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三月三九月九,神仙不在江邊走”,什麼意思?

老友威威

農村俗語:“三月三九月九,神仙不在江邊走”,知道背後原因嗎?

農村裡有很多俗語諺語,經過長年的觀察和驗證,總結出一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俗語。在湖南還有完整版的諺語“神仙難過正二月;三月三九月九,無事莫到江邊走;四月八,凍死鴨;五月五,凍死老黃牯;人是有毛蟲,六月怕北風;七月半,看牛伢子伴田坳;八月秋涼,移火進房;十月中,梳頭洗臉莫當風……”,總結了一年中天氣變化的規律,是以前的“天氣預報”。

1、“三月三九月九,神仙不在江邊走”,主要是指三月三九月九的忽冷忽熱,變化無常

“三月三九月九”都是指農曆,不是公曆。三月三指三月初三,九月九指農曆九月初九也就是重陽節。“神仙不在河邊走”是說,雖然河邊的風大,河邊的溫度更低,更陰涼容易引起身體不適,容易感冒。

(1)三月三都是在公曆的三四月份,在三四月份很容易出現倒春寒的現象。

例如清明前後的山西,陝西等地出現了霜凍的極端罕見天氣,造成大面積的農作物,果樹受災。在江西我們當地,前兩天還是30℃的最高氣溫,這兩天突然降到7℃。三四月容易出現倒春寒,天氣忽冷忽熱。雖然三四月份,溫度有時能達到二三十度,但在陰涼處,河邊的溫度只有十多度,在河邊能明顯感覺一陣陣的陰涼風,三月三經常在河邊走,冷熱交替,容易感冒,有風溼病的人在這個季節少去河邊吹河風,容易引起身體不適。

(2)九月九,是重陽節,一般是在公曆十月和十一月份,是深秋時節,是秋冬接替的時節,天氣變化也大

九月九,秋冬交替的季節,天氣變化很大,在河邊吹河風更容易感冒和引起身體不適。

2、三月三九月九,相傳也是各路神仙的生日,是祭祀的節日,也是出遊的季節

三月三,是廣西壯族,苗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是盤古大帝的誕辰日,也是出門踏春的節日。九月九,九九重陽節也是祭祀祭祖的節日,重陽節那天,所有親人登高望遠,“登高避災”。

三月三九月九都是祭祀祭祖的節日,祭祀的節日是不會去河邊走,以免衝撞祖先。

結語:三月三九月九都是祭祀祭祖的節日,而且在三月三九月九,天氣變化無常,是冷熱交替的時節,是春秋感冒的高發季節。在這兩個時節一般不會去河邊走。


昕瑞生態

農村俗語是集結了中華民族上下5000年的農耕文化

重要的一環。在過去還沒有人造衛星,天氣預報時,人們在生產及生活過程中慢慢總結經驗就形成了農俗農語。這些俗語大多數都和氣候變化有關,人們根據口口相傳這些俗語進行春種秋收冬藏的農耕生活。還有一些俗語就是和人對外界環境變化而採取措施及注意事項等。


這種俗語有很多如“三月三九月九、神仙不在江邊走”、“四月八、凍死鴨”、“五月五、凍死老黃牯”、“八月漸涼、移火進房”等…
這種在特殊季節或者特殊時間這樣的俗語。“三月三九月九、神仙不在江邊走”


這句俗語是講,在農曆三月三、九月九之時,天氣變化無常,往往上午豔陽高照,下午就狂風暴雨,溫度驟降十幾度都有可能發生,這時如果去往江邊打魚、網魚、遊玩很容易發生意外,輕者感冒發燒,重者會有生命危險!



所以這句話並不是說真有神仙,而是說就算是神仙(指老一輩、有經驗之人)

關注小曉,每天給您帶來更多三農新鮮事】


小曉說話

又到一年三月三,農村俗語來看一看,老人說“三月三、九月九,神仙不在江邊走”,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很簡單,它告誡人們在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和九月初九這兩天,不要去江邊海邊走動,忌出海,就連神仙都會注意這兩日不在江邊走。因為在農曆3月和9月左右,天氣變化很大,忽冷忽熱,說起風就起風,這個時候如果到江邊,很容易生病,而此時的漁民更不適宜外出。膠東地區很重視這兩個日子,海風大,且天氣變幻莫測,前一分鐘風平浪靜,下一分鐘可能就會風高浪大,所以漁民們在這兩天是絕不會出海的,一旦翻船,那可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不僅如此,在膠東地區還有很多講究,因為靠海吃海,很多人要靠出海捕魚為生,對一些俗語禁忌都很重視,比如說,吃魚的時候不能說“翻過來”,而要說“滑過來”;出海不能說“遠和近”,要說“高和低”。
筆者認為這並不是什麼封建迷信的說法,反而體現了人們對大自然的尊重和敬畏,人與自然平等和諧的意識應該樹立。家住江邊海邊的您,今天有沒有去江邊呢?


小十六123

農村俗語不僅蘊含深刻的人生哲理,有一些也是一些生活常識的發展和總結。比如說這句俗語,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講這句話的意思吧。

“三月三九月九,神仙不在江邊走”說是每年的三月三或者九月九,天氣很容易出現變化,很容易出現忽冷忽熱的情況,如果江邊走很容易得病,就可能會發生意外,輕的話容易得感冒,嚴重的話可能就會危及生命的。最好就是這兩天人們不要隨意出海打漁,因為萬一碰到大浪之類的突發災害,那麼就會對安全造成威脅了。


這裡的“神仙”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就是用神仙來誇大,突出這兩天的危險性,讓大家特別要注意一下,因為連法力無邊的神仙都不能夠在這兩天自在出遊了,更可況人呢!另一種說法就是這裡的“神仙”指的是有經驗的長者或者前輩,連那麼有生活經驗和智慧的人都知道在這兩天迴避一下,儘量不要呆在江邊,那麼我們普通人肯定要向他們學習,不要莽撞。

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一些生活的小常識了,那麼我們就要記得,然後在生活裡予以實踐,這樣就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彎路,讓自己的生活更加的從容。自然界有太多的不確定了,所以我們可以多汲取別人的經驗,多學習一些農村俗語的關於這方面的知識,這樣就可以加強自己對大自然的瞭解。

希望以上內容能幫到大家,我會持續解答有關的農村問題,請大家多多關注和支持。


生活巷

農村俗語:“三月三九月九,神仙不在江邊走”,什麼意思?


老胡侃三農

“三月三九月九,無事莫到江邊走;四月八,凍死鴨;五月五,凍死老黃牯;人是有毛蟲,六月怕北風;七月半,看牛伢子伴田坳;八月秋涼,移火進房;十月中,梳頭洗臉莫當風……”

“三月三,九月九,划子莫在湖上走,若要不信試試看,十有八九翻跟斗。”

以上就是我整理的關於三月三、九月九的一些諺語!那麼為什麼說:“三月三九月九,神仙不在江邊走”?


一、“三月三,九月九”指的是什麼?

三月三和九月九指的是中國傳統節日上巳日和重陽節!尤其是今天,已經是壯族三月三假期的第一天!

二、為什麼三月三,九月九,神仙不在江邊走?

三月三九月九,神仙不在江邊走”的意思就是說,神仙也不敢在三月三、九月九這兩個日子裡去江邊!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和天氣變化有關!聽我細細道來!

1、農曆三月三已經快要臨近春夏交替!在這一段季節交替的日子裡,天氣變化特別強烈,有可能在你感覺很熱的時候,會突然出現一股冷空氣加降雨,讓你感覺掉進“冰窖”!尤其是在晝夜溫差等方面,很明顯就能感覺到氣溫的驟起驟落!

2、農曆九月九已經是深秋季節,最明顯的特點也是天氣比較多變,晝夜溫差大,水涼侵骨!

3、天氣多變,很容易影響江邊局部環境劇變,如降溫、起風等!

三、個人建議

現在正值三月三假期期間,外出遊玩的朋友一定要帶好衣物,準備好保暖措施,預防天氣變化!同時外出出行,帶上防雨用具,這幾天,局部地區會有降雨!




村郎三農館

這背後的原因非常簡單--農曆三月,是冷熱交替的季節;農曆九月,是熱冷交替的季節,在“冷熱”或“熱冷”交替的季節裡,溫度變化無常,在“冷熱”或“熱冷”的交替刺激下,人體本來就容易生病,如果頻繁到江邊行走,在江風的吹拂下,人體會更容易使人生病。所以,在這兩個季節裡,連神仙都不願意經常到江邊去,何況人乎?

農村俗語,是經過農民許多代和許多人長期累積的經驗所總結出來的。這些俗語經過驗證,是具備一定的科學性的。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視農村俗語的學習和領會,從而使自己在今後的工作生活中少走彎路。

今天就是三月初三,從今天開始到五一勞動節前的溫度會忽高忽低。為了自己的健康,大家少去江邊活動吧。


智者人生

歡迎點擊右上角的“關注”,農村俗語濃縮出來的精華,都是從生活經驗中認識到的,指導著一天一年甚至幾十年的生活軌跡。神仙不在江邊走,我就有點不服了。神仙怕什麼?

二月底的時候,全國大範圍降溫。北方人民直接在三天之內體驗了什麼是時空轉換。第一天先是高溫穿短袖,第二天穿羽絨服,第三天就換上了毛衣。這幾天正好是三月三前後

。氣溫變化太大,始料不及。

說起九月九就想到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重陽節,那時候天氣變化也大,時冷時熱。尤其在海邊,溫差變化大,更得注意預防突發的天氣變化。


農村俗語“三月三九月九,神仙不在江邊走”,自古我們對神的膜拜都是一種很虔誠的態度。神仙無所不能,但是科學的進步,我們要理智,虔誠歸虔誠,還是要做守法好公民。

連無所不能的神仙都不在江邊走,估計也是怕感冒生病吧,所以凡人在三月三九月九的就不要去涼快了,萬一生病了可咋整?

對於俗語,還是要用心推敲,都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對俗語民俗,我就一個字“服”!


最三農

在農村長大的我經常會聽見這句話,爺爺奶奶總會在三月份和九月份唸叨起這句話,其實三月三九月九,神仙不在江邊走是一句關於天氣的俗語,三月份正直春季,寒冷還沒過完,基本每年的三月初三天氣會比較寒冷,江邊風吹過,又沒有山體和樹木的阻擋,所以江邊會更加寒冷。九月九是秋季轉冬的時候,氣溫下降,江邊的氣溫會比別的地方更低,所以才有了“三月三九月九,神仙不在河邊走”的說法了。


關於這樣天氣的說法還有很多,例如“正月十五雪打燈,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家家戶戶都會點燈,或是在門口掛上紅燈籠,如果在這一天下起了雪,那麼預測八月十五中秋節的這一天會陰天或是下雨。

類似的話還有“春打六九頭,吃穿不用愁”,人們將冬天最寒冷的時段分成了“九九”如果立春這一天在六九頭上,那麼天氣會逐漸變暖,這一年的收成自然會很好。如果是在五九尾上,證明天氣還要再冷一陣子,影響莊稼的豐收。

人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經過了幾百年總結出的寶貴經驗就是我們的精神財富,人們將這些經驗總結成俗語或是順口溜,更加方便我們的記憶,也能讓我們更直觀的感受和預測天氣的變化,可別小看這些俗語,有時候,這些俗語比天氣預報都準呢。


農家巷

哈嘍!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我!互相交流,共同進步!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不僅有逐漸發展起來的城市文化,根深蒂固的鄉村文化也是源遠流長,海納百川。農人們的心得諺語都是日常生活中實打實地總結出來的,有很多還源自古人的智慧,可以說是傳統文化的沉澱。不過,隨著大城市的日漸發展,越來越多農村人湧入其中併成為一份子,農村俗語也就漸漸被人們淡忘。但實際上,這沉澱幾千年,祖祖輩輩相傳下來的農村俗語都蘊含著傳統文化的內核,值得現在的年輕人反覆品味。

咱大農村流傳下來了很多的俗語,其中很多都已經找不到出處,但這些老話都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或經典、或戲謔、或勸誡。

像“三月三九月九,神仙不在江邊走”這樣的農村俗語就是起到勸誡作用。因為這兩天天氣很容易出現變化,往往是高溫剛起,就“引來”一股強冷空氣,氣溫起伏特別大——忽冷忽熱,所以江邊走很容易得病,而且這兩天人們也不會出海打漁,顯然這句話是農民朋友千百年來的經驗,這兩天一定多注意天氣變化;

所以,農村流傳下來的話,有的雖然是好玩,但有的真的富含人生道理,值得我們用心去體會。



關於農村俗語你怎麼看?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點關注轉發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