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過二月蘭餃子、槐花餅和暗香粥嗎?這才是舌尖上最美的春天

你吃過二月蘭餃子、槐花餅和暗香粥嗎?這才是舌尖上最美的春天

陽春三月,京城花事紛至沓來,一場接著一場,頤和園西堤的桃花,明城牆下的梅花,玉淵潭的櫻花,中山公園的鬱金香,景山的牡丹,法源寺的丁香……春滿京華,美不勝收。然而在吃貨的眼中,這名花風流竟成了饕餮盛宴,鮮花入饌,唇齒留香,便是舌尖上最美的春天。

風雅莫過“暗香粥”

以花作為食材的歷史很久遠,最早的記錄當屬屈夫子在《離騷》裡的“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一句,借物言志的文字裡,也可以想見當時就有食用花朵的習俗。

時至今日,“春吃鮮花夏吃果”依然是不少人推崇的飲食習慣,以鮮花入饌,清淡為主,保持花本身的色香味為最佳。

你吃過二月蘭餃子、槐花餅和暗香粥嗎?這才是舌尖上最美的春天

最風雅的花饌大概是以花製作各種花蜜、花露、花糖了。袁枚的《隨園食單》裡寫過“董糖”,據說是董小宛定居在江蘇如皋水繪園時創制的,冒闢疆記述董小宛擅“釀飴為露,和以鹽梅,凡有色香花蕊,皆於初放時採漬之,經年香味、顏色不變,紅鮮如摘。而花汁融液露中,入口噴鼻,奇香異豔,非復恆有。”無論是花糖還是這位蘭心蕙質的女子,都實在令人嚮往。

“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梅花自古便是詩中常客,卻也是美食家青睞的食材。宋代林洪的《山家清供》羅列了各式與梅花有關的食譜,有梅粥、湯綻梅、蜜漬梅花、不寒齏、素醒酒冰等,不僅花樣多,也饒有情趣。其中的一款梅粥,製作十分簡單:“掃落梅英,淨洗,用雪水煮白粥,候粥熟同煮。”意思是將落下來的梅花瓣漂洗乾淨後,撒入雪水煮的白米粥,紅紅白白的,好看又好喝。南宋詩人楊萬里亦有詩為證:“才看臘後得春饒,愁見風前作雪飄。脫蕊收將熬粥吃,落英仍好當香燒。”

清朝嘉興人顧仲的《養小錄》裡也有一款“暗香粥”:把落梅花瓣用棉布包起來,等粥煮熟就把花包放進去,再一滾。軟綿的梅花瓣似是要透出暗香來,和雪白的粥湯盛在一起,清純芳香到了極致,其粥名也極其清雅。

京城春花皆可成餚

北京春天最多的便是桃花了,以頤和園西堤最盛,那裡沒有三生三世,卻有十里桃花。在最早的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裡,曾談到桃花能“令人好顏色”。喝桃花茶不僅能減肥,還可以美容養顏,據說,每年的三月初三,從桃樹上摘取下的桃花是最好的。沖泡桃花茶的方法很簡單,取桃花適量,用沸水衝之,將茶杯加蓋稍捂後即可飲用。若是透明水杯,看那桃花翩翩舞動,好不愜意。桃花茶,是一款浪漫的春天花茶。

春天的桃花香味柔和,也可簡單煮粥食用,用桃花5朵,粳米100克,蜂蜜適量;先將桃花洗乾淨,曬乾研末。粳米淘洗乾淨。取鍋放入清水、粳米,煮至粥將成時,加入桃花末,蜂蜜,再略煮即成。

你吃過二月蘭餃子、槐花餅和暗香粥嗎?這才是舌尖上最美的春天

頤和園西堤的桃花

京城海棠花開也是盛景,“海棠花溪”風光旖旎,“來今雨軒”落花滿地,故宮慈寧官紅牆邊的那幾株也極為驚豔。那位秦淮奇女子董小宛傳說還創制出了一種秋海棠露,醇香無匹。本來海棠無香,冒闢疆在《影梅庵憶語》裡描述“此獨露凝香發”,是“味美獨冠諸花”的,可惜製法沒有流傳下來。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說的雖是洛陽,放在北京也不為過,景山的滿園牡丹盛開時,讓人能領略到真正的帝都氣象。帝王家不但愛賞牡丹,也愛吃牡丹,南宋吳氏太后(高宗皇后)茹素,春天裡最愛“牡丹生菜”,即用牡丹花瓣與生菜拌食,或把花瓣裹上薄面,在油鍋裡炸酥,也是一道好菜。據清朝《養小錄》記載,“牡丹花瓣,湯焯可,蜜浸可,肉汁燴亦可。”著名的牡丹魚片據說是清宮當年八大川制御菜之一。

你吃過二月蘭餃子、槐花餅和暗香粥嗎?這才是舌尖上最美的春天

北京的玉蘭花如今栽種極廣,人們印象最深的還是長安街邊的玉蘭,每年迎著春風和兩會一起開。碩大的玉蘭花也是入饌的好食材,以白玉蘭花瓣、麵粉、白糖調味拌和,入油鍋煎後,則成一道香嫩的美食點心。若將粳米放鍋內加水煮至粥將成,投入適量玉蘭花瓣、山楂、蜂蜜稍煮為粥,食之酸甜適口,輕身明目。若將玉蘭花瓣洗淨控幹水分,同等量白糖揉搓,裝入瓶內封口,可作各種保健甜食餡或蒸糕的配料。

你吃過二月蘭餃子、槐花餅和暗香粥嗎?這才是舌尖上最美的春天

玫瑰就更不用說了,5月妙峰山玫瑰谷數千畝花田收穫時滿山芬芳,玫瑰餅數百年來一直是北京餑餑鋪中的翹楚。新做出的鮮花玫瑰餅烤得溫熱,流入口中的甜糯餡料從舌尖到喉嚨輕輕劃過,花香細細密密自口腔到鼻腔,頭腦中似乎幻化出深淺不定的粉紅色彩,瞬時讓人覺得春光旖旎。

百姓餐桌野花飄香

你吃過二月蘭餃子、槐花餅和暗香粥嗎?這才是舌尖上最美的春天

天壇公園裡的二月蘭

前文所述吃牡丹,煮梅花之種種,似乎皆為文人雅好,離我等百姓生活尚遠,尋常人家的餐桌上是否有鮮花做的菜餚呢?當然有!首屈一指的便是京城春末夏初時的滿城槐花,槐花是屬於老北京的,小小的花朵並不豔麗,卻飄著特有的清香,小時候看見槐花,就像看見點心那麼高興,因為家家戶戶都會摘槐花吃。

筆者童年時代經歷了食物匱乏的時期,肉憑票供應,蔬菜的種類也不多,一串串的槐花掛上枝頭,便成了我們免費的蔬菜。槐花味淡而清香,簡直百搭,可做槐花包子、槐花餃子、槐花煎餅、槐花炒雞蛋、槐花粥。有一種“槐花麥飯”極爽口,槐花上拌勻乾麵粉,蒸好以後放涼,然後用滾油潑上去,吃之前加入醋、蒜泥、油潑辣子。槐花麥飯看起來素潔淡雅,吃起來細膩潤口,鮮美利爽,縷縷餘香。

和槐花吃法類似的還有榆錢,榆錢不是花而是種子,春末夏初時有道菜,用槐花、榆錢拌玉米麵蒸熟,澆上麻油、醬油和在石臼裡搗碎的蒜糜調成的汁,是飯菜兼具的小食,名叫“蒸苦累”。對小孩子們來說,這一道新奇菜式,成為難得的兒時記憶。

去年,筆者在天壇東門附近偶然發現有一種野花開得極盛,大片大片的淡紫色花海,陽光下如織錦遍地,美不勝收,幾乎大半個天壇公園都被它們佔據了,一問才知,這花名叫二月蘭,是一種生命力極強的野花,曠野草地、小區草坪,甚至路邊都能綻放,而且它居然也能吃,而且是北京老百姓很喜歡吃的一種野菜。

你吃過二月蘭餃子、槐花餅和暗香粥嗎?這才是舌尖上最美的春天

二月蘭餡的餃子

二月蘭又名諸葛菜,有吃友告知,此花花和葉都可以吃,涼拌和做餡皆美,涼拌時需用清水浸泡十五分鐘,取出以後洗淨,放入開水焯燙一下,撈出過冷水,再切成段狀,加入食用鹽、醋和香油等調味料調勻就可以,另外喜歡吃大蒜的也可以加入適量的蒜泥調製。把野菜二月蘭做餡也很美味,新鮮的二月蘭用開水焯燙,去掉水分以後與牛肉或者羊肉一起剁碎,加入生抽、鹽以及香油和五香粉等,調製成餡料,再做成包子或者餃子,味道鮮香誘人。

京城花饌,美不勝收,不妨做一個追花逐夢人,盡享這繁華勝景。不過在此還是要鄭重告知各位躍躍欲試的朋友,如果有人看了此文跑到公園去摘花,被抓到後果自負;還要提醒大家一個事,路邊公園的花大多噴了農藥和殺蟲劑,與其冒中毒的危險,不如就著此文下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