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黨史」魯南區黨委(一)

「枣庄党史」鲁南区党委(一)

1938年12月,中共中央根據抗戰形勢的發展變化,決定將中共蘇魯豫皖邊區省委改為中共山東分局,成立八路軍山東縱隊。為適應新的鬥爭形勢,1939年7月底,山東分局決定把山東地區統一劃為三個地區。膠濟路南、津浦路東的魯中、魯南地區為第一區(統稱魯南區),津浦路西的魯西區第二區,膠東為第三區,湖西、清河為特區。三個地區均設區黨委。

「枣庄党史」鲁南区党委(一)

趙鎛(左二)與朱瑞、黎玉、張策等領導同志在山東分局留影

第一區黨委建立後,於1939年7月至9月間將劃歸其領導的泰山、淄博、尼山、魯南、魯東南五個特委分別改建為第一、二、三、四、五地委,其中,將尼山特委改建為第三地委,下轄嶧縣縣委、滕縣縣委、邊聯縣委、費縣縣委、曲泗寧縣委、鄒縣縣委,臨郯縣委劃歸第四地委領導,臨費縣委撤銷。第三地委從1939年7月到1940年5月,僅僅存在十個月的時間。

1939年8月,遵照山東分局“滕縣以津浦路為界,分設滕東、滕西兩個縣委”的指示,在津浦路以東、抱犢崮以西大片地區建立滕東縣委,縣委書記由王丹墀擔任,1941年2月撤銷。

「枣庄党史」鲁南区党委(一)

滕東縣委辦公舊址

1940年4月,山東軍政委員會決定撤銷第一區黨委,在原轄區內分別成立魯南、魯中區黨委。原第一區黨委所轄的第一地委、第二地委、第五地委劃歸魯中區黨委;原第一區黨委所轄的第三地委、第四地委劃歸魯南區黨委。

6月,魯南區黨委在魯南天寶山區的油簍村召開會議,宣佈趙鎛任書記。油簍會議傳達了中共中央《關於山東及蘇魯戰區工作的方針》、《關於山東、華中發展武裝建立根據地的指示》和《第一一五師創建抱犢崮抗日根據地的戰略計劃》,並在分析魯南形勢、找出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形成四項決議:(一)撤銷原第一區黨委第三、第四地委,建立魯南區黨委第一、第三地委;(二)籌備召開魯南各界代表會議,選舉產生魯南參議會和魯南專員公署;(三)發展主力部隊,擴大地方武裝,儘快組建魯南軍區;(四)充分發動群眾,建立和發展抗日群眾團體等。魯南區黨委成立後,進行了整頓黨組織、充實調整領導班子等活動,使黨的領導得到進一步加強,黨組織進一步健全。

「枣庄党史」鲁南区党委(一)

趙鎛(1906—1941),陝西府谷縣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魯南區黨委書記兼魯南軍區政治委員,為魯南抗日根據地的建設做了卓越的貢獻。圖為趙鎛夫婦。

這一時期,滕縣的黨組織屬第一地委領導,嶧縣、臺兒莊地區的黨組織屬第三地委領導,嶧南縣的黨組織一度劃歸華中淮北區邳睢銅地委領導,在津浦鐵路以西的棗莊地區黨組織屬魯南第二地委領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