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向東轉” 中國在對俄投資項目數量方面高居榜首

安永會計師師事務所發佈的最新報告《歐洲國家投資吸引力調查——俄羅斯》顯示,中國在對俄羅斯投資項目數量方面高居榜首。

透視俄羅斯報道,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管理合夥人亞歷山大·伊夫列夫(Aleksandr Ivlev)說:“2017年我們看到一個有意思的趨勢,亞洲國家對俄羅斯經濟表現出巨大興趣,在俄羅斯經濟中的存在擴大至原來的2.5倍以上。前一年全年所有亞洲國家對俄項目只有30個,2017年已達到76個。”他說,在俄吸引直接外資項目數量方面中國居首,投資項目增至原來的3.5倍以上,從2016年的9個增至2017年的32個。這是整個調研時間段內中國投資者的最高指標。該公司資料顯示,整體而言2017年外國投資者在俄羅斯境內的投資項目達到創紀錄的238個。比上年同期增加33個,增速達到16%,遠超2016年的結果。

投資工業領域

與2016年相同,去年外國投資者投資主要用於在俄羅斯開發新產能(202個項目),而非擴大現有業務(36個項目)。亞歷山大·伊夫列夫說:“外商對俄羅斯經濟直接投資項目最多的主要領域仍是製造業,一年內增加了18個,達到127個。去年能源領域投資項目增至原來的1.5倍以上,即從2016年的15個增至2017年的26個。”他說,金融和商業服務領域項目增至原來的兩倍以上,從4個增至10個。交通運輸領域基本沒有變化,2017年共有31個項目。農業方面出現小幅下滑,從2016年的41個降至2017年的38個。

製造業領域製藥業絕對領先,達到35個項目。排在第二位的是機器製造(21個)。此外,外國投資者還加大了對化工和塑料產品製造投資力度(19個項目)。原材料資源和金屬領域也呈現積極態勢,2017年項目數量增幅分別達到4倍和3倍。數字技術領域也呈現大幅增長,達到7個項目(2016年只有一個)。電子設備行業出現下滑,外商直接投資項目只有7個,僅為2016年的一半。

調研期間韓國首次進入前十大投資國之列,2017年投資項目為12個。相比之下2016年韓國投資商投資的項目只有兩個。日本投資商也表現積極,投資項目從12個增至17個。至於西歐,根據2017年的統計結果,該地區各國顯示出不同態勢。2015年和2016年在新項目數量方面德國居首,但2017年德國在俄投資項目減少至28個(2016年為43個)。法國新投資項目也有所下滑,一年內從20個降至11個。

同時,來自意大利的投資呈現出積極態勢,在俄投資項目為17個,達到與日本同等的水平。瑞士也擴大了其在俄羅斯的存在,2016年有7個項目,2017年已增至11個。英國也進入前十大投資國之列,項目從2016年的2個增至2017年的8個。芬蘭排名第十位,該國企業在俄羅斯的投資項目比較穩定,2016年和2017年均為7個。相比之下2017年美國的投資積極性有所下降,投資項目減少一半,從38個減少至19個。不過,即便如此美國仍在俄羅斯十大投資國中位居第三。

俄羅斯央行資料顯示,2017年外國對俄直接投資達278.86億美元,較2016年減少46.53億美元,降幅為14.3%。Finam集團公司分析師謝爾蓋·德羅茲多夫(Sergey Drozdov)說:“俄羅斯企業對外國直接投資則相反增加了163.2億美元,增長73.1%,達到386.34美元。這些趨勢完全可能是在國際經濟制裁的條件下俄羅斯對外經濟關係惡化的反應。儘管如此,我仍不會談俄羅斯向東轉的政策,因為任何商業活動中與任何國家合作都取決於政治和經濟局勢。”

關於“向東轉”

俄羅斯聯邦總統國民經濟與行政學院商業與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埃米爾·馬爾基羅相(Emil Martirosyan)說:“中國投資者早在12-15年前就已開始不斷積極增加其在俄羅斯的投資項目,就是說中國的領先地位並非一朝一夕,而是逐步形成的。中國投資者主要對基礎設施項目、高科技行業項目以及IT行業增值項目感興趣。”他同時認為這一局勢並非基於俄羅斯向東轉的政策,而是多元化以及實現外商投資平衡政策。他說:“這就是經濟增長和內需擴大背景下的平衡投資政策。”

開放經紀人公司總經理宏觀經濟顧問謝爾蓋·赫斯塔諾夫(Sergey Khestanov)說:“制裁基本上遏制了歐盟和美國對俄投資,但中國仍按此前既定計劃行事,其不斷擴大在俄羅斯存在就證明了這一點。”財務自由投資公司分析師安娜斯塔西婭·索斯諾娃(Anastasia Sosnova)說:“需要指出的是,2017年前開展了大量為發展俄中兩國間投資合作創造有利條件的工作。從某種意義上講,可以稱之為“向東轉”。此外,自不久前開始,對中國合作伙伴來說,其對俄投資項目的地緣政治風險遠低於歐洲和美國合作伙伴。”因此她認為,在俄美兩國間地緣政治緊張背景下美國投資商的投資項目減少一半是符合情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