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絨鳥”是一種怎樣的老北京工藝品?

我是景大王

北京絨鳥是以蠶絲為原料,以紫銅絲做骨架,經過十幾道甚至幾十道工序製作成花、鳥、魚、蟲、草、走獸、風景等工藝品,比較突出的特點是外表毛絨絨的。北京絨鳥製作始於清初,至今已有三百餘年的歷史,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現被文化部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留項目。

北京絨鳥實際上是一個概念,它主要以絨花為主。絨花最早主要是在宮廷中使用,現在北京故宮仍藏有皇帝大婚時皇后嬪妃所佩戴的各式絨花,這些絨花多取材於“吉慶有餘”、“龍鳳呈祥”等吉祥語案。到了民國時期,沒有了宮廷,絨花傳入民間,因為絨花和榮華諧音,有榮華富貴的意思,所以佩戴絨花的人特別多。

絨花工藝歷史悠久,誕生於隋唐時期,當時工藝簡單粗糙,而到了唐代,絨花製作日漸達到了較高的技藝。到了清朝,北京絨花最為盛行,當時,在北京有很多做花的,有絨花、絹花、紙花,都集中在北京花市一帶,所以這個時候,形成了北京花市一條街。過去戴絨花只是在節日,後來,只要是沾喜氣的事情,都可以戴絨花。


北京晨報

中國的手工藝品發展到今天,由於機器對手工藝的沖刷,導致很多手工藝慢慢走向衰落,甚至有些都已失傳。北京絨鳥是一種手工藝用蠶絲絨製作成的花、鳥、蟲、草、走獸、風景等傳統手工藝品的總稱。在清朝就有了,距離現在已經300多年曆史了,現被文化部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留項目。



這些絨鳥工藝品毛絨絨的外形,色澤形態如真,它都是以桑蠶絲為原料,銅絲做骨架,用手工經十幾道工序精作而成的。過程極其繁瑣,這些手工藝彙集了製作人獨特的創意,滇密的構思和精湛的技術。不但是極好的工藝觀賞品,還具有珍貴的收藏價值。



中國傳統手工藝歷史源遠流長,一代代手工藝人書寫了無數輝煌的篇章。當下,人們的生活環境與審美觀念發生了鉅變,傳統手工藝面臨題材老舊、作品雷同、審美陳舊、缺少設計等諸多行業問題,為更好地適應時代,傳統手工藝需要做到立足於傳承,致力於創新,找到自身的持續發展和振興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