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0大七律告訴你,為什麼杜甫是“詩聖”

“杜甫的一生正處於大唐帝國由盛而衰的關鍵時期。這樣的歷史時代,使他的一生顛沛流離,嚐盡種種的痛若。從個人生活來說,這實在是大不幸的事情。然而,這種大不幸卻成為杜甫藝術生命的大幸。”

對杜甫來講,現實政治已經成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份,構成他感情波動的核心要素,這樣的詩人,在中國再也找不到第二個。

在儒學全面復興的宋代,大家一致的稱讚杜甫,從此以後杜甫成為中國詩人的最高典範。由於杜甫在詩歌上取得了如此之高的成就,後世譽其為“詩聖”。

尤其是杜甫的七律,不但內容深刻,同時格律齊整。杜甫寫詩達到了何種境界呢?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可謂唐文學殿堂中的精品之作。

杜甫一生作詩很多,七律大約有155首。本文節選了杜甫最著名的10首七律詩,我們可以感受到其中老杜的詩歌風格,尤其是最後一首,被譽為“唐人七律之冠”,非虛言也。

這10大七律告訴你,為什麼杜甫是“詩聖”

1.《閣夜》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

這10大七律告訴你,為什麼杜甫是“詩聖”

杜甫七律的最大特點是抑揚頓挫,這首《閣夜》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全詩寫冬夜景色,有傷亂思鄉之意。首聯點明冬夜寒愴;頷聯寫夜中所聞所見;頸聯寫拂曉所聞;末聯寫極目武侯、白帝兩廟而引出的感慨。

2. 《登樓》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

這10大七律告訴你,為什麼杜甫是“詩聖”

如果說杜甫的表達憂國憂民的七律,《登樓》是必須要被提及的。這首詩所創作的季節是春天,但是詩人卻聯想到了當前大唐王朝面臨的危機,詩人不免傷心。

首聯直接提挈全篇,點明當前的“萬方多難”。在這個春意盎然的季節,國家卻處於多事之秋,心懷天下的杜甫可謂滿腹愁緒。頷聯寫的是詩人登高所起的愁緒,風雲變幻,國家動盪,詩人無論是在時間上還是空間上都有了自己的思考,透露了詩人的無限心事。頸聯當中,詩人雖然知道當前“萬方多難”,但對於大唐王朝的穩定性是不懷疑的。尾聯中詩人還在自己以諸葛亮自況,期待能夠為國家建功立業。

這首詩詩人即景抒懷,最大程度體現出了詩人語壯境闊,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

3. 《秋興八首》·其一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這10大七律告訴你,為什麼杜甫是“詩聖”

《秋興八首》一共有八首,都是七律。成詩的年代是杜甫的晚年,當時安史之亂仍在繼續,杜甫為了避難來到了夔州。期間,杜甫處於生命的末期,再加上悲秋,再加上國家的戰亂,杜甫興之所至,寫下了這一組組詩。這幾首詩前後呼應,組織嚴密,但是各首都有獨自獨立,可謂是絕佳之作。

4.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這10大七律告訴你,為什麼杜甫是“詩聖”

這首詩是杜甫詩篇中難得一見的表露詩人高興內心情感的詩篇,而且因為這首詩洋溢的愛國情懷,故而在中小學的語文課本當中出現過多次。

這首詩創作於安史之亂結束的年代,詩人聞此消息,可謂“漫卷詩書喜欲狂”。詩篇的前半段一直寫的是詩人聞此消息如何高興快樂,後半部分則是表達的詩人急於迴歸故鄉的內心情感。詩人在創作的時候也沒有經歷太多的遣詞造句,而是抒發情感水到渠成,寫下詩篇如文思泉湧,所以這首詩被譽為杜甫“生平第一快詩”。

這首應該到達了孔子所說的“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簡直不覺得這是格律詩。

5.《詠懷古蹟》其三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珮空歸夜月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這10大七律告訴你,為什麼杜甫是“詩聖”

《詠懷古蹟》是杜甫獨創的詩體模式。其中有五首,尤以歌頌王昭君的第三首最為知名。

6. 《曲江》其二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

仇注引張綖語云:“二詩以仕不得志,有感於暮春而作。”言簡意賅,深得詩人用心。因“有感於暮春而作”,故暮春之景與惜春、留春之情融合無間。因“仕不得志”而有感,故惜春、留春之情飽含深廣的社會內容,耐人尋味。

“穿花”一聯寫江頭景。在杜詩中也是別具一格的名句,葉夢得曾指出:“詩語固忌用巧太過,然緣情體物,自有天然工妙,雖巧而不見刻削之痕。老杜……‘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深深’字若無‘穿’字,‘款款’字若無‘點’字,皆無以見其精微如此。然讀之渾然,全似未嘗用力,此所以不礙其氣格超勝。使晚唐諸子為之,便當如‘魚躍練波拋玉尺,鶯穿絲柳織金梭’體矣。”(《石林詩話》卷下)這一聯“體物”有天然之妙,但不僅妙在“體物”,還妙在“緣情”。

7. 《九日藍田崔氏莊》

老去悲秋強自寬,興來今日盡君歡。

羞將短髮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

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並兩峰寒。

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

此詩首聯寫強自寬解;頷聯用典寫詩人內心悲涼而又強顏歡笑的心境淋;頸聯描繪山水景物,在豪壯之中透著幾分悲涼之氣;尾聯寫沉重的心情和深廣的憂傷。全詩跌宕騰挪,酣暢淋漓,詩人滿腹憂情,卻以壯語寫出,詩句顯得慷慨曠放,悽楚悲涼。

《杜詩集評》:陸嘉淑雲:此真宋人學而不能到者。吳樣農雲:此詩畢竟杜律第一。楊誠齋諸公所評不錯也。

8.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作於成都草堂落成之後。此詩前兩句描寫居處的景色,清麗疏淡,與山水鷗鳥為伍,顯出與世相隔的心境;後六句寫有客來訪的欣喜以及誠懇待客,呼喚鄰翁對飲的場景。全詩流露詩人誠樸恬淡的情懷和好客的心境,自然渾成,一線相接,把居處景、家常話、故人情等富有情趣的生活場景刻畫得細膩逼真,表現出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和人情味。

《唐七律雋》:只家常話耳。不見深艱作意之語,而有天然真致;雖開元、白一派,而元、白一生,何曾得此妙境!

這首詩當中,最著名的是“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可惜的是,這兩句被很多好事之人過度解讀,成了男女親密情事的代名詞了。

9.《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杜甫的一生,對於“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尤為推崇。杜甫在多首詩歌中,都提到了諸葛武侯的品德及才華。在《蜀相》這首七律之中,表達了杜甫對於諸葛亮的無限追思之情。

10.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這10大七律告訴你,為什麼杜甫是“詩聖”

這首《登高》被譽為“唐人七律第一”,因為無論是格律還是內容,這首詩都堪稱七律的典範之作。

這首詩前四句寫景,寫的是詩人登高的所見所聞,對於秋季江邊的空曠寂寥的景色進行了很好的描繪。頸聯和尾聯主要在於抒情,尤其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被譽為“兩句九悲”(詳見兩句古詩,九重悲情:這可能是唐詩當中最慘的一句,詩聖杜甫造),詩人抒發的是自己的遭遇,抒發的是自己的老無所依。正可謂“國家不幸詩人幸”,詩人一生窮困潦倒,卻留給後人和民族豐富的精神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