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荣格遇上弗洛伊德:有一种感情叫“忘年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犹太人,奥地利医生、心理学家、哲学家,精神分析学创始人,与马克思、达尔文一起被称为对二十世纪影响最大的三个人。

当荣格遇上弗洛伊德:有一种感情叫“忘年恋”

图片来自网络

卡尔·荣格,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分析心理学创始人,弗洛伊德确定的“王储”,将人格分为内倾和外倾,提出集体无意识。

当荣格遇上弗洛伊德:有一种感情叫“忘年恋”

图片来自网络

1.人生若只如初见

他们的相识源于《梦的解析》。

1900年《梦的解析》问世时,二十五岁的荣格,在导师的推荐下阅读了它。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荣格三十一岁时重读《梦的解析》发现自己与弗洛伊德的某些观点不谋而和,心中欢喜,便去信求教。

而此时,弗洛伊德正被同业所孤立,他的观点也被世人嗤之以鼻,面对荣格的热情自当欣欣然教导,鸿雁传书,彼此熟络起来。

遇见一个相似的灵魂对年轻的荣格而言,那真是值得开香槟庆祝的事情。

1907年,荣格三十二岁那年在维也纳如愿见到了自己的偶像弗洛伊德。

初相见,他们不间断畅谈长达十三个小时,荣格见识了弗洛伊德的聪明、睿智、洞悉力。因此,无法理解这么牛逼的弗洛伊德,人们为什么要排斥他。

对于我们而言,这真的无法想象,十九岁的差别,若说三年一代沟的话,这该要多少沟了,然而,两人却不间断长谈十三个了小时,这得多“情投意合”。

其实,他们都只想让对方完全同意自己的观点,弗洛伊德满腔热血的陷入性理论中,同时指出荣格缺乏经验的短板。

尽管在荣格“不成熟”的观念里觉得这太绝对,却偏偏又被弗洛伊德所说的“神秘”所吸引。

2.相爱相杀

相交六年里他们彼此赏识,一起在精神分析的领域里肆意遨游,一起面对外界的质疑、甚至反感。

弗洛伊德大荣格十九岁,不管是二十世纪还是二十一世纪,他们之间的交往都称得上一场忘年之交。

正如荣格自传中所言,1909年是二人的关系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比如一起去美国参加讲座,一起去慕尼黑参加心理分析大会,一起分析梦。

他们都符合彼此心中对于某个重要人物的期待。

弗洛伊德在荣格身上投射的是儿子的形象,他坚持将他确定为自己的继承人。

对荣格而言,弗洛伊德完全符合他心中的理想父亲形象,因此,他在弗洛伊德身上投射的是父亲的形象。

他敬重弗洛伊德在心理学上的权威,却并不完全赞同他的观点。

如果将精神分析比作弗洛伊德的王国,那么荣格是弗洛伊德确立的王储。一心只想探索真理的荣格对此却并没那么稀罕。

这像极了一个“父亲”想让“儿子”继承家业,然而“儿子”却爱在他乡。

1910年,三十五岁的荣格在弗洛伊德的再三坚持下成为国际精神分析协会的第一任主席,算是继承了弗洛伊德的衣钵,然而,荣格另起炉灶的心像一颗种子也在此时埋下。

弗洛伊德的两次晕厥也是惊艳了业界,一次是因为荣格在他面前大谈沼泽地出土的木乃伊,一次是在慕尼黑的心理分析大会上,他从荣格的言谈中发现危机——荣格的俄狄浦斯情结。

于是,长久以来的相知相惜变成了潜意识里的相爱相杀。

当荣格遇上弗洛伊德:有一种感情叫“忘年恋”

右一荣格右二弗洛伊德

3.六年之痒

压抑自我判断,收起心里的批判性观点,是荣格与弗洛伊德“相知相许”的前提。

然而这种压抑的观点总会有破土而出那天,1912年荣格出版《转变的象征》,最终为二人曾经的“相濡以沫”划上句号。

除此之外,荣格发现了弗洛伊德与其妻子和姨妹的三角关系,至此“理想父亲”的人设崩塌,亦是二人决裂的重要原因。

六年前荣格写信求教偶像,六年后亦是他写信求“别”,也算得上另一种形式的有始有终。

任何一种深交的感情在决裂时没有谁会多么愉快,荣格与弗洛伊德同样如此。

荣格跟随弗洛伊德六年,荣格的离去让弗洛伊德感到痛苦,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后的荣格也失去了方向。

此后,荣格隐居了六年,苦苦探寻自己的梦和幻想,四十四岁那年创立了分析心理学。

一个混迹江湖的治愈系井姐,坚持暖心,专注情感治愈和心理科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