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中國模式還要完美,這家印度生鮮電商是如何做的?

比中國模式還要完美,這家印度生鮮電商是如何做的?

印度生鮮雜貨電商中,阿里巴巴和貝西默等投資的Bigbasket成立於2011年,歷經6輪融資,已獲得總計超過6億美元的融資。而軟銀、老虎基金和紅杉資本所支持的Grofers成立於2014年,也歷經了5輪融資,募集超過3億美元,兩者在印度市場上位列前兩位,模式與國內相近。似乎印度生鮮電商格局已定,但另闢蹊徑的Milkbasket僅融了180萬美元就做到了行業第三,其所體現出來的接印度地氣的打法不得不讓人刮目相看。

在印度生鮮電商大戰正酣的2015年,Milkbasket悄然成立。不同於主流玩家的燒錢補貼打法,Milkbasket僅在位於印度首都新城古爾岡的3個小區內試點,用隔夜達的亮點撬開了最高價值用戶的門。之後Milkbasket陸續獲得數輪融資,並用極少的資金就做到了古爾岡一個地區日均7000單的成績,相比之下,堪稱印度獨角獸之一的Bigbasket在印度全國範圍內也只有50000單而已。

由於Milkbasket瞄準印度中產階級的痛點所做的本地創新,2016年年底,40多名Milkbasket的用戶自發成立了有限合夥公司,對其投資了40萬美元。這大概是印度(哪怕全球範圍內)唯一一家由眾多用戶眾籌來投資支持發展的創業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