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錢幣——竹子幣,拍賣成交價RMB1437500!

清代貴陽八景之一的“鰲礬浮玉”即為位於貴陽南明河鰲礬石上的甲秀樓,樓系貴州巡撫江東之所建。建樓以前,曾在此建棲雲亭講學傳道。樓於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開始興建,當時先在沙中壘臺作“奮鰲狀”,名“鰲頭磯”,再於臺上建閣,名“甲秀”,取科甲挺秀之意。

樓曾幾毀幾建,1981年維修一新。重修中,發現樓閣底層石牆中嵌有詩碑,後有8塊詩復嵌於底層樓壁。

貴州錢幣——竹子幣,拍賣成交價RMB1437500!

甲秀樓前原豎有鐵柱二根,一為四年(公元1726年),雲貴總督鄂樂泰鎮壓古州(今榕江)收聚兵器,鑄鐵柱標榜功績;二為嘉慶二年(公元1797年)雲貴總督勒保鎮壓興義布依族王囊仙起義,收聚兵器所鑄,兩柱皆有銘文,二根鐵柱現存省博物館。明清以來甲秀樓便是文人騷客聚集之處,高人雅士題詠甚多。

“甲秀樓”第一層是以十二顆石柱鼎立組成,錢幣畫面共有七顆石柱,前面四顆,有三顆沒有頂到頂部屋簷,側面四顆是掛上懸空的,下方刻塑的是人物頭像。“甲秀樓”正庭前兩柱中間的刻鑄是正面錢幣的藝術主題,文人構思刻鑄的是一位先生在打學生的屁裹的畫面,訓導學生不能做誤國誤民的事[而民國三十八年竹子銀幣,刻畫的卻是一個[谷]字,傳說意思表白是民國時期的貴州省長]

“甲秀樓”的第二層好似只有一根龍頭柺杖撐著一個簷角,柺杖上有人物刻畫另外兩個簷角被兩個外國的人頭雕塑佔領。“甲秀樓”第三層兩個窗口細微的藝術刻畫上告戒:正面窗口凸鑄了一個大的歐形[有稱圓形的],在他的上面刻塑了三個人物頭像,歐型[圓形]的中間有膠土塑畫好似畫的美女頭像,而另一個窗口上膠土塑刻的是一位古人半身背對畫像,似冷落一邊。“甲秀樓”第三層畫意就是刻畫人物腦子裡全裝著女人了,古代的名言警句全擱一邊了。

貴州錢幣——竹子幣,拍賣成交價RMB1437500!

在民國三十八年,就是公元1949年,當時國民政府決定重新恢復銀本位制度。於是,“貴州省政府”就在十月十五日開始製造這款銀幣,到十一月十一日停產,製造開工時長,未及一個月,且該幣其實只在貴州省內流通了很短時間,數量稀少,對外影響很小。

因此,當時大部分竹子幣被回收銷燬,部分因為被深埋地下或藏匿完好而留存下來,但數量仍然非常有限。在如今市場中,貴州竹子壹圓十分少見,所見的品種狀態也並不甚好,多有劃痕磨損,遇到一枚保存完好的貴州竹子壹圓更是難上加難。

貴州錢幣——竹子幣,拍賣成交價RMB14375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