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文化繁榮背後,西安漢長安城遺址該何去何從?

2000多年前,張騫從這裡出發,鑿空西域,開拓出了被後世稱為“絲綢之路”

的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線路。

而兩千多年後的今天,這裡卻似乎快要被人們遺忘。這就是位於西安市西北角的漢長安城遺址。

唐明文化繁榮背後,西安漢長安城遺址該何去何從?

漢長安城遺址,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際大都會和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都城,也正是漢文化對現今中國保持了最長久的影響。所以,我們書寫的文字叫“漢字”,我們使用的語言叫“漢語”,我們的民族叫“漢族”,我們將自己稱為“漢人”……

在佔地約75平方公里的遺址區內,僅皇城遺址佔地面積就有36平方公里左右。皇城遺址區內,除已探明的漢代道路、滄池和東西市遺址外,經考古探明的漢代建築和宮殿遺址就有380多處,古渭河橋遺址有5處。是我國迄今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遺蹟最為豐富、文化含量最高的都城遺址,是中華民族具有核心地位的重大歷史文化遺產。

唐明文化繁榮背後,西安漢長安城遺址該何去何從?

近年不少專家提出要通過建立“大遺址保護試驗區”、“國家公園”等模式對此進行保護與開發,在主動保護的同時探索以文化展示的形式走近百姓……沉寂了兩千年的漢長安城,是否到了該醒的時候?

唐明文化繁榮背後,西安漢長安城遺址該何去何從?

漢長安城遺址保護歷史沿革:

1961年,漢長安城遺址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2年8月,“漢長安城國家大遺址保護特區領導小組辦公室和管委會”掛牌成立,標誌著中國首個大遺址保護特區建設正式啟動。

2014年6月22日,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作為絲綢之路的歷史起始點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唐明文化繁榮背後,西安漢長安城遺址該何去何從?

2014年年底,漢長安城國家遺址公園又被列入全省30個重大文化項目。漢長安城遺址文化景區項目概念規劃編制完成,漢長安城國家遺址公園也已開工建設。

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漢長安城內的申遺區提升有序推進。

唐明文化繁榮背後,西安漢長安城遺址該何去何從?

西漢對於整個漢民族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儘管之前申遺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但這麼多年來漢長安城遺址似乎並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

而如今,站在未央宮前殿俯瞰四個方向,只見漢長安城遺址雜草叢生,滿目蕭瑟,始終未能揭開她神秘的面紗。

保護還是開發?太困惑

“披三條之廣路,立十二之通門。九市開場,貨別隧分。人不得顧,車不得旋。”如今,走在漢長安城遺址特區裡,絲毫感受不到東漢班固在《西都賦》中所描述的繁華。滄海桑田,斗轉星移。曾經的漢長安城被掩埋在地下,地表變為了農田和村莊,如何更好地保護遺址成了文物工作者面臨的難題。

唐明文化繁榮背後,西安漢長安城遺址該何去何從?

|圖片來自大耳將軍|

經過20多年努力,漢長安城遺址保護受到了各方重視,從一個遺址、垃圾交錯在一起的空間,變成了搬遷8平方公里,75平方公里總體控制區,36平方公里核心區的“特區”。縱觀西安市地圖會發現,原本方方正正的二環路卻在西北角處拐了一個彎,其原因也正是為了避讓漢長安城遺址特區。

唐明文化繁榮背後,西安漢長安城遺址該何去何從?

漢長安城城址區整體保護資金保守估計也需要500億元左右,這對地處西北的陝西省、西安市而言是難以充分保障的。”

遺址區保護為主還是儘快開發,也是個兩難的選擇。

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要求,遺址區內不能搞開發建設,甚至連市政基礎設施都不能建。漢長安城遺址是世界級的珍貴遺址,今後如何規劃,如何戰略定位,如何利用開發?這都是個問題。

唐明文化繁榮背後,西安漢長安城遺址該何去何從?

漢長安城能否“複製”大明宮?

遺址保護的核心是原狀保護,而不是改造。不能將古城遺址當成公園,遺址公園也不是城市公園,不能按照公園的要求來改造遺址。

漢長安城遺址被保護到現在,36平方公里上沒有現代建築,很不容易。

2014年申遺成功後,意味著西安對漢長安城遺址的保護進入了新階段。申遺成功了,保護並沒有結束,漢長安城遺址的保護之路還很長。

西安有關部門也試圖推動漢長安城遺址保護走出一條不同於“大明宮模式”的路子。通過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嚴格按國際慣例先保護起來。長安城遺址正是想避免‘大明宮模式’。

唐明文化繁榮背後,西安漢長安城遺址該何去何從?

|大明宮遺址公園|

以申報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為名進行的漢長安城遺址保護先期啟動項目——未央宮遺址區保護,總投資額75億元。因此,整個遺址區保護的投資勢必更加驚人。

此前,西安市完成的大明宮遺址區保護改造,規劃面積為19.16平方公里,總投資120億元,而漢長安城遺址的規劃面積達到75平方公里。遺址保護鉅額資金如何籌措,也關係到漢長安城遺址保護的路徑選擇。

唐明文化繁榮背後,西安漢長安城遺址該何去何從?

|圖片來自大耳將軍|

凸顯漢韻古風創新展示方式

漢長安城遺址保護工作一直在穩步推行,但是僅就遺址來看,可看的東西較少,或者說的展示的手段較少,遊客看不懂,覺得沒意思。

陝西省文物局局長趙榮在談到漢長安城遺址時也認為應該在保護展示方式上創新,更多地引入高科技,來解決最小干預和文化展示的問題,比如使用二維碼、3D去做。看上去是一無所有,但當把二維碼一掃,手機、電腦上展現出來的就是立體的歷史畫面;晚上,在未央宮前殿用激光等不影響遺址的方式,來複制當年的盛況,把裡面的文化做好,讓它成為一個以漢文化為主體的文化聚集區。

唐明文化繁榮背後,西安漢長安城遺址該何去何從?

如今,除了正在日益煥發出活力的未央宮外,整個漢長安城遺址區的建設也在穩步推進,通過對道路系統、遺址本體、城郭等重點項目的保護展示,不久的將來遊客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漢長安城遺址的整體格局和歷史風貌。

漢長安城:歷史資源金字招牌

漢長安城本身具有一個極大的優勢,就是長安這一面歷史資源金招牌。如果開發得當,將來是可以成為繼驪山-兵馬俑,城牆-鐘鼓樓,大雁塔-曲江之後的又一面西安旅遊旗幟。但是它現在卻是沉睡的,空有長安之盛名,而無法轉化為實際的文化產業,旅遊經濟,標誌熱區。

唐明文化繁榮背後,西安漢長安城遺址該何去何從?

地域文化價值的弘揚,只能依託於大眾化的旅遊產業。所以說,長安城遺址的的前景,潛力上限很不錯,但如今維持著下限也很無奈。受限明顯,優勢也明顯,未來興衰不是可預判的。

唐明文化繁榮背後,西安漢長安城遺址該何去何從?

唐明文化繁榮背後,西安漢長安城遺址該何去何從?

漢長安城遺址之美,是歷史之美、民族之美,在這片土地上,可以處處感受到漢文化的胸懷博大。絲綢之路從這裡起步,綿延7000多公里將沿途各國緊密相連。

隨著絲綢之路的再次繁榮,這條友誼之路、交流之路也必將再次架起國際間政治、經濟、文化交往最具象徵性的合作橋樑。期待未來的漢長安城遺址能夠為大西安添加一筆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