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即將被太監冤殺,一年邁老僕:他是好人啊!太監立馬取消行刑

清朝康熙皇帝在總結前朝弊政時,曾經提到太監干政這一點,“宦官為害,歷代有之。明如王振、劉瑾、魏忠賢,負罪尤甚。”康熙還特別指出明朝太監干政尤為嚴重,又以王振、劉瑾、魏忠賢罪孽最為深重。在這三人之中,王振是明朝立國以來出現的第一個大太監.正統年間,他利用英宗對他的寵信,專權擅政,排除異己,堂而皇之地將朱元璋豎在宮中“太監不得干政”的鐵牌移去,開啟了明朝太監帝國的歷史。


忠臣即將被太監冤殺,一年邁老僕:他是好人啊!太監立馬取消行刑

王振在朝內結黨營私,打壓異己,很快便形成了自己的勢力。曾經,有個性格剛直的大臣得罪了他,被抓起來判了死刑。不過,在正要問斬的時候,家裡老僕的一句話,使得王振立刻釋放了這位大臣,那麼,這位老僕到底說了什麼呢?

王振是明初蔚州(今河北蔚縣)原本是一個落第秀才,略通經書,在一傢俬塾裡教書,後來又做了教官,但是中舉人、考進士這條榮身之路對他而言是太難了些被迫無奈於是他便自閹入宮了。
忠臣即將被太監冤殺,一年邁老僕:他是好人啊!太監立馬取消行刑

王振進入了宮廷,讓他欣喜的是,原本自己是一個平平常常的二流老師,也不是骨幹教師,居然在宮廷裡受到了重視。沒想到,由於宮中的太監大多沒什麼文化,反倒顯得王振鶴立雞群,文采斐然。朱祁鎮的老爹明宣帝朱瞻基感覺到他是個人才,便派他去給自己的兒子做老師。
忠臣即將被太監冤殺,一年邁老僕:他是好人啊!太監立馬取消行刑

從此,這位叫王振的太監老師就和當時還是太子的朱祁鎮結下了不解之緣,成為太子的啟蒙老師。應該說,他確實是個好老師,太子一直尊稱他為“先生”,從來不敢對他直呼其名。後來,太子當上了皇帝,王振也晉升了一級,成為太監老大,自此人生跟開掛似的,各種陰暗事情沒少做,卻屢屢得手,無人敢去開罪他。


忠臣即將被太監冤殺,一年邁老僕:他是好人啊!太監立馬取消行刑

此時,身為司禮太監、把持朝政的王振,為了達到結黨營私、培植親信的目的,想從老鄉中提拔一人來擔任大理寺少卿,結果看中了薛瑄,當即將他升任為少卿。很快便派人向薛瑄贈送禮物並約請相見,但都被薛瑄託辭謝絕。

當王振準備厚禮去拜會此人時,薛瑄卻厭惡王振的性格和行為,當即拒絕了他。不僅如此,群臣到東閣議事,公卿們見了王振都行跪拜禮,而唯有薛瑄行拱手禮,從此王振對他就更懷恨在心了。面對薛瑄的態度,王振深感憤怒,好傢伙明明是自己提拔他上位的,還是個老鄉,結果這人連陌生人都不如,就跟養條白眼狼似的。思來想去,王振決定要滅了他。


忠臣即將被太監冤殺,一年邁老僕:他是好人啊!太監立馬取消行刑

薛瑄在一次審案中,當時錦衣衛有個已去世二年的軍官的小老婆美貌風流,與王振之侄、錦衣衛行事校尉王山私通,兩人想馬上成親,但軍官的大老婆賀氏以三年守孝期未滿為由,從中阻攔。結果引起兩人不滿。

王山便唆使那軍官的小老婆狀告賀氏,說她用妖術悶死了自己的丈夫。於是由錦衣衛將賀氏扣押立案,由都察院御史獄審訊判成死罪。薛瑄發現其中有冤,多次要求經辦此案的監察御史複查平反,但那些人都因害怕得罪王振而藉故推諉,只好又轉交刑部議處。待刑部查清確屬冤案後,薛瑄便憤然對諸監察御史以瀆職枉法進行了彈劾。這樣一來,便引起了錦衣衛指揮馬順和都察院都御史王文的強烈不滿,二人立即向王振大進讒言,王振聽後大怒,便令諫官彈劾薛瑄,以對當今朝廷不滿為由,定為死罪,下於錦衣衛獄中。


忠臣即將被太監冤殺,一年邁老僕:他是好人啊!太監立馬取消行刑

看到薛瑄的彙報行為,王子文心虛不已,害怕遭到上級的責罰,趕忙跑去王振面前說薛瑄的壞話,更是捏造出許多莫須有的罪名。王振心知薛瑄的為人,卻有意要對他下手,便令諫官彈劾薛瑄,讓其對薛瑄施以重刑,逼迫對方認罪,結果薛瑄始終不認罪,王振以對當今朝廷不滿為由,定為死罪,下於錦衣衛獄中。

薛瑄蒙冤,震動朝野,眼看行邢問斬的日期將近,一天,王振回到府中看見家裡從事多年的老僕人異常傷心,是不是還掉幾個淚點兒,就問他為何如此傷心?老僕表示,薛瑄是個大好人,如此一個好人要是死了,要是他死了,世上就沒有比他再好的好人了。


忠臣即將被太監冤殺,一年邁老僕:他是好人啊!太監立馬取消行刑

聽了老僕的話,王振一驚,嚇出一身冷汗,往深處想想覺得是自己太糊塗了,連自家老僕都在為薛瑄落淚喊冤,一旦殺死了他,背地裡鄉親們指不定都要把自己的脊樑骨給戳斷了,還不被天下人拿唾沫星子淹死。王振見眾怒難犯,只好作出退讓。後經兵部尚書王偉等上抗疏申救,才免了薛瑄死罪,將他削官為民,放回故里。時過七年,也就是正統十四年(1449年),這一冤案才得以平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