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上不同的對焦模式都是什麼?

奮鬥吧P年

來看看攝影需要掌握的幾種對焦模式

使用單反拍攝照片,清晰對焦是很重要的步驟。一幅照片如果沒有清晰的焦點,輕則影響觀賞效果,重則變成廢片。所以,學好對焦是基礎中的基礎。

對焦的英文學名為Focus,通常數碼相機有多種對焦方式,相機發射一種紅外線(或其它射線),根據被攝體的反射確定被攝體的距離,然後根據測得的結果調整鏡頭組合,實現自動對焦。

一、單次自動對焦

這是我們最熟悉的方式,即通過半按快門,相機只對當前選擇的對焦點執行一次自動對焦操作,確認合焦後就會停止動作,此時按下快門就可以得到焦點清晰的畫面。這種對焦模式適合拍攝靜止不動的對象。

這一模式最大的優勢在於便捷。隨著自動對焦技術的成熟,現在不少相機已經能做到讓你感覺“半按下快門的瞬間,對焦就已經完成了”。

正是由於這種便捷性,單次自動對焦適用於大多數題材。但它也同時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不適合拍攝高速運動的題材。

理由很簡單,半按快門合焦到按下快門拍攝,中間存在著一個時間差。拍攝靜態或低動態題材,這個時間差不影響拍攝;但如果拍攝高速運動物體,如賽車、飛鳥,這一時間差可能導致對焦點與實際主體位置產生較大偏移。

二、連續自動對焦又稱連續伺服對焦,半按快門對焦後,相機會鎖定目標物或鎖定對焦區域,一旦目標與相機之間的對焦距離改變,相機也會自動追焦。

只要完成第一次合焦,讓焦點對在主體上,就相當於給相機指定了目標,“你給我追著它拍”,就能保持焦點一直落在主體上了。

正是由於這種特殊的工作模式,連續自動對焦是最適合拍攝運動題材的,能夠保證焦點一直落在主體上,保持主體清晰。

因此,拍攝越高速的運動物體,對相機的追焦能力(實際上就是自動對焦系統的計算能力)要求越高,而這取決於相機的性能和檔次。

三、半自動對焦

手動選擇合適的對焦點,綜合了自動對焦以及手動對焦,能夠幫助你最大限度的掌控畫面,尤其是拍攝風光、靜物、肖像等。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先對焦後構圖”,也就是先把主體放在畫面中央,然後用中心對焦點完成自動對焦,然後按下 AF-L 鎖定焦點,再重新構圖。現今的許多相機已經自帶自由對焦點。你在取景框內可以看見許多可選的對焦點位置,不同品牌的對焦點數量和覆蓋範圍不同。

通過觸摸點擊或撥動滾輪,你可以選擇特定位置的對焦點,相機會對著這個位置自動合焦。

四、手動對焦

MF是手動對焦的意思。我們知道,自動對焦並不是萬能的,像數碼相機廣泛採用的是相位偵測對焦,其對光線的要求較高。拍夜景時,有時候相機會出現“拉風箱”現象,實際上就是對焦系統計算出錯,對不上焦的表現,此時就需要手動對焦。通過旋轉鏡頭的對焦環進行手動對焦,手動對焦則只能通過拍攝者觀察取景器內的取景畫面的清晰度來判斷。

而除了拍攝夜景需要手動對焦,還有哪些情況需要手動對焦呢?

1、拍攝野生動物

大部分野生動物都有極佳的聽覺。無論你的AF系統多麼優秀,它總是會發出聲音。即使最輕的對焦聲也有可能驚擾到動物。如果你想拍到最自然的照片,關閉自動對焦吧。

2、拍攝風光

拍攝風光時一般會希望從前景到遠處的山脈都保持清晰。這需要收小光圈增加景深,並使用超焦距對焦。記得關閉自動對焦,不然當你按下快門時相機就會重新對焦,一般會對在無限遠位置。

3、HDR

製作HDR照片要求所有單張照片都必須保證相同的對焦點。如果使用自動對焦,每張照片的焦點都會有輕微的變化。

4、拍攝運動物體

拍攝高速運動的物體時,相機會嘗試隨著距離的變化改變對焦,但通常都會失敗。下面這張照片使用自動對焦和連拍,結果並不理想。

5、拍攝人像

拍攝人像的黃金法則是對焦在眼睛上。此外還經常使用大光圈淺景深效果。但如果AF系統對焦在眉毛或鼻子上,眼睛就會模糊。

6、微距

對微距攝影而言自動對焦很難工作。此時景深極淺,相機也無法判斷對哪裡對焦。你必須掌握控制權。

7、透過玻璃拍攝

透過玻璃拍攝一般不是個好主意。應該儘量避免。但有時這是不可避免的,比如在飛機上,水族館等等。此時AF系統的問題是它可能會對焦在倒影或玻璃上。所以關閉它吧。


毒舌小小白

對焦的準確與否,決定了你的照片能否做到該清晰的地方清晰,該模糊的地方模糊,決定了照片是否能實現你的拍攝需求,是基礎中的基礎。

而要想做到準確對焦,你必須對相機的對焦模式有足夠的瞭解。它們各自有啥特點,適用/不適用於哪些題材?有啥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項?

今天要為您解說的就是幾種主要對焦模式的特性、它們的適用題材和使用注意事項,一起來看看吧!



1. 單次自動對焦

這是最基礎的對焦模式。半按快門,自動對焦系統就會開始工作,成功完成對焦後,你就可以按下快門拍照了。

而如果對自動對焦結果不滿意需要重新對焦,或者需要改變焦點,只需鬆開快門,再重新半按快門,重新進行自動對焦即可。


而隨著自動對焦技術越來越成熟,對焦的過程也越來越快,好些的相機更是幾乎能做到取景、半按快門、合焦,瞬間完成,十分方便快捷。

正是由於這種出眾的便捷性,單次自動對焦適用於大多數拍攝題材。

但它也同時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不適合拍攝高速運動的物體。理由很簡單,半按快門合焦到按下快門拍攝,中間存在著一個時間差。

靜態或低速動態題材,這個時間差可能不影響拍攝;但高速動態題材,尤其是運動方向和鏡頭垂直的高速物體,很有可能會出問題。


運動方向垂直的高速物體,可能對不上

那麼,什麼對焦模式適合拍攝動態物體呢?試試連續自動對焦吧。


2. 連續自動對焦

連續自動對焦又稱連續伺服對焦,半按快門後,相機會鎖定目標物或鎖定對焦區域,一旦目標與相機之間的對焦距離改變,相機也會自動追焦。

只要完成第一次合焦,讓焦點對在主體上,就相當於給相機指定了目標,“你給我追著它拍”,就能保持焦點一直落在主體上了。

正是由於這種特殊的工作模式,連續自動對焦是最適合拍攝運動題材的,能夠保證焦點一直落在主體上,保持主體清晰。


使用這一模式進行高速連拍,相機會在每次拍攝前進行一次重新對焦。如果自動對焦的速度不夠快,很可能會導致“追丟”的現象。

因此,被攝物體速度越快,對相機的追焦能力(實際上就是自動對焦系統的計算能力)要求越高,而這取決於相機的性能和檔次。

一般來說,專業機肯定比入門機的追焦能力強,而專門拍運動題材的機型更是會通過犧牲部分其他能力,把追焦功能強化到了極致。


3. 人臉識別對焦

自動對焦系統能力的增強,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快速化,對焦計算速度越來越快;二是智能化,開發出了一些針對特定需求的對焦功能。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人臉識別。

開啟人臉識別功能以後,在進行單次/連續自動對焦時,相機會優先對焦取景器中出現的人臉。


人臉識別功能開啟,優先對焦人臉

這個功能專為拍攝人像而設,無論是拍靜態還是動態人像都頗為給力,但它的使用也有一些限制。

首先,是人臉的畫面比例問題。人臉需要保持一定的比例,過小的人臉將無法保證正常識別。


這麼小的人臉,很難識別到

其次,如果同時出現多張完整、畫面比例不小而距離鏡頭距離不一樣的人臉,人臉識別對焦結果可能會出現偏差。

焦點很可能落在最近處、最大的那張人臉上,但也不排除會跑到其他臉上的可能,結果比較不可控;

而你如果想放著近處的臉不管,讓焦點落在較遠處的臉上,那就更難了。


畫面中有多張臉時,人臉識別對焦結果很不可控

針對這一問題,近期的人臉識別系統繼續向智能化發展,開發出了“優先識別成人/兒童”“優先識別笑臉”等針對性功能。

這些功能為畫面中人臉提供了針對性加權,有效改善了相機面對多張人臉會懵逼的問題。


優先對焦笑臉,忽略搞怪表情

現在,大部分相機都擁有人臉識別功能,不過這種比較高級的“笑臉識別”智能系統,估計就沒那麼普及啦......

另外,智能系統哪怕再聰明,也還是沒法完全滿足我們的拍攝需求。這時,我們可能需要手動地做一些小操作來幫幫它。


4. 手動輔助對焦

之前提到的幾種對焦模式,從某種程度上說可以稱為“全自動對焦”,系統完全通過自己的計算,幫您選擇對焦點。

全自動對焦模式最大的優點是方便。當你需要抓拍,沒時間調整對焦點,或需要拍攝大量照片,沒工夫一張張對焦時,全自動對焦就派上用場啦。

但是,全自動對焦也有一個弊端,那就是相機在自動選取對焦點時,往往傾向於選擇靠近畫面中心的物體,因為中心對焦點的功能最為強悍。

也就是說,當你處於拍攝需要想把主體放在邊緣,而畫面中心又有其他很有存在感的景物時,焦點可能對不到主體上。


邊緣構圖,對焦可能會對到中間的樹上

在這種自動對焦不能滿足拍攝需求的情況下,我們就該進行手動輔助對焦了。

所謂“手動輔助對焦”並不是一種相機內置對焦模式,而是結合相機的自動對焦能力和我們的主觀選擇,以滿足特定拍攝需求的一系列方法。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先對焦後構圖”,也就是先把主體放在畫面中央,然後用中心對焦點完成自動對焦,然後按下 AF-L 鎖定焦點,再重新構圖。



在移動相機,重新構圖的過程中,你的相機與主體距離可能會略有改變,不過這種改變不至於讓主體脫離焦平面,所以不用太過擔心。

除了上述“土辦法”,現今的許多相機已經自帶自由對焦點。你在取景框內可以看見許多可選的對焦點位置,不同品牌的對焦點數量和覆蓋範圍不同。

通過觸摸點擊或撥動滾輪,你可以選擇特定位置的對焦點,相機會對著這個位置合焦。


不同品牌型號,自由對焦點數量也不同

當然,自由對焦點可能也無法完全覆蓋整個畫面,你想要對焦的位置,可能剛好沒有自由對焦點。

這樣的話,你就只能用“土辦法”——中心對焦,AF-L,再重新構圖吧。

介紹完了全自動和自動、手動結合的幾種對焦方式,接下來要介紹的是純手動對焦。


5. 手動對焦

手動對焦,就是通過旋轉對焦環,精確選擇焦平面到鏡頭的距離。要啟動這一模式,需要對 AF/MF 檔位進行調節,調至 MF,即手動對焦檔。


手動模式能最精確地體現拍攝者的意志,缺點就是太麻煩了,每次都要慢慢擰環慢慢對焦。拍攝量稍大,手動對焦就會非常費力。

隨著自動對焦系統的逐漸升級,自動對焦功能越來越強,逐漸成為拍攝的主流,但在某些拍攝場合下,手動對焦仍然是唯一選擇。

比如說,低對比場景,尤其是低光環境下的拍攝,依據光線和對比度進行計算的自動對焦系統可能無法正常工作。

拍夜景時,有時候鏡頭會出現“拉風箱”現象,這實際上就是對焦系統計算出錯,對不上焦的表現,需要你手動對焦。


燈火比例不大的夜景,可能要手動對焦

另一個最需要手動對焦的題材是微距攝影。

這是由於微距攝影的景深極淺,對焦點的精確度要求極高,稍微偏移上那麼一點點,整張照片可能就完蛋了。


哪怕半毫米的偏移,對微距來說都是大事

除了低光環境和微距兩個題材需要手動對焦,還有一種特殊的對焦手法,也需要在手動對焦模式下才能完成,那就是超焦距。

所謂超焦距,就是在手動對焦模式下,將對焦環擰到無窮遠檔,就是圖中紅圈的位置。

注意,是對準無窮遠檔,而不是把對焦環一下子擰到頭。無窮遠檔一般在對焦環擰到底回來一點點的位置上。


這樣操作,能讓整個畫面都位於清晰範圍內,適合拍攝大風光和風光人像。


超焦距拍攝的照片

既然超焦距能讓整個畫面都處於清晰範圍內,那我們是不是可以經常性地使用這一技法呢?

當然不是。超焦距的“整個畫面都清晰”,並不是真正的清晰,而是“模糊的程度在可接受範圍內”,清晰度和銳度會降低。

也就是說,超焦距的“全圖清晰”是以犧牲部分畫質為代價的,千萬別濫用。

另外,進行超焦距對焦,會使近處(一般在1米以內)的景物清晰度大幅降低。


極近處的草,清晰度明顯降低

如果畫面中存在大量極近處的前景景物,請慎用泛焦,或者請重新調整構圖吧。


Gloria吃西瓜的兔子

相機一般情況下有3種對焦的方式,我們用到最多的是單次對焦,單次對焦很容易理解,就是拍一張照片對焦一次,再拍第二張的時候相機再次啟動對焦,這種對焦方式也是默認的,適合拍攝旅行紀念照,靜物,人像。不適合拍攝運動類場景,比如各類比賽,兒童,動物。因為在對焦的時候,物體可能在一瞬間又挪動位置了。

其次,另一種對焦是人工智能自動對焦以及人工智能伺服自動對焦,這兩種對焦方式都適合拍攝運動類的物體,其中,人工智能自動對焦在對焦的時候依然會發出滴滴的對焦合焦聲音,在半安東快門的時候,相機會持續的對物體進行對焦。

而人工智能伺服對焦基本就用於體育的拍攝,這種對焦方式沒有聲音,一般採用區域對焦,高端的相機取景器中,你可以看見對焦點會隨著移動的物體不斷的變化,開啟連拍的時候與這種對焦方式進行搭配是最合適的,一般體育攝影師,這個模式是基本的設置,目前的數碼相機對焦點越來越多,使用這種對焦方式來捕捉運動物體越來越容易了。

最後就是M,手動對焦,手動對焦聽起來麻煩,但是很多場景依然會用到,比如星空的拍攝中,微距攝影需要手動對焦來精確確定焦點,如果你轉接老鏡頭,自動對焦也是不靈的,全靠手動合焦。

一般高端的單反相機會有比較明晰的對焦分類,而普通的微單相機則分的不是那麼細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