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自稱炎黃子孫反而以龍鳳為圖騰呢?

趙陳放

1、炎黃時代的圖騰崇拜有很多種說法,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沒有確定的結論。但可以確定的是多神崇拜,也就是說不同部落有不同的圖騰崇拜。黃帝有軒轅氏的圖騰,炎帝有神農氏的圖騰。

2、周朝和秦朝前期都是“玄鳥”圖騰,“玄鳥”是鳳凰的一種,也就是說鳳崇拜。他們的始祖都是“吞玄鳥之卵受孕而生”。鳳凰有雌雄之分,鳳為雄性,代指天子,後來也延伸為有德行的人。

3、秦朝統一全國後,龍成為天子的象徵,是雄性。中國人講究陰陽調和,需要配對,就把鳳凰雌化(女性化,如佛教中的觀音菩薩女性化),龍鳳配對,龍象徵天子,鳳象徵皇后。

4、秦朝開始有龍鳳崇拜,但龍鳳結合真正成熟的時期是在隋唐時期,在漢朝鳳凰還是有雌雄之分,經典的作品有司馬相如向卓文君求愛的《鳳求凰》曲目。

5、後來的歷史就基本上是沿用唐朝的圖騰崇拜:龍鳳呈祥。


師說歷史

我們自稱炎黃子孫,這是數千年來中華兒女最自豪的稱呼,也是一種源自於血脈的認同。那麼為什麼成為炎黃子孫呢?

炎黃子孫,也稱黃炎子孫,黃帝子孫,是古時華夏民族人民的自稱。出自於《國語·周語下》:“皇天嘉之,祚以天下,賜姓曰‘姒’、氏曰‘有夏’,謂其能以嘉祉殷富生物也。祚四嶽國,命以侯伯,賜姓曰‘姜’、氏曰‘有呂’,謂其能為禹股肱心膂,以養物豐民人也。……有夏雖衰,杞、鄫猶在;申、呂雖衰,齊、許猶在。唯有嘉功,以命姓受祀,迄於天下,及其失之也,必有慆淫之心間之。故亡其氏姓,踣斃不振;絕後無主,湮替隸圉。夫亡者豈繄無寵?皆黃、炎之後也。”也就是說炎黃子孫是從這裡來的。

那麼為什麼以龍鳳圖騰呢?

中國的龍崇拜有幾千年的歷史;在封建時代龍嬗變為皇權的象徵,帝王自稱“真龍天子”。如今凡是華人都稱自己是“龍的傳人”。 龍,緣何而生?至今未見過其真身,甚至有人認為其是虛構的。可能源自於“蛇說”,相傳禹與蛇圖騰的氏族有血緣關係,夏朝後裔把蛇昇華為龍,不僅體現了多元文化,得到各民族的廣泛認同,而且成為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象徵。

中國的鳳凰傳說起源於鳥,據《山海經》記載:“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說文》:“鳳,神鳥也。”《瑞應圖》:“鳳凰,仁鳥也。”《詩》:“鳳凰靈鳥。”《莊子逍遙遊》:“以鯤化為鵬,鵬即鳳。”鳳凰也稱鸞。據《山海經》記載:“有五采鳥三名:一曰鳳鳥,一曰凰鳥,一曰鸞鳥。”《廣雅》:“鸞鳥,鳳皇屬也。” 鳳凰、鳳凰,鳳者為雄,凰者為雌。

古代圖騰不僅有蛇,還有鳥。少昊氏下屬的鳳鳥氏、丹鳥氏等。龍是鱗蟲之長,鳳是百鳥之王,瑞獸靈禽。儘管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龍生龍,鳳生鳳,但是在陝西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龍鳳紋”彩陶瓶上就出現龍鳳配了。

在中國傳統的吉祥圖案中,龍鳳呈祥寓意為祥和。舜帝曾經下命譜曲制樂,夔譜《九招》呈獻,舜便率群臣演奏,當演奏到第三招時,百鳥齊鳴;第四招時,百獸悉舞;在最後一招,第九招時,只見金龍綵鳳雙雙出現在雲端。舜請教身邊的老臣蒼舒,蒼舒回答,這就是龍鳳呈祥,龍來了說明將風調雨順,鳳到了表示要國泰民安。

這就是文獻中關於龍鳳傳說的記載,以及為何人類自稱炎黃子孫卻以龍鳳為圖騰了。但是我們知道上古之事,離我們太久遠,單純依靠史料記載,沒有實物印證確實很難得出確切的答案,暫且這樣說吧!


樸易堂國學易學文化


濟陽老哥

我覺得圖騰最早的時候應該是各部落之間,為了區分開。每個部落都有每個部落的圖騰。都是以崇拜的動物為標誌,漢人都以龍的傳人自居,鳳凰圖案是以後皇帝和皇后稱呼上般配,稱呼龍鳳。就像契丹人以狼為圖騰,又稱為狼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