經濟資源,是北洋系的工廠、企業,再不濟還有外國貸款。所以他有能力發動戰爭、整頓工商業。

蔣介石的經濟資源,有江浙財閥,還有長江出海口這個“黃金海岸”。當時的中國關稅,百分之七十都在蔣介石手裡。

他呢,只有立法院的幾個政客而已。



在那個大浪淘沙的年代,他原本是不應該有那麼高的地位的。只不過有一個好父親,才在歷史上寫下一筆。

能力不夠、地位夠高,能夠善始善終的退休、終老,已經燒高香了。

還能奢求什麼呢?


溫乎

評價孫科非蔣介石莫屬,蔣介石與孫科共事18年。蔣介石是“黨國”領袖、國民政府主席、委員長,孫科先後出任內閣總理、行政院院長、立法院院長、國民政府副主席等職,孫科之所以在中國歷史上有驚人一筆,是因為孫科是孫中山之子。孫科逝世後,蔣介石評價他“氣量恢弘,才識遠大”、“功在國家,聲馳寰宇”,頗多溢美之詞。客觀上來看,這種措詞中有許多為逝者諱的客套成分。其實,蔣介石背地裡罵孫科是“阿斗”、“總理的不肖子孫”,說他誤黨誤國!總之,蔣介石與孫科的關係非常微妙,當今人評價孫中山之子孫科,就是一個個人能力比較平庸的人,但因是孫中山之子,仍在民國後期發揮一定歷史作用的歷史人物,主要勢力在立法院系統,多次反蔣後又附蔣,政治主張多變,熱衷於憲政。主要因其父為孫中山而得以取得國民黨高位,但政治資本主要也僅此而已!


王哥185946533

提起孫科這個名字,也許有的人並不熟悉,但是孫中山,大家應該非常瞭解了啦,中華民國國父,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三民主義倡導者。孫科就是孫中山唯一的兒子。

孫科,(1891.10.20_1973.9.13),字哲生,廣東省中山人。孫中山獨子。1910年加入同盟會,1917年任第一任廣東省廣州市長。1931年後,任南京政府行政院長,立法院長,考試院長。中華民國史上唯一曾任三院院長的。1947年任南京政府副主席。

有人評說孫科是有老子孫中山照著,才得以施展,有了孫中山這個光環,名氣確實大了,當時還被冠譽民國,四大公子,的美譽。但是最主要的還是靠自己的能力。背後孫科也是做了一些貢獻。

比起父親孫中山,孫科的確沒有其父的宏圖大志,跟身邊同輩的政治人物來比,也遜色了很多。但至少他不是一個紈絝子弟。孫科一生值得驕傲的是,自己對立法院的貢獻還是很大的,雖然自己沒有什麼兵權,政治權利也不大。對國民政府管理憲法的執行頒佈起到了很多作用。

幾次被選連任立法院院長,1948年,國民政府發佈了(中華民國憲法)執行令。但是,不到半年時間,國民黨軍隊在前線大潰敗。南京一片混亂。在形式複雜的危難時刻,孫科參與了副總統的競選,和李宗仁PK,後來由於種種原因,孫科未能如願。敗了下來。

孫科一生當過兩次行政院長,1931年第一次任職不到一個月,第二次任職從組閣到正式批准辭職,一共68天。歷史上俗稱最短命內閣。

孫科久居高位,又幾次大起大落。也應驗那句話,你是扶不起的阿斗。之後孫科心灰意冷告別政壇。國民黨政府兵敗臺灣後。在1951年,孫科選擇了移居海外,先後去了法國,美國。在美國期間,孫科全家沒有什麼生活來源,一切靠自己動手,依靠兒女們的救濟,省吃儉用。就這樣度過了十幾個落寞清苦的春秋。



1973年因心臟病復發,病逝於臺北。終年82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