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幾歲開始學習比較合適?

我是桃小tao2

我覺得現在很多家長對早教存在很大的誤區:大部分人應該都認為早教就是教孩子知識,讓孩子更早地掌握一些技術性的東西。比如我們有時候會看到新聞,說兩三歲

的孩子能夠認識多少個字,背多少古詩,會做怎樣的運算什麼的,大家都會覺得這個孩子如果不是神童,就是父母教得好。看到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讓我們當父母的倍感壓力,我們也得趕緊對孩子進行早教,讓孩子去早教機構學東西去。

其實,硬性的知識或者能力,孩子早晚都會學會。比如你三歲的孩子會背的古詩,我五歲的孩子就算不會背,上了小學也會背。孩子的人生根本就沒有所謂的起跑線,就算有,孩子的起跑線也應該是作為父母的你,而不是孩子本身。孩子的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衡量孩子的發展結果應該是孩子的自我學習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社會適應的能力。舉個簡單的例子,十個月就會走路的孩子未必比一歲半才學會走路的孩子走得好。基於這個意義上來說,我認為早教應該是對孩子體能和心智的開發,不斷刺激孩子的大腦發育,為孩子將來的學習發展和適應社會能力奠定紮實的基礎。

早教的意義應該是讓孩子將來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遇到問題的時候有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才是需要從小鍛鍊和一生學習的事情。


至於幾歲可以進行早教的問題,這個年齡其實不是問題,早教最早可以從媽媽肚子就進行胎教,媽媽對著胎寶寶讀書說話,給胎寶寶聽音樂都是早教的一種形式。

我其實很反感讓小寶寶去早教機構上課,進行所謂的早教。我認為三歲前的孩子,父母自己在家裡就可以完成孩子的早教。但是父母本身應該學習一些相關的知識,提升一下自己的能力。當然不是說要像專業人士一樣,至少你要有一些認知,知道早教的理念和意義,從而在孩子的成長生活中得以應用。

因為父母的認知和育兒理念直接影響育兒方式,而你的育兒方式直接作用於孩子的成長。如果你沒有正確的認知,不管你給孩子報什麼樣的早教班,對孩子的意義都不大。你讓孩子去早教班上課,回家卻不懂得陪孩子游戲,也不知道學到的東西是幹什麼用的,那孩子的早教與生活可以說是分開進行的。如此,孩子不能將學到的東西融會貫通,應用於生活,這對他的各種能力根本無法開發。

其實,不管什麼樣的教育,都是基於家庭教育的基礎上。孩子通過與父母建立依戀關係,在充滿安全感的基礎上進行模仿和學習,建立和完善自我。並且在與父母的"交往"過程中,從父母身上學會為人處世的能力。所以,比起早教,我其實更建議家長們重視家庭教育,讓孩子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下成長。


茱小豬

早教適合幾歲開始學習,確實也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事實上,孩子的成長,從母親懷孕開始,就可以有計劃,有節奏的進行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胎教。懷孕期間孕婦的情緒,會極大的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很多的家長錯誤的把早教理解為教孩子知識。其實你跟幼兒玩遊戲,幼兒自己跟其他小朋友玩耍,都是極好的成長方式,孩子會在這個過程中學會跟成人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學會跟其他小朋友的協作和溝通。



在幼兒階段是培養孩子核心素養的最佳時期。比如孩子意志力,專注力的培養,跟其他小朋友的交往,孩子的動手能力,孩子的語言開發,孩子的規則意識等等,都是在幼兒階段培養起來的。家長培養好孩子的這些核心素養以後,孩子進入小學學習的時候,就會變得輕鬆而簡單。

隨著孩子年紀的增長,學習功課難度的增加,核心素養的優勢就會表現得越來越明顯。而那些不注重核心素養培養的孩子,在以後的成長中會有越來越多的問題,讓家長頭疼。


學習力教育視點觀察

年齡的劃分

一般說孩子6歲(入小學)之前的教育都屬於早期教育(廣義的早期教育),但一般寶寶在3歲會進入幼兒園,因此3-6歲寶寶的教育又稱為幼兒教育。一般我們把0-3歲寶寶的教育成為早期教育(屬於狹義的早期教育) 那麼,早期教育的教育內容和幼兒教育、小學教育不同。

早教區別與幼兒園教育

首先:教育時間是隨時隨地,不分時間的;

其次:教育內容以寶寶的運動、語言、認知、思維、交往、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小手操作、邏輯思維等最最基礎的知識,通過遊戲、玩具等的操作來完成;

最後:早期教育的成果不是要求寶寶認識多少字、會計算多麼複雜的題來衡量的,衡量標準是孩子的適應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適應社會的能力,也就是自我學習的能力及對於自身來說的創新能力。

這些都是根據孩子的年齡發展里程碑來鍛鍊的,還要配合父母平時生活中的鍛鍊。如果留意觀察的話,早教大部分打的是親子的旗號。

所以,早教可上可不上,還是那句話,如何父母可以給孩子提供相應的刺激能力發展的鍛鍊,就可以不上早教,自己在家鍛鍊孩子就可以。

主要是可以提供相應鍛鍊的條件。

怎樣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如何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


幼師寶媽說育兒

早教,早教,越早教越好,最好從懷孕時的胎教開始!不,備孕時的準備也很重要!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被批判,不是因為這個觀點的錯誤!(沒錯,這話沒毛病吧?)而是因為這句話背後家長的各種焦慮和錯誤的打開方式。為這句話正名----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哪怕比賽是馬拉松,哪怕這是幾百公里的越野比賽,準備充分了,能早起跑,為何不起跑呢?有條件最好能這樣:

從備孕到懷孕,從產檢到產後,從出生到週歲,這些階段怎麼寵都不為過!

(說來慚愧,我們家那口子看到的話,估計要噓聲了。)

懷孕早中期的早教,當然就是對老婆大人的呵護啦!老婆開心,心連心的寶貝也就開心了,孕期情緒的影響對胎兒還是很重要的。

懷孕中後期,音樂胎教與互動,胎兒也是會有感應能力的(老婆一直很重要,後面可能沒提,那是以這一點為前提的!)。記得當時專門收藏了一些胎教曲,聽著一頭霧水,一切為了孩子,跟媽媽一起不懂裝懂的那陣子……


百日內,就讓寶寶心情地吃了睡吧!醒著的時間不多,好好珍惜,逗逗樂。有一點很重要----撫觸,按摩,最好能堅持到6個月以上!


再往後其它答主都有講到,就不重複了!

囉嗦一句:早教不是灌輸知識!!!


理工爸的育兒經

在寶寶還沒有出生時,就有很多媽媽胎教,聽聽音樂,做做孕婦操;

在寶寶出生後,給寶寶聽音樂,做操,玩遊戲等;

在寶寶會走路時,帶孩子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人,事,和物

在寶寶上幼兒園後,和寶寶一起做親子運動,親子游戲,戶外活動,旅遊,閱讀等都是很好的早教方式。早教並不是說一定要去上某個早教機構才算是早教,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有句話這樣說的,好的父母勝過好的老師,再好的玩具,也不如父母的陪伴。是真理。

讓我們一起陪伴孩子,健康快樂長大。


家有小學娃

早教不是我並不擅長,因為孩子小的時候正好是我工作特別忙的那幾年,每週能在家的時間都很少。所以耽誤了孩子的早教教育。唯一能稱之為給孩子提供的“早教”也僅僅是上幼兒園的時候給孩子挑選了一所號稱是蒙氏教育的私立幼兒園。因此我對早教的很多教育問題的更多的是“反思”,也就是孩子後來成長中的那些問題實際上可以在早教階段進行正確的影響。

關於題主的問題,我個人覺得從孩子一出生就可以進行了,這個沒有絕對的年齡限制。因為“早教”並不是僅僅只純粹的文化課等學習,實際上當孩子還在媽媽的肚子裡,聽聽音樂、聽聽“故事”什麼的都應該算是早教的一部分不是嗎?

所以年齡從來不是問題!

但是我想說點跟孩子息息相關,甚至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

爸爸媽媽們在給孩子早教之前先“自我提升”

提這個建議,並不是說要讓家長們都成為早教專家。而是真的希望家長能夠在孩子參加任何的早教活動過程中能夠做到如下幾點:

1、知道孩子參加這項早教的作用和意義。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在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只是把孩子往早教中心一放,然後就不管了。當然啦,孩子小的時候,家長也是會參加到孩子早教過程中去的,但是如果這個家長他並不理解這個活動的目的和意義,那麼他在配合老師的過程中,實際上也是機械的配合,並沒有理解這樣做(早教項目)的意義、目的。所以

2、把學到的教育方法、理念應用到孩子生活中。

這一點我認為還是很重要的,其實早教我們表面上看是在引導教育孩子,但是因為這個過程是家長可以參與的,那麼作為成年人,你在觀察孩子接受這種教育的同時(當然也可以跟老師聊一聊),那麼你就應該能夠清楚的理解他們的早教思想和方法。

我們更希望的應該是這樣的,孩子不僅僅是在那幾十分鐘內接受一種早教,而是應該把一些好的早教思想和方法貫穿於孩子的生活、成長過程中。

孩子只可能通過某些行為去接觸和認識,甚至是發洩,但是家長則不同,畢竟是成年人,可以從理論上去把這些問題應用到孩子的每一個成長環節中去。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吧:比如在圖形上的認識,早教中會提供各種的教具,讓孩子們去感知感受。但是生活中,其實當我們學會了這些方法之後,我們也可以結合生活中的各種各樣的食物,給孩子進行這方面的拓展(或者說是“補充”),那麼這種教育投資的意義就會發揮更大的價值不是嗎?

謹記家庭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早教也好,後面孩子將要接受的幼兒園教育、義務教育也罷,家庭教育是影響孩子最大的環節,所以這個問題一定要早早重視起來!沒事兒兩口子就聊聊這個話題,“憧憬”一下未來,然後落實到每天要跟孩子互動那些事情,要給孩子做怎樣的“三觀”引導等等。當然了,什麼學區房、“超前學”、“升學”之類的其實也是可以提前考慮的。


最後,祝孩子健康成長!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只要不給孩子壓力,幾歲都可以!

事實上,很多孩子在母親肚子裡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聽音樂、聽故事進行了胎教。出生之後,有的家長依舊會進行音樂的薰陶,並會每天給孩子讀故事書,這些都有益於孩子的成長。但千萬要注意時間,而不是一味的灌輸,不管不顧孩子的感受。以輕鬆愉悅,孩子不反感為度。

孩子慢慢長大的過程中,也不要急於讓孩子學習太多的東西,而要通過玩遊戲的方式讓他循序漸進的掌握一些知識,聽故事、聽音樂仍舊是比較好的學習方式。

實際上,只要從小給孩子培養每天堅持閱讀的習慣,孩子就會很好的自我學習。


老春開聊

早教,從寶寶出生來到我們身邊開始就無時無刻進行著。我們在寶寶面前的言行舉止都是一種早教行為,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寶寶。

也許受現在鋪天蓋地的早教機構影響,以為是把寶貝送到相關機構去學習才算是早教。實際上,早教只是一種通過環境來刺激寶寶大腦發育的行為。

最早期的早教要屬胎教了。那時對寶寶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對寶寶的影響是伴隨一生的,有不少人實踐證明過。

著名心理學家艾利克森說:“小孩子某些方面的能力只能在6歲、12歲或18歲之前培養,或者在這些年齡之前更容易培養。”

嬰幼兒時期是孩子神經系統發育最快、各種潛能開發最為關鍵的時期,是進行早期引導教育的好時機。根據敏感期和大腦發育理論,人類對各種信息和各項能力發展的敏感期都集中出現在生命的最初幾年,這個時期是人一生中獨特和重要的發展階段,是寶寶獲得智慧的最佳時機。

舉個親身體會的例子:我先生每天早上會給寶寶們讀《論語》,剛開始讀那段時間,寶寶們呆若木雞,毫無表情。後來我先生徑自讀自己的,寶寶們自己玩。這樣保持大概兩個月的時間,寶寶們突然變得很喜歡跟爸爸玩。老大看到爸爸總是很開心,想跟他說話,逗他笑。但是,在此之前,龔先生很少跟寶寶們互動,他是個比較靦腆的人,每次讓他陪孩子,都是小孩自己玩,他在一旁看書。前兩天我才發現,是每天早上給寶寶們朗讀《論語》在起作用。這麼一個無意識的行為對寶寶的影響是我們無法預估的。它間接讓龔先生跟寶寶們建立起一種親密的鏈接,不但促進了他們的關係,對寶寶的語言也起著啟蒙作用,這幾天,老大一直自言自語的說著話,自己在練習說話,我們並沒有特意教他。像今天,我喂他吃輔食,他總是把食物糊到身上,我說你怎麼這麼邋遢。然後他居然說邋邋遢,驚訝到我了,他才11個月大呢!類似的情形已經不止一次了。

所以,還是那句話,父母是寶寶早期教育最好的導師。


咪呲

早教在家裡就可以做,0-3歲期間的教育稱早教,對0-3歲的嬰幼兒根據其發展規律所開展的科學合理的有益其身心發展的教育活動。

早教從出生即可開始,越早越好,早吸吮是30分鐘前進行,吸吮即是早教,親子感情依戀關係的建立。如果要讓寶寶去早教機構,建議6個月再讓寶寶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