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中表現佛教思想的“西方教”

《封神演義》中的佛教是以一種曲折的方式表現出來。

縱觀《封神演義》中的宗教除了闡教、截教外還有一個西方教。

而西方教,雖然作者意欲隱藏其身份,並沒有直言西方教與佛教的關係,但是作者在字裡行間所流露出的佛義卻隱藏不住。

《封神演義》中表現佛教思想的“西方教”

如書中第50回:“正所謂:神仙難到,盡消去頂上之花;那怕你佛祖厄來,也消了胸中五氣。”第45回說道“真是仙人班首,佛祖流源。”第60回回首詩:“堪嘆馬元成佛去,兩岐猶自怯心剜。”第70回回首詩:“準提菩薩產西方,道德根深妙莫量。”第78回中通天教主說:“變化無窮還變化,西方佛事屬逃禪。”

這其中所表述出來的“佛祖”、“成佛”、“菩薩產西方”、“佛事”均用明確的字眼表明西方教與佛教之間的關係。

第78回詩“佛光出在周王世,興在明章釋教開”這句話說明在《封神演義》中,周王的時代就已經有佛光的出現,而佛光則代表了佛教的存在。

在第79回作者在寫準提收法戒之後,接了一句後話:“後來法戒在舍衛國化祁它太子,得成正果,歸於佛教;至漢、章二帝時,興教中國,大闡沙門。”直接提出法戒所皈依的是佛教。

相對於道教中分為兩派的老子、元始天尊以及通天教主,西方教卻只是一脈相承,處於教主地位的只有接引、準提兩位。雖然僅有兩人,但在整個封神大戰中起到的作用確是毋庸置疑的。

如在闡教破解截教擺下的大陣時得到了兩位西方教主的鼎力相助最終陣法得破。在《封神演義》中出現過這樣一句話“三教原來是一家”。這句話出現的背景是廣成子說服接引道人求借青蓮寶色旗時所說的話。但就此話而言應該指的是闡教、截教、西方教。

《封神演義》中表現佛教思想的“西方教”

但是在《封神演義》整部小說中,三教的觀念卻分為好幾種。儒道、人道、釋道有時也攙和其中。

對於書中三教的指向,可以從內容上進行劃分。被稱為教應該包含以下的要素:教主、有同一信仰的門徒還有就是參與到封神大戰中。

由此看來,三教應該是闡教、截教與西方教。

小說中所出現的西方教是一支重要的伐紂力量。作為西方教主接引與準提的道法修行與法術能力是十分厲害的。西方教主在書中的出場就是作為同闡教的元始天尊、老子甚至於截教的通天教主是同級別的神。

雖然初是人物僅有兩位,隨著小說進程的發展,越來越多道教門徒改投西方教,如燃燈道人、毗盧仙等。由此得出,在《封神演義》中的人物力量方面,西方教也可以與闡教、截教鼎足而立。

在《封神演義》中存在的各路神仙,信奉道教佔據了主要地位。而在書中正式出現的西方教人物只有接引與準提。而說西方教為佛教在書中也有所體現如在三教集會共同商議破除誅仙陣之時,作者插入了一首對句“佛光出在周王世,興在明章釋教開”一個“佛”字道明瞭西方教的性質。

對於西方教佛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人物身上,那就是接引與準提。

首先就兩人所處的地點上來看,廣成子去借青蓮寶色旗的時候曾對兩位尊者的住所進行了描述“七寶林中無窮景,八德池邊落瑞瓔。西方勝界真堪羨,真乃蓮花瓣裡生。”詩中景物如七寶林、八德池、西方勝界、蓮花,全部都是佛教的意象。而無窮、瑞、生又暗示出了佛教的輪迴思想。西方的極樂世界,那必是佛教無疑。

其次就兩人的對話來看。接引道人曾說出西方教教義:“貧道西方乃清淨無為,與貴道不同,以花開見我,我見其人,乃蓮花之像,非東南兩度之客。此旗恐惹紅塵,不敢從命。”

佛法講究的是人生無我,萬事隨緣,不可強求。在這裡,接引以此教義拒絕了廣成子的請求。再次說明了西方教與佛教的一致性。

《封神演義》中表現佛教思想的“西方教”

最後,就人物名稱來看。除卻最開始出現的接引與準提,後期轉入西方教門下的如文殊廣法天尊、燃燈道人、慈航道人等,在佛教中都有與之相對應的人物如文殊菩薩、燃燈法師、觀世音菩薩等。

這些仙人妖怪,在最初或是闡教、或是截教的門徒,被一句與西方有緣度化成佛。雖然說只是後期加入才使得這部小說中佛教的規模得以擴大化,不過在兩位教主出山之時曾說過,藉助闡教來使佛教向東南方宣揚開來。可以向外界傳教這正說明了佛教的來源久遠,並非憑空出現或者說是佛教的前身。

在《封神演義》中不光人物的名稱,所持教義與佛教重合。西方教的門徒所使用的物品、法寶的名稱也與佛教有關。

在物品方面,如準提收孔宣之時,所表述的詩中寫道:“八德池邊常演道,七寶林下說三乘。頂上常懸舍利子,掌中能寫沒文經。”八德池、七寶林、舍利子、經文這些物品無一不是佛門之物。

舍利子為得道高僧的遺骨,而八德池、七寶林又是著名的佛教聖地,經文更是記載佛法的典籍。而文中的三乘意致佛家經典的三乘佛法。

在佛教聖地裡用佛教物品講解佛教經典與道法,明確指出了《封神演義》中的西方教就是佛教。

在法寶方面,如準提道人所使用的七寶妙樹、六根清淨竹,接引道人的拂塵。在佛教中,多數法器以七寶為名。雖然接引道人所使用似是道家的拂塵,不過書中對此法寶的表述是,“拂塵上有五色蓮花,朵朵託劍”。佛家以蓮花為尊,蓮花池、坐蓮比比皆是,此處也可認為這拂塵是依託道家形象的佛教法器。

在法術方面,準提在戰鬥中並不是直接驅動法寶,而是先現出法身,各式法器都在顯現出來的法身手中。在戰鬥中多以勸降為主,這與人們對於佛教的認識是一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