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服來戰,國足身價遠超日韓伊;只需一招刺破國足泡沫,並非青訓

中國足球需要掌聲,這是嚴肅的話題,不許趁機搗亂放臭屁。

真是讓人憤慨,每當國足取得成就時,總有那麼幾個“壞分子”故意給國足招惹是非,讓本應得到的熱烈掌聲變成尷尬又響亮的耳光。

國足戰勝了緬甸,可有些人非要嚷嚷著讓東帝汶、文萊、不丹、馬爾代夫這些國家與國足一戰,你們是旅行社派來的嗎?

國足戰勝了泰國,可有些人非要說裁判漏判中國隊兩個點球,說泰國當晚下的是六月雨夾雪,可笑,中國神仙難道還管境外冤案?

就在昨天晚上,U23國青4:2戰勝納米比亞,這為中超U23政策正名了吧?可有些人非要扒出對手是支業餘球隊,我們看到納米比亞球員交接時使用同一套護腿板,就一定是窮嗎?難道不允許像“項鍊哥”那樣,通過交接護腿板進行非洲古老神秘的請神儀式呢。對手不是在8分鐘裡連扳兩球嗎?“如有神助”一詞,就是這麼來的!

不服來戰,國足身價遠超日韓伊;只需一招刺破國足泡沫,並非青訓

看圖,無需說話

前天,8億歐元身價號稱天賦滿溢的比利時隊,悶平C羅缺陣的葡萄牙,球迷開啟群嘲模式。但為什麼群嘲的對象是國足?竇娥冤啊,世界盃球隊與國足有何相干?

一些人說,身價全球第一的球隊沒有參加世界盃,是全世界球迷的損失。這條諷刺國足的言論極端且經不起推敲,因為國足的身價只能勉強躋身全球前列,根本不可能爭第一。我們以固定資產評估的市場法作為國內球員身價的評估基礎進行測算,選擇市場法是因為球員交易具有可比性。但首先要排除大幅偏離正常值的交易,比如坊間傳言的後衛楊善平轉會金額高達1億元人民幣,如果將楊善平轉會金額作為參考值,地球容納不下國足身價。所以,媒體曝出的當紅國腳張呈棟8000萬元人民幣轉會費相對合理,由於中場和前鋒比後衛值錢,國家隊主力比替補值錢,考慮到足協限薪政策對球員身價水分擠出,則主力後防線平均身價約在6000-8000萬元人民幣,主力中場約為8000-10000萬元人民幣,主力前鋒約10000-12000萬元人民幣,按4-3-3陣容測算,國足主力身價為7.8-9.8億元人民幣,即1-1.3億歐元。23名國足隊員中替補身價打七折後,國足整體身價為1.8-2.2億歐元。所以,相比世界頂級國家隊4-6億歐元左右的身價,國足充其量屬於亞洲遙遙領先而已。

不服來戰,國足身價遠超日韓伊;只需一招刺破國足泡沫,並非青訓

如果踢球只是為了賺錢,國足亞洲領先

據全球認可的市場轉會價格衡量,國足身價約1000-1500萬歐元左右,不過40倍溢價,與每平方3千元的房子炒到3萬元相比也只略勝一籌。

當然,自1994年中國開啟職業化足球以來,國足技戰術能力增速確實略微跑輸身價漲幅,但一味指責國足高薪低能並沒有抓住問題根本,足球人口供需結構失衡才是國足身價泡沫化的根本原因。

所以,限薪一刀切的行政管理措施只能限制球員身價泡沫脹大,不能擠破泡沫,屬於下策;發展青訓是供給側改革的一劑良藥,雖是上策但缺點是耗時太久,見效太慢。

為了讓球迷們儘快滿意,還有一策能夠快速擠掉泡沫:中超聯賽逐級放開外援出場限制,直至完全無引援限制。若此政策一出,國足身價將快速與國際接軌。

一些人會認為,全面放開外援後國足將再無戰力,中超將難有本土球員立錐之地。但現實是自1994年以來,24年的職業化和外援限制政策,並沒有幫助中國隊登上亞洲之巔。除了世界盃辦到鄰居家門口那次因為減少兩個勁敵讓我們參與了一回世界盃,下面就太監了。所以,24年的實踐結果證明限制外援並不能讓中國足球變得更好。

與其這樣不如給本土球員一個時間表,1年外援出場放寬至4人,2年放寬至5人,3年放寬至6人……直至完全放開限制。這樣,既避免了本土球員被外援們徹底趕出中超賽場,又給了本土球員們努力爭奪球隊主力的機會。沒有了政策保護,國足們再也不能因為自己水平國內頂尖就在中超混日子,因為比他們也可能被更強的外援取代,本土球員會比現在更加努力。

如果還有球員喜歡吃燒烤、喝啤酒、逛夜店,恐怕屆時本土球員人滿為患的中甲、中乙賽場,也容他不下。

不服來戰,國足身價遠超日韓伊;只需一招刺破國足泡沫,並非青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