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丨國外郵票上的“絲路”文化

围观丨国外邮票上的“丝路”文化

本文共1800字,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劃重點

❶ 隨著“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舉行,“絲綢之路”再次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絲綢之路”上的郵票也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之一。

❷ 近年來,吉爾吉斯斯坦、日本、摩洛哥等國家都發行過“絲綢之路”為主題的郵票。

古代絲綢之路從中國出發,橫貫亞洲,聯結歐洲、非洲,是中西方文明溝通交流、經濟與文化交往的重要通道,在世界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隨著“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舉行,“絲綢之路”再次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絲綢之路”上的郵票也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之一。今天就帶大家領略一下國外郵政發行的“絲綢之路”主題郵票,瞭解其中的歷史文化。

吉爾吉斯斯坦地處多條道路和多種文明的交匯點,把守著交通大動脈。由於地理位置優越,吉爾吉斯斯坦是“絲綢之路”的必經地,至今,在這個國家仍能看到許多“絲綢之路”的遺蹟。

围观丨国外邮票上的“丝路”文化

吉爾吉斯斯坦郵政發行的“古建築”小全張

围观丨国外邮票上的“丝路”文化

塔什拉巴特客棧遺址

2006年,吉爾吉斯斯坦郵政發行了《偉大“絲綢之路”上的歐洲亞洲國家的古建築》郵票6枚及小全張。其中有一枚郵票上畫的是“絲綢之路”上著名的歷史建築物——塔什拉巴特客棧,又稱“石頭城”。塔什拉巴特客棧是古“絲綢之路”上保存最完好的旅館,在當時為各國來往的商旅服務。1988年,蘇聯學者在此地附近的一座古墓中曾發掘出一些漢代五銖錢幣。

围观丨国外邮票上的“丝路”文化

塔什拉巴特客棧遺址

除了塔什拉巴特客棧外,在吉爾吉斯斯坦發行的“絲綢之路”主題郵票上還可以看到布拉納塔(Burana Tower)的身影。布拉納塔建於公元10世紀,位於吉爾吉斯斯坦北部Chuy山谷、首都比什凱克以東80公里處。布拉納塔與周邊一座殘存的城堡、墓碑以及3座陵墓都是黑漢王朝時期建立的古代城市巴拉薩袞的遺蹟。

近年來,不少國家發行的紀念與中國建交或與中國友好往來的郵票中,也紛紛選擇了“絲綢之路”的題材,在印製方面也別有新意。

围观丨国外邮票上的“丝路”文化

日本郵政發行的騎駝人郵票

1988年,日本為了紀念奈良市與中國西安市結為友好城市15週年,在奈良市舉辦了一場“絲綢之路”博覽會。日本郵政為此發行紀念郵票一枚,圖案為一位騎駝人在撥彈琵琶。騎駝人一身西域胡人打扮,橫持琵琶,用木板撥絃,神情怡然,陶醉其中。奔跑中的駱駝似乎也被樂聲所吸引,不禁回首相望,駝口微張,好似在引吭高歌。郵票四周點綴著沙漠戈壁植物,整個畫面一股西域風情撲面而來。

围观丨国外邮票上的“丝路”文化

阿富汗郵政發行的絲綢郵票小型張

2005年,為紀念中國與阿富汗建交50週年,中國郵政為阿富汗郵政印製了一套絲綢郵票小型張。這是新中國成立半個多世紀以來印製的首枚以絲綢為材料的郵票。郵票所用的絲綢來自古代絲綢原產地浙江省湖州市。郵票的左邊是中國國旗和嘉峪關長城的圖案,右邊是阿富汗國旗和古城堡圖案。小型張的上方和下方分別用普什圖文、中文和英文印著“中華人民共和國——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建交50週年”和“絲綢之路”字樣;四角飾有中國漢代圖案,背景是兩峰相向而行的駱駝。在中阿建交50週年之際,這套郵票把古“絲綢之路”上兩個文明古國的縮影匯聚在方寸之間。

围观丨国外邮票上的“丝路”文化

摩洛哥郵政發行的世界首枚陶瓷郵票小全張

2008年,為紀念摩洛哥與中國建交50週年,摩洛哥郵政特發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摩洛哥王國建交50週年》絲綢鑲嵌陶瓷郵票小全張。這是世界上首枚陶瓷郵票小全張,3枚郵票圖案分別為摩洛哥古城門和中國長城、兩國典型瓷器、兩國傳統窗欞,並均印有中摩兩國國旗圖案以及“50”字樣。小全張特別選取中國瓷都德化白瓷軍持鑲嵌在絲綢上,勾畫出當年由摩洛哥到中國福建泉州“海上絲綢之路”的路線(600年前摩洛哥大旅行家伊本·白圖泰曾到過福建泉州)。

围观丨国外邮票上的“丝路”文化

波蘭郵政發行的世界首枚絲綢郵票

“絲綢之路”顧名思義是與絲綢相關,而說起世界上第一枚絲綢郵票,則要追溯至1958年。這一年,為紀念波蘭創辦郵政400週年,波蘭郵政發行了一枚絲綢郵票。郵票尺寸為86毫米×76毫米,面值為50茲羅提,上面的圖案是波蘭一輛古代郵車。儘管絲織品纖維很粗,但這枚郵票用暗綠色單色印製,效果很好,與紙質相比毫不遜色。四周裝飾的曲線花紋與優美的圖案、醒目的文字和諧地組合在一起,顯得古樸而富有詩意。

來源/中國郵政報

加入我們:[email protected]

围观丨国外邮票上的“丝路”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