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最後一枚錢幣,深受藏家喜愛,其價值早已過百萬

1911年12月29 日,經辛亥革命後,已光復的17省代表在南京推選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3日,中華民國政府宣告成立,清朝滅亡,在中國持續2000 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隨之結束。民國成立時,由於幣制尚未建立,除四川改鑄大漢銀幣,福建改鑄中華元寶外,主要的造幣廠,大都仍沿用前清鋼模鑄造銀幣,以供流通需要。由於幣制混亂,臨時政府財政部長陳錦濤,於民國元年3月11日呈文大總統孫中山,鼓鑄1000萬元紀念銀幣以為整頓。

中華民國最後一枚錢幣,深受藏家喜愛,其價值早已過百萬

1926年(民國十五年),廣州國民政府決定由廣東造幣廠試鑄了面值為壹圓的銀幣樣幣。圖案採用大總統孫中山肖像,以後的通用銀幣再改花紋式樣。孫中山令財政部行文,同意鼓鑄紀念幣,並命令其餘的通用銀幣新花紋,“中間應繪五穀模型,取豐歲足民之義,垂勸農務本之規”,訓令財政部速制新模,分令各省造幣廠照式鼓鑄。

中華民國最後一枚錢幣,深受藏家喜愛,其價值早已過百萬

民國十五年至二十六年壹圓銀幣,是中國上海中央造幣廠製造的最後一次銀本位制的銀質貨幣,其中某種款式據傳美國造幣廠代制,它的孕生正值法幣政策的實施,一方面已經開始用法幣(一種法定的紙幣)的發放來穩定當時的金融危機,另一方面考慮民眾已經多年來對銀質貨幣接受的習慣,故而以備法幣推行的不測;當然更重要的因素仍是為了全面貫徹落實法幣的發放,政府最後決定白銀一律收歸國有。所以民國十五年至二十六年的銀幣在這樣的特殊年代,特殊情況下產生的特殊試製貨幣,因而特別稀少珍貴也不足為怪。

中華民國最後一枚錢幣,深受藏家喜愛,其價值早已過百萬

一、古錢幣是鑄造出來的,模具的形狀如同大樹,此法鑄幣稱為“錢樹”。數量大的錢幣價值就低。因為模具由手工雕刻,因此難免會有疏漏,版別漏驗及試鑄幣便成為珍品。

二、當代錢幣學家根據各種錢幣的珍稀程度,並以現在錢幣收藏市場的行情為依據,把古錢幣分為十個檔次,即:一級大珍、二級列、三級罕貴、四級罕、五級稀罕、六級 ⑵嘸渡跎佟思渡佟⒕偶督隙唷⑹抖嚳骸

三、錢幣的品相歸納為美、近美、上、近上和中五大評定標準。

1、美,是指錢正背面輪廓完整,錢文清晰;

2、近美,是指錢之正、背面輪廓有微小的偏移或微小的裂紋,或紙張有微小的漏孔,同時錢文因鑄造和使用磨損而造成的微小粘連或混沌者也屬近美錢幣;

3、上,是指錢正、背面有肉眼能及的缺損和漏孔,但沒傷及錢文;

4、近上,是指錢幣正、背面缺損、裂紋、漏孔較為明顯,而且已經導致錢文出現一至二處斷筆。

5、中已經沒有大收藏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