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後,我去了柬埔寨的小村落,原因是……

這是另一個重頭戲,叫“申請人專業背景及經驗要求(qualifications and experience of the candidate required)”。這一塊的內容,幾乎成為了我準備兩輪面試的全部參考標準。它包含了這一崗位的最基本要求,如果能逐一參照標準,匹配自己的學術和履歷背景來準備材料,基本第一輪的材料遞送環節就能平安通過了。

那麼, 我們一起逐一解析下,UNESCO有哪些要求?

1. 學術背景(Academic qualifications)

“University degree in one of the disciplines relevantto the following areas: Education, Gender, Social Sciences or a field relevant to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 ” 就是需要跟社科、教育、以及性別相關專業的。作為一名學發展的社科狗,聯合國系統的各種機構,幾乎社會科學大類的專業都可以申請的。當然,如果你是自然科學、信息工程類,可以定向關注專業區塊的機構。

2. 工作經驗(Work experience)

“Some relevant work experience, with experience in gender, women's development or human rights work, would be considered an asset.” 就是多積攢實戰經驗,越多越好。工作經驗這塊,應該是我比較能充分準備的塊板吧。 在英國唸書期間,我在一家社區青年女性賦權中心實習了半年,專注於青少年LGBT+人群的平權問題。在那之前,兩年間隔年, 讓我有機會全職從事國際發展的一線工作,這一點,在我後來的面試中,也是被面試官著重提出來一對一詢問的,所以,經歷上,說實話就好。因為一旦涉及具體工作,經驗豐富的面試官,一兩個問題就能問到要害,如果沒有切實的經驗做支撐,很容易讓回答變得很空洞。

3. 語言能力(Language requirements)

"Strong verbal and written communication skiils in English;other Asia-pacific languages are an advantage. " 在UN系統工作,對英語的要求,只有更好,沒有最好。所以,學好英語,學好英語,學好英語啊!當然,第二外語,甚至是第三、 第四外語,都無外乎是絕對的加分項。 因為個人工作經歷的緣故,多多少少學了點柬埔寨高棉語,加上之前修了西班牙語課,所以我想這可能是我在語言這條上符合“Other Asia-Pacificlanguages“的比較優勢吧。(P.S.: 雖然東南亞語種不如聯合國官方六大用語那麼普遍,但是學習這件事本就不該太過於功利,至少用語言為自己解決生活上的難處,沒準哪天你的小小語種就派上作用了呢。我現在就開始努力的上泰語課,因為不會泰語,買不著好吃的,這實在讓我“藍瘦香菇”啊~~~)

4. 核心競爭力(Core Competencies)

Embracing diversity and inclusion:換句話說,就是讓自己的接受度變廣,讓自己的舒適圈變小。

Communication:就是能像成年人一樣簡潔明瞭表達自己的觀點並懂得聆聽。

Working with people:講人話,就是be nice, be nice, be nice啊!

Planning and organizing: 就是希望你能掌握目標設定、時間管理和知識管理等一系列自我管理的方法論,和一顆強大自制力的不偷懶的心啊!

5. 其他技能(Other Skills)

“Able to work effectively in a multi-cultural environment; Proficiency in Ms office packages, databases and the internet. Able to multi-task and work on complex projects under time pressures.” 簡而言之,就是你再忙再累,都要扛住啊!!!

那些叫做使命的東西

大学毕业后,我去了柬埔寨的小村落,原因是……

A dream when you dream alone,

it’s only a dream

A dream when we dream together,

it’s reality。

-John lennon

拿到錄取結果的那一天,正好是5月20日。當時我走在滿是櫻花落滿的上學路上。 歷時半年的申請、備考及焦急等待,一切都在那一刻,感覺像小孩長大一般,夢想成真。

從我記事起,每一年的生日願望裡都有一個願望——希望世界和平。當然我也常常因為這改變世界的使命感而被別人嘲笑。就是這麼一個在別人眼裡奇葩的我,一路都在做著些奇怪的事情。從最初一不小心跑去柬埔寨幫農戶種地和搭房子,到後來接觸社會創新(Social Innovation)的概念,毅然決然的選擇間隔年, 紮根在柬埔寨的村落,再赴英深造,轉移重點到西方更多元化的性別問題。自從長大後,幾乎每一年都在流浪著,從北京到柬埔寨,再到英國,現在來到曼谷。這一路的際遇,讓我意識到,幫助別人不一定是苦大仇深的,它可以是快樂的、有趣的,同時又帶來改變的。

我始終堅信,幫助別人是一件不單單有情懷和同理心就夠了的事,但使命感這件事對我真的很重要,它是我全部的動力和忍不住就要去做的衝動來源。

我現在又有了一個的夢想,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藉助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幫助更多的人,讓他們有公平的受教育的機會,能獲得更好的資源,讓生活充滿希望和夢想。2017年底,我加入了互聯網教育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每天我都在忙碌,每天我都在進步,每天我都會有很多新的想法、面對新的挑戰,我的心中因此也有了更多的期待。

我希望未來有更多人加入到我們的行列中,它可能不僅僅是實現自我價值那麼簡單,而是能夠通過自身的力量影響更多的年輕人,讓大家作為這群改變者(Change Maker)當中的一員,來去發揮自己的能量,充滿熱情的去奔赴更大的現實中,去經歷、去感知、去理解,最終去採取行動,來幫助改變這個可以改變的世界。

大学毕业后,我去了柬埔寨的小村落,原因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